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写作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如何对复杂社会现实进行深入理解与判断?有人说必须经历漫长的亲身实践,也有人说可以通过坚持阅读来达到对社会现实的深入理解与判断。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假如你观察山涧里一派激流的水,除了你感叹“逝者如斯夫”之外,你也可以见到涧内种种东西应付水流的方法,是很不一致的。树叶,草根,落花,是完全跟水走的,可以算第一种。大一些的东西,例如石块,大树的老根,无论水流得如何湍激,是丝毫不动的,可以算第二种。涧床深处,有许多鱼,头部一律向着上流顶着,鱼身的方向恰恰和水流的方向相反;好像争着往上流游去,却是并不见有什么进步。他们是潮流中的挣扎者。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阅读能促进个人的成长,提升民族的精神境界。国民阅读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需求时代。有人倾向于新兴电子媒介,有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还有人认为媒介并非影响阅读的唯一因素。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种倾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7年7月9日,马云的无人超市在杭州开业了,一开业就引起轰动。从无人售货机、无人银行柜员机(ATM)、无人售票公交车到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无人”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正在我们身边兴起。对此,我们或许会联想到:便捷、进步、时尚、规则、秩序、自律、道德、困惑、失业……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将这些“无人”现象与联想到的两三个词联系起来,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注意: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突然就不想睁眼了,觉得一切都随意了,我也就这样了。——“佛系青年”语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当新型冠状病毒来袭时,有人惊恐万分,选择逃离;但也有些人逆流而上,不畏生死。84 岁的钟南山院士建议人们没有特殊情况就不要去武汉了,而他自己却义无反顾地奔赴武汉防疫最前线。除夕之夜万家团聚,但三军医护人员毅然辞别亲人,在鼠年到来之前飞抵武汉。各省市的医护人员也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踊跃报名,全力支援武汉。“疫病无情人有情”,他们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十八岁的我们很快就会进入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对于未来,对于职业,对于人生,对于价值等等,我们都有着自己的认知和选择。那么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