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对于博物馆内禁止拍照的原因,人们最容易联想到的解释是为了保护文物。但事实上,正常的拍照并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唯一可能造成直接伤害的,只有闪光灯而已。

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光线都会对文物造成损伤,尤其是紫外线和红外线,会对器物表面造成结构性的伤害,促使其老化。因此,无论什么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环境都应该绝对无光。

但光线对博物馆的展览显然是必不可少。因此,根据各种文物对于光线的敏感程度,文物保护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严格控制文物在展览过程中所承受的光照量。

【材料二】

闪光灯会对文物造成什么影响?一般来讲,常见的展品中,织物、纸张类是最容易受到光线伤害的。据了解,黄色、茶色和红色丝绸在光照下容易褪色,光老化作用对白色丝绸影响最小。光照对黑色、红色、茶色丝绸的丝纤维产生的破坏作用较大。

发生褪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光作用使丝纤维上的染料颗粒(或丝胶、污垢颗粒等)发生变化,闪光灯里的光元素也会引起丝绸颜色变化,造成白色丝绸变黄、染色丝绸褪色。由此可见,至少对于丝织品、古代纸张,闪光灯的频繁照射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织物常用有机染料增添色彩,而另一个彩色世界——绘画,还会用到无机颜料,比如铅白,朱砂。那么,使用无机颜料的藏品,如油画,是否能逃过闪光灯的“追杀”呢?遗憾的是,不能。

比如亮黄色的绘画颜料中有一种叫做硫化镉的成分,这种成分因其着色力强、稳定以及颜色鲜亮,广受莫奈、凡·高、毕加索等大师的欢迎。但是在可见光的作用下,硫化镉中的硫会被逐步氧化成硫酸根,最终使颜料被完全破坏。

另外,皮革、皮毛、羽毛也属于光敏性文物,微小的光线变化都可能对它们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还有一些看上去并没有那么脆弱的物品也禁不起闪光灯的反复折腾,比如动植物标本、骨器等,也会在光照的条件下氧化、分解。

所以,博物馆里禁止拍照也是有依据的。就算现在大部分的博物馆对拍照没有令行禁止,但大多会在注意事项里注明:禁止使用闪光灯、自拍杆等。

【材料三】

不同文物的光敏性不同,一般以三个梯度划分。像对光特别敏感的纺织品,照度应该小于50勒克斯(照度单位);对光较为敏感的骨器、壁画,照度应该小于150勒克斯;对光一般敏感的展品,如不带颜料、彩绘的石刻,照度应该小于300勒克斯”。而一般相机闪光瞬间的照度高达8000勒克斯。曾经有昆虫标本在被多次闪光拍照后,出现褪色现象。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表示,“昆虫标本在被闪光500次以上后,颜色会褪10%-20%,在被闪光2000次以上后,标本颜色会褪一半以上,希望游客在参观博物馆时管好手中的相机”。

(1)、下列说法与原文的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因为文物最理想的保存环境都应该绝对无光,所以博物馆不能有光。 B、发生褪色现象的原因是光作用使丝纤维上的染料颗粒(或丝胶、污垢颗粒等)发生变化。 C、光照对白色、红色、茶色丝绸的丝纤维产生的破坏作用较大。 D、动植物标本、骨器等都禁不起闪光灯的反复折腾,会在光照的条件下氧化、分解。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常的拍照并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将“正常的”删去,不会影响文意的准确表达。 B、使用铅白,朱砂的油画,可以逃过闪光灯的“追杀”。 C、微小的光线变化都可能对皮革、皮毛、羽毛文物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D、昆虫标本在被闪光500次以上后,颜色会褪10%-20%,在被闪光2000次以上后,标本颜色会褪一半以上。所以要将闪光灯的次数控制在500次以内。
(3)、请你依据以上材料,总结出一些保护文物的方法或举措。
举一反三
非文学作品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砰——”

    “快来,快过来,这里有人被撞了,赶紧的。”

    “人在车下面,被压住了。快点,帮一下忙!”   

