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宏扬学校等2校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下图是“天宫课堂”的课程表:
1.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 2.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 3.太空转身 4.浮力消失实验 5.水膜张力实验 6.水球光学实验 7.泡腾片实验 8.天地互动交流 |
【材料二】千锤百炼始成金。一是加入中国航天员大队之前,三位航天员都是有过1000多小时驾机经验的优秀飞行员,为练就过硬的飞天本领,航天员要进行八大类、上百个课目的学习训练;二是航天员超重耐力训练时,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常人只能承受3至4倍重力加速度,而他们要承受8倍重力加速度;三是航天员即使在脑部缺血的情况下还必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材料三】“天宫课堂”展现出强大的中国力量。成熟的废水再生系统、稳定的视频通话、防止肌肉萎缩的失重防护服(人称“企鹅服”)……短短数十分钟太空授课中,航天员讲解与展示的太空生活,是中国科技力量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惊叹的伟大成就——“复兴号”高铁跑出了“中国速度”,大射电望远镜拓宽了“中国维度”,珠峰登顶测出了“中国高度”,“蛟龙”入海潜出了“中国深度”……从逐梦海洋到探索宇宙,一个个大国重器展现了当今中国“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biē)”的高科技和硬实力。
①课程表中第1项和第8项的授课内容可以调换。
②“天宫课堂”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课堂上的实验能激发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③航天员穿“企鹅服”是为了防止失重导致的肌肉萎缩。
“你我的中国梦”
国庆期间,××博物馆将在“佳片有约”放映厅放映《考古中国》系列纪录片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活动地点:××博物馆二楼“佳片有约”放映厅
活动时间:10 月1日至 10 月3日
展映内容:
时间 | 8:30—11:30 | 14:30—17:30 |
10 月 1 日 | 《考古中国·消逝的良渚古国》 | 《集结号》 |
10 月2日 | 《考古中国·河姆渡文明之谜》 | 《建国大业》 |
10月3日 | 《考古中国·神秘中山国》 | 《建党伟业》 |
参与方式:10月1日之前,用××APP搜索“××博物馆”,关注××博物馆公众号。 回复“你我的中国梦”,进入所给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预约观影。
注意事项:①每个身份证号只能预约一人观影;②不能重复观看同一部电影;③请提前到场,排队等候入场。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 早期 | 商周时期 | 两晋南北朝 | 宋至清代 |
形式演变 | 用甲骨、青铜器、石头记录文字 | 简牍 | 古代写书本 | 印本图书 |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60千克重。西汉时期,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微缩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