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四川省德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诊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将七千余人电合肥。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俄而权率十万众圈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诸将皆疑。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材料二:

(太公)曰: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陈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处,令军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旌旗,击鼙鼓,宛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选自《六韬》)

材料三: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①。军争之难者,以迁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注】①军争:两军争夺有利的制胜条件。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故将者[A]人之司[B]命[C]三军[D与之[E]俱[F]治[G]与之[H]俱乱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太祖,多为开国君主的庙号,如宋太祖赵匡胤。文中太祖指曹操。 B、逆,预先,与《蜀道难》中“冲波逆折之回川”的“逆”意思不同。 C、飨,犒赏,与《鸿门宴》中“且日飨士卒”的“飨”意思相同。 D、“我欲往而袭之”与《赤壁赋》“扣舷而歌之”中的“而”用法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征讨完孙权后,派张辽等人驻守合肥,并留下一封信交给护军薛悌,信中已有应对之策。 B、张辽披着战甲,手执长戟,一路过关斩将,高呼自己的名字,冲破营垒,攻到孙权主帐附附近。 C、孙权围攻合肥,久攻不下,就率军撤退。张辽趁机率各路人马追击,几乎再次抓获孙权。 D、太公认为,为防止敌人的袭击,可分兵三处,各军职责不同,分别做好守备、后勤、进攻准备。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②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5)、请结合材料二、三两部古代兵书,简要分析张辽是如何打赢合肥守卫战的。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宗伯乔白岩序

(明)王守仁

    大宗伯白岩乔先生将之南都,过阳明子而论学。

    阳明子曰:“学贵专。”先生曰:“然。予少而好弈,食忘味,寝忘寐,目无改观,耳无改听,盖一年而诎乡之人,三年而国中莫有予当者,学贵专哉!”阳明子曰:“学贵精”。先生曰:“然。予长而好文词,字字而求焉,句句而鸠焉。研众史,核百氏,盖始而希迹于宋唐,终焉浸入于汉魏,学贵精哉!”阳明子曰:“学贵正”。先生曰:“然。予中年而好圣贤之道,弈吾悔焉,文词吾愧焉,吾无所容心矣,子以为奚若?”

    阳明子曰:“可________!学弈则谓之学,学文则谓之学,学道则谓之学,然而其归远也。道,大路也,外是荆棘之蹊,鲜克达矣。是故专于道,斯谓之专;精于道,斯谓之精。专于弈而不专于道,其专溺也;精于文词而不精于道,其精僻也。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是故非专则不能以精,非精则不能以明,非明则不能以诚,故曰‘唯精唯一’。精,精也;专,一也。精则明矣,明则诚矣,是故明,精之为也;诚,一之基也。一,天下之大本也;精,天下之大用也。知天地之化育,而况于文词技能之末乎?”

    先生曰:“然哉!予将终身焉,而悔其晚也。”阳明子曰:“岂易哉?公卿之不讲学也久矣。昔者卫武公年九十而犹诏于国人曰:‘毋以老耄而弃予。’先生之年半于武公,而功可倍之也,先生其不愧于武公哉!某也敢忘国士之交警?”

【注】①大宗伯:礼部尚书别称。②阳明子:指王守仁。会稽山道家称“阳明洞大”,王守仁结庐其间,故自号阳明子。③鸠:通“究”,搜求。④僻:通“癖”,癖好。⑤卫武公:姓姬名和,西周时人。《国语·楚语上》载卫武公语:“自卿以下至于师长士,苟在朝者,无谓我老耄而舍我。”⑥交警:以交情之深而忠告之。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