    “单边抬,我们来,123…”

    9月9日上午7时34分许,金华市区环城北路祝丰亭圆盘附近发生一起事故,53岁的高大叔骑电动车过街时,和彭女土驾驶的大众轿车碰撞,被卷入车底拖行10余米。

    万分危急时刻,交警、路过的行人,还有一群帅气的兵哥哥跑步过来,大家一起徒手把轿车抬起。

    当时,正在路口执勤的金华交警直属三大队处罚中心民警徐德明和李根鑫最先赶到现场。

    徐德明回忆说,他听到“砰”的一声巨响,立即跑过去,一边跑,一边呼喊附近同事,“快过来,这里有人被撞了。”

    待他赶到现场时,路过的一位市民向他喊道:“人在车下面,被压住了!”

    “一开始,我没找到当事人(电动车驾驶员),边上的市民说人被压在下面了,所以我们同事5人想着先抬车救人。可惜车很重,试了好几次,抬不起来。”徐德明说,他看到车底下有人被卡住,满是血,便大喊求助。

    环城北路祝丰亭圆盘是一处车流量较大的路口,当时正值高峰时段,过往车辆和人员特别多。

    一位穿蓝色衣服的车主第一个跑了过来,紧接着又有路过的车主停下车往这边跑;正在周边执勤的某集团军战士朱滨意听到了,他立刻报告给值班室,十几个帅气的兵哥哥就像一阵风一样列队跑了过来。现场9位执勤交警、6位市民、13位兵哥哥,大家合力抬车,大约40秒左右,小轿车被抬起挪动,大叔被成功救出!

    “车被抬起来后,我看到他(电动车驾驶员)的头上、胳膊上、身上好几处都在流血,还好救护车叫得也比较及时。”事故中队民警舒晓伟说。

    之后,战士们默默列队回到了营区。

    昨天下午,我从金华广福医院了解到:高大叔头皮破裂,手臂、肩膀及身上多处区域大面积挫伤,疑似骨裂,没有生命危险,人还在医院进一步观察当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八方救援,因为有这一群热心人,高大叔才能这么快被救出。给这群可爱的人点赞。

(选自《都市快报》)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新闻阅读

神舟十一号奔向天宫,我国载人航天再启新程。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49分,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北京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17日凌晨4时15分许,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范长龙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代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看望了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

航天员们郑重表示,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沉着冷静,精心操作,圆满完成任务,请祖国和人民放心。在送行人群的鼓掌欢呼声中航天员们乘车前往发射场,进入飞船作发射前的准备。

发射场上,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巍然矗立、整装待发。

7时20分许,李克强、刘云山等来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

7时30分,随着一声“点火”口令,承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巨大的轰鸣声中冲天而起,飞向茫茫太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现场的电子屏幕上,显示出火箭和飞船运行的轨迹和参数,工作人员密切监视各项数据,不时发出一道道指令。扬声器里不断报告火箭和飞船的运行状态: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帆板展开,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

7时49分,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里一片欢腾。

范长龙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发来的贺电。

习近平在贺电中表示,欣闻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谨向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和航天员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习近平强调,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攻关任重道远。希望同志们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精心做好后续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既定任务目标,不断开创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新局面,使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大更远,为建设航天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阅读

青春学校反电信诈骗宣传活动方案

目的提升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形式主题宣讲、海报展览、趣味游戏
活动时间5月6日(周一)上午8点到11点地点学校报告厅
活动形式具体安排
主题宣讲以案说法、以案警示
海报展览反诈海报展览
趣味游戏知识问答、反诈大转盘、反诈连连看

【资料一】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成为发案最多、上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犯罪类型。青少年是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群体,既是受害者,又易成为“工具人”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形势下电信网络诈马治理研究报告(2020年)显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63.7%为90后。2022年全国检察机关审结未成年人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人数同比上升82.4%。

选自《中国青年报》

【资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法

第一章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电信网络诈马,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反电信网络骗宣传,普及相关法律和知识,提高公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资料三】

“诈骗心理学”大盘点:这么多人被骗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01自证心理控制

    所谓自证控制,其实非常简单,一共只有四步:第一步,站上审判者的高点;第二步,强行给你贴一个你不能接受的标签:第三步,对你的反驳证据视而不见、予以否认或继续找茬,完全不用管是否符合逻辑,直到激怒你、拖垮你;第四步,继续引诱你自证清白,这时你已经上钩了,对方已实现了对你的控制。

 02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1927年发表的《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拆屋效应”。

