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海淀单元测试AB卷 小语二上 第六单元素养评估卷

阅读理解

温 暖

天快亮了,敬爱的周总理走出办公楼。他为国家为人民又工作了整整一夜。

周总理刚要上车,看见远处有一位清洁工人正在清扫街道。他走过去,紧紧握住清洁工人的手,亲切地说:“同志,你辛苦了,人民感谢你。”清洁工人望着敬爱的周总理,____得说不出话来。

一阵秋风吹过,从树上落下几片黄叶。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周总理却送来了春天般的温暖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里。(填序号)

①难过   ②激动

(2)、短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自然段写周总理慰问并感谢清洁工人。
(3)、联系上文和生活实际,我知道第3自然段中加点的“温暖”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天气暖和。 B、周总理的关怀让人心里感到温暖。 C、周总理给清洁工人披上厚衣服,让他感到暖和。
(4)、周总理平时的工作这么繁忙,还不忘记关心每一个普通人,我想对周总理说:“
举一反三
访兰

①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下来,家里庭院里就有了百十余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都跑来观赏,父亲不但不因此(自大  得意),反而有几分愠怒。以后再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使我很奇怪,我问他,他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要我和他一块儿去访兰。

②我们走了半天,一直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隆隆的响声,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个天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地上铺着一层寒烟;香气(热烈  浓烈)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能闻到。

③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想要动手挖一株回家。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呢?”我说:“这里的好!”

④“怎么好呢?”我却说不出来。“好像是味儿不同吧!”“是的。”

⑤“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

⑥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一经栽培,便成了(玩赏  赏识)的景。

⑦“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更大了!

⑧“样子似乎是美了,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⑨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不禁惋惜:这么精神的野兰生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欣赏它呢?

⑩“这正是它的不俗之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所以它才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地有香它的灵性。”

⑪我再也不敢去挖这些野兰了。我为它的这种纯朴而高兴,同时悲叹以前喜爱它却无形中huǐ了它。父亲拉我坐在潭边。他看看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世,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

⑫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我一直未敢忘却。

(有删改)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 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的病,刚好了一点儿,窗子开着,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不大漂亮。”

    过了一会儿又加着说:“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混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混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筒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

    我说:“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有删改

阅读课外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启示

ㅤㅤ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我的爸爸或许已经把它忘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影响。

ㅤㅤ那年我九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ㅤㅤ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ㅤㅤ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暴怒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ㅤㅤ邻居以责怪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把门用力关上……”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ㅤㅤ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ㅤㅤ十指连心,父亲此刻剧烈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儿童,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

ㅤㅤ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浮浮的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很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ㅤㅤ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的无穷的启示。谢谢您,爸爸!

课外阅读:阅读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节选)》,回答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的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竟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住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母亲为我做棉被

①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世床新棉被。

②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回水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用它絮棉被,絮棉衣。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

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

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不知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