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白城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益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蒲松龄,字,清代文学家。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甚远(连接、紧跟) B、担持刀(解除,卸下) C、一狼去(直径) D、前狼假(睡觉)
(3)、下列对文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叙述了屠户和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环环相扣,紧张曲折。 B、“屠惧,投以骨”表明屠户刚开始心存幻想,对狼迁就退让。 C、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利用麦场的有利地形,改变途中两狼并驱的局面,避免前后受敌的处境。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中的“暴”字形象地刻画出屠户杀狼时的暴怒。
(4)、屠户能战胜狼的原因有哪些?
(5)、结尾段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具有怎样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各题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夜卧柴薪之上。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子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①。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辱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迸兵,曰:“王己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注释:①请成:请求讲和。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