03沉没成本效应

    沉没成本其实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一书中说:“如果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种选择都不能收回,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忽略它。这类支出称为沉没成本。

    对沉没成本处理不好,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一是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淀成本”而不敢投入,也就是放弃之前的付出:二是继续原来的错误,造成更大的亏损。而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第二种,因为很多人都是非理性的,都会厌恶沉没成本带来损失。

(来源:“中介诈骗”公众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本报宁波9月4日电        杭州亚运会火炬4日下午在浙江省宁波市正式交付。杭州、宁波等11个地市代表共同接受火炬。2000多把火炬将装车运往各地市,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准备就绪。

杭州亚运会火炬名为“薪火”,是亚运会的重要象征物之一,历经两年研发制造。鉴于火炬传递期间要保证圣火持续燃烧,历届亚运会火炬设计都把防风防雨作为重要指标。据介绍,“薪火”从根源上实现了火力最大化和防风防雨性能的最强化,确保火焰能够在8级大风和大雨状态下持续燃烧,且火种清晰可见。

为了确保火炬燃烧的稳定性,生产团队还围绕自主研发的直喷火稳焰技术、密簇网燃烧技术、大孔导流防雨技术、双射流混合技术等四大燃烧技术,开展了燃烧系统专项突破。测试人员累计编制试验指导书26份,出具测试报告超60份,先后突破了工艺、材料、生产等多项技术瓶颈。

火炬不仅承载了传递圣火的功能,更是彰显城市特色和亚运精神的国家礼器。“薪火”设计思想源自良渚文化,以玉琮为表征,以人文历史和山川风物为主干,整体轮廓曲线犹如手握薪柴,在动静之中迸发出由外向内融合的力量感和汇聚态势。

色彩上,火炬上半部分为丹桂金,从“腰线”往下渐变为亚运主题色“虹韵紫”。火炬整体高730毫米,净重1200克。炬基以八条水脉喻文明之脉,代表浙江八大水系;炬身以良渚螺旋纹喻演化,形似指纹,自然交织,精致细密;炬冠以玉琮语意为特征,方圆相融。

“薪火”出火口设计源自“琮”字最早的甲骨文字形,寓意“光在内周而复始”。延展物资还有采火器、采火棒、火种盆、火种灯、火种盒、引火棒、火种灯箱、火炬支架等。

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传递将在杭州启动,至9月20日在浙江省11个地市传递后返回杭州,整个过程将由2000多名火炬手接续完成。

(摘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为改善同学们“提笔忘字”和“书写不佳”的学习困境,学校计划举办一次“汉字文化节”。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

在如今这个键盘时代,即使用输入法将拼音打错了,字也能正确显示出来,所以现在认识汉字的意义是什么?要理解这一点,得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来看这个图标 , 上面是太阳,下面是云。在天气预报的图标里,云在下,太阳在上,叫做“多云”。如果我们把它写成汉字是“昙”。你认为它的意思是“时间短”,还是“看不见”?如果你的脑海里想到“昙花一现”,很自然地就会认为前者是它的意思。但事实上,昙花是看不见的花,它晚上开放,很多人看不到,就像云遮住了太阳,所以命名“昙花”。这个问题启示我们,要建立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汉字思维。

建立汉字思维需要理解字和词的关系。首先“字”是什么?字是属于符号学范畴的,是一种符号。例如为了区分男女厕所,可以写男或女;可以写W或M;可以画一个烟斗或一支高跟鞋……这些都可以区别男女,都叫做符号。词是语言的单位,好比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身份——他可以是父亲、儿子、学生、学者、公益人士。在世界上,有好多的人都兼任着多重身份,但这个人是唯一的。这就是字和词的关系。例如,仔细观察这些汉字:“雀”“集”“霍”“准”,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构件“隹”,这是一只鸟,读作“zhuī”,当我们知道它是“鸟”以后,就会明白“雀”是小小的鸟;“集”是小鸟们站在树上,有了“集中”“集合”的意思;“霍”是鸟儿遇到了雨,于是迅速飞去躲雨,这便有了“快”的意思;“准”是一只鸟张开双爪准备捕捉猎物,正“瞄准”着对方,所以,汉字积累要学会理解意思。

