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理解

锁物锁景更锁人心——中华古锁

①木心先生的一首《从前慢》,让锁成为“从前”的物象。从前的锁或玲珑精致,或威严神秘,仿佛时光剪影里一个历史的缩影轮回。

②《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懂得把责重物品用兽皮包裹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绑,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个绳结只能用一种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打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维形。

③目前,已发现的我国最早的锁具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锁,起源于门闩。我国东汉时期就出现了簧片结构的金属锁,锁上镂有龙、豹、麒麟等动物图案。至唐朝时,锁具已经十分普及,多为金、银、钢、铁、木等材质。唐朝以后,锁的品种日益增多。明清时期,我国以铜质和铁质锁为主,有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另外还有比较少见的密码锁、机关锁等。

④广锁俗称“绍锁”,民间也叫“横开锁”“枕头锁”,大多为钢质,正面呈“凹”字状。广锁造型简洁,开关方便,使用范围最为广泛。花旗锁一般用金银钢铁等材料精制,外形精美,有祝福之意,以铜质最多,外形各式各样,专用于锁柜、箱、抽屈等,往往刻有器物、植物、动物、文字、人物以及故事等,造型奇特,富有民族传统风格。

首饰锁是装饰用的金属锁,多为金银材料所制,用链子穿好挂于颈项,有如意、元宝、花和动物等造型。其表面刻有精致的花鸟图案,以及“福”“禄”“寿”“喜”“如意吉祥”等字样,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⑤中国的文字密码锁不但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锁环上的文字有真草隶篆各种字体,为双线刻,一般每个锁环上的字都是一句诗或吉祥话语,从整体外观看去,文字、图案两相结合,恰似一幅立体的中国画,意蕴悠远,文雅隽永。密码锁中最出名的要数藏诗锁了,简直就是益智玩具。它是古时候大户人家才会用到的防盗工具。藏诗锁是圈柱体,上面有几个大小相同的转轮,每个转轮刻有不同的汉字。只有将转轮的字连成一条线,并且转到预定的那句诗,锁才能打开。密码锁不仅锁住了财物和秘密,还别有情趣。

⑥除了对诗句开锁,我国古锁还有很多千奇百怪的开锁方式。无匙锁,顾名思义,就是没有钥匙,要靠手指的“互帮互助”和手上的适当力度才能打开。如鸳鸯锁要用两把钥匙才能打开,三巴掌锁则需要锁连拍三下才能打开。

⑦机关锁,构思精巧,开启时除用钥匙外,还必须按步骤逐一打开各种机关,差一步或错一步都休想将锁打开,其设计之精美,构思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制锁艺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⑧清代有一种古月琴锁,样式精美,寓意爱情。少数民族会用弹奏月琴的方式,以表欣赏,古月琴锁或许就是这些人表达心意的最好信物。另有同心锁,传说其是掌管人间烟缘的月老所拥有的一件宝物,寓意永结同心、百年好合。喜鹊锁被人们当作信物相互馈赠,以表“今生永不诀”的心意。这样美好的寓意让人很想把锁长存,锁中不仅有情意,还有对生活的企盼与热爱。

⑨古锁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制造精巧,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人们实用的日常用具,锁体上反映的民俗风情吉祥图、书法及文学等,无不令人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巧夺天工,可谓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针对这一对象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说明。
(2)、选文第⑥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④段划线加粗词语“大多”的作用。
(4)、第⑥段中,加着重号的“互帮互助”一词在选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色彩是魔术师
      ①颜色会让人产生错觉。
      ②不同的颜色即使处于同一位置,带给人的距离感受也是不同的。像蓝色这种冷色调,总会给人相对较远的感觉,如果跟着一辆蓝色的车就更容易追尾;而像红色这样明亮的颜色,会时刻引起人们的注意,好像近在眼前。
      ③其实色彩也是有重量的,相同的两个箱子,会使人感觉黑色的那个格外重,而浅色的就稍微轻一些。这就不难解释,搬家时浅色的纸箱会让工人们觉得不那么重,黑色的保险柜则会让小偷第一眼感觉“太沉了,我搬不动”。
      ④日本色彩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将两个人分别放入蓝色系和红色系墙壁的房间,然后让他们凭自己的感觉在里面待上一个小时后再出来,结果发现红房间的人42分钟就出来了,而蓝房间的人70分钟后还没出来。可见,人的时间感受也会被周围的色彩所扰乱。
     ⑤美国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也曾借助颜色来帮助提高生产效率,他们把车间原来带黑线条的深绿色重新油漆成浅蓝色和乳黄色,结果,工人劳动的效率大大提高,因为他们的疲劳感减轻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调好你的“食物钟”