汉字是有情感的,它传递的是我们祖先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们中国有句话是“日用而人不知”,我们的文字每天都在用,但我们却不能确切地了解它。所以,我们要让大脑经过有效的训练,建立汉字思维,亲近古老的文字。

材料二

书法是一种汉字造型艺术。汉字因书法而有无限生动的形式之美,书法因汉字而有无比丰富的内涵之美。梁启超说:“美术一种要素是发挥个性,而发挥个性,最真确的莫如写字。”

书法艺术的个性在于能体现人的情感。书者的感情状态会直接表现在字的线条、结构和布局当中。古人陈绎在《翰林要诀》中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可见感情因素在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

书法极美,亦极难,难在文化积累上。文化是书法的根脉和源泉。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黄庭坚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先贤们的这些经验之谈,实质讲的都是文化,是学书者的深根固本之道。

材料三

大家在练字的时候,可能都有一个想法;什么时候能有我自已的字体呢?现在,这个梦想可以落地了!AI造字功能告诉你:用三五分钟时间,手写十二个字,就能诞生你的独门字体!

AI造字的个人专属字体生成,在实际体验上“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所谓源于真实,就是这些字体确实来自个人的书写习惯。它特别妥帖地针对中国汉字设定了“笔锋”,甚至毛笔字都要区分狼毫与羊毫。在创作字体的书写过程中,手指的“笔触”可以根据笔锋的不同、力度的不同而呈现不一样的字体风格。这种体验可以比较完美地满足书法爱好者对个性化字体的需求。据称,AI造字可以根据不同用户手写字体的大小、宽窄、书写速度和371种连笔风格等,进行完整记录和最终生产。“高于真实”则是另一种体验。在字库里还有很多好看的书法家和名人的字体,如AI造字成功还原了唐玄宗字体,让一代帝王之字再现,让每个使用者在日常输入时可以沉浸体验帝王挥毫的气度。

阅读

【材料一】

2022年世界读书日(4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6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3本,均较上一年有所提升。

在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60周岁及以上人群占7.2%,18-59周岁人群占92.8%。77.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人均每天接触手机时长为101.12分钟。32.7%的成年国民养成了“听书”的习惯。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0本。

我国0-17周岁未成年人阅读向好,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93本,比上一年增加了0.22本,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也有所增加。在0-8周岁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达到73.2%,较上一年提高了1.5%。

【材料二】  名人谈读书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学者季羡林

读书的方法是,第一为精,第二为博。读书的目标应该为: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教育家陶行知

好书,它必须是有意义的,能够给你带来一些东西,很有可能是贴近生活的。貌似平静的世界潜藏着太多不平常的细节,而平常与不平常都不可忽略。阅读如果能够给你带来“惊喜”,那是最好的状态,因为所有来自阅读的惊喜,终将回到不知名的阅读者身体内部或者心灵深处。这样的惊喜,可能会给你的生活、心灵带来一些小小的震撼,它会使你这个人变得更好。——作家苏童

【材料三】

观点声音

《人民网》:手机阅读的出现使纸质等其他媒介的阅读时间变少,因为手机可以满足其碎片化时间的管理,比纸质媒介更为方便。接触过手机阅读的青少年有的对科研学术等专业学习类的阅读兴趣开始减少,不少人在养成手机阅读的习惯后对知识的理解程度降低,过去一些良好的纸质传媒阅读习惯逐渐消退。科技的进步已经让手机阅读融合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因素,使信息的展现更为立体和丰富,但它却缩小了学生们的思考与想象空间。当今校园内“浅阅读”现象随处可见,对于青少年来说,在学习和思维发展的黄金阶段,不加节制的手机阅读嗜好,其长远危害不容小觑。

青年文学评论家李云雷:与过去那种单纯的阅读相比,感觉纸质阅读更容易让人专心地沉浸到另外一个世界。现在有很多评论和弹幕,好像随时可以出离。但是另一方面,数字化阅读也会带来很多便利,比如说我最近读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书梳理了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思想很新颖,视野很开阔,书中涉及到了很多领域的知识,有些热心读者添加了不少注释,我阅读时感觉很受益。这是阅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很难说这样的特点是好还是坏,好的地方在于能够把那些碎片化的时间也都能利用起来,坏的地方在于,这也让我们的阅读本身更加碎片化,很难再像原来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