       ①中学上生物课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生物钟”。生物钟是人体的一套复杂的调节机制,以24小时为周期,掌管着生物的“觉醒”与“睡眠”节奏。但也许你还不知道,人体中除了管理睡觉的生物钟,还有个管理“吃东西”的食物钟。

       ②食物钟,顾名思义,主要负责调节我们的进食、消化和营养摄取的时间。通常情况下,食物钟与生物钟是一致的,日常的运作程序几乎与生物钟保持着同步。人的大脑、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中部有感受器,可以接受食物钟传递的信号,这种信号一般被称为“食物相关的生物节律器”。依赖食物钟的调节,我们才有了一日三餐的吃饭习惯。

       ③食物钟对人体健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物钟发生紊乱,健康就会受到影响。研究发现,食物钟紊乱会导致胰岛素紊乱,可能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风险,还与心血管疾病存在一定联系。但日常的一些生活习惯还是会扰乱食物钟,甚至造成食物钟紊乱。目前,常见的可能导致食物钟紊乱的饮食习惯有:不吃早餐、节食、暴饮暴食等。

       ④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生活毫无规律,早上都不怎么吃早餐。大量研究发现,经常不吃早餐会干扰食物钟,也会给健康造成影响。台湾研究发现,每周吃早饭次数低于一次的人,肥胖的几率更高;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不吃早餐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更高;在儿童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发现,长期不吃早餐还会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⑤节食,通常在爱美的女士中比较多。但节食其实不利于减肥,节食会造成饮食紊乱,食量反而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更容易发胖。

       ⑥暴饮暴食,主要就是指平时吃东西没有节制,大量进食。研究发现,暴饮暴食会给食物钟调控基因增加负担,进而可能扰乱食物钟,也会给健康增加隐患。所以,就算是过节,我们还是最好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⑦总之,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维持良好的食物钟,让“人体机器”更有效的运行,对健康更是有极大的益处。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麦自曝身世:我的名字又叫“来”

    ①从西汉的张骞算起,丝绸之路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早在张骞之前,东西方就已经通过这条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大通道互通有无了。

    ②让我们先远眺一下前丝路时代物种输入中国的最典型最珍贵的标本——小麦。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证明,小麦的原产地是西亚、北非地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

    ③而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小麦,出土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小河墓地,东边就是著名的楼兰遗址。小河墓地的每座墓里,都随葬有一个草编篓,里面装的就有小麦。小河墓地距今约四千年,也就是说,早在四千年前,小麦就已经从两河流域传入。大约一千年之后,小麦的身影又出现于小河墓地以东的吐鲁番地区,这一地区的洋海古墓群中,随葬的植物、食品中就包括小麦。这一发现生动地描绘出小麦由西向东渐次传入中国的路线图。

    ④距今约三千年、出土于中原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中的“来”和“麦”这两个汉字保存了小麦由西向东传入中原地区这一弥足珍贵的历史信息。

    ⑤“来”的甲骨文字形(图1),像一株小麦的形状,上面的斜撇像成熟后下垂的麦穗,中间是麦秆,上面是左右对生的麦叶,下面是麦根。“来”的金文字形(图2),误将下垂的麦穗之形变为一横,而且表示麦茎的一竖还穿透了这一横,这就为字形的“讹变”埋下了伏笔。

    ⑥由此看来,“来”的本义是外来的小麦,后引申为来去的来。

    ⑦“麦”的甲骨文字形(图3),上面是“来”,即麦子;下面是“夊”,也就是“止”的倒写,像一只脚趾朝下的脚。甲骨文中的脚都是有方向性的,脚趾朝下就表示从外而来,而“麦”的所有甲骨文字形,脚趾都朝下。因此整个字形会意为:麦子是从外地引进而来的作物。

    ⑧“来”和“麦”的甲骨文字形,再结合小河墓地和洋海古墓群出土的小麦这两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清晰地记录了小麦的传播密码。

    ⑨南宋初年,北方人大量迁移到长江以南,小麦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小麦从此成为遍布中国国土的作物。

                                       

图1甲骨文“来”       图2金文“来”         图3甲骨文“麦”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垃圾都去哪了?说说垃圾填埋的那些事儿

    ①在所有垃圾处理方式中,垃圾填埋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垃圾处理的最终程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流程处理垃圾,填埋都被作为最终处理手段。

    ②垃圾可以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法处理,之所以说填埋是垃圾的最终处理手段,是因为焚烧、堆肥两种方式并不能处理掉所有的垃圾。例如:被焚烧的垃圾中可能包含无法燃烧的成分,如少量玻璃、金属,最终会产生灰渣;堆肥这种方式仅可以用来处理能被生物分解的有机物,骨骼等难以分解的部分也会形成残渣;另外还有很多垃圾本身就不可燃也难以被生物分解,如建筑垃圾。以上这些废物,最终都要用填埋来解决。

    ③自然衰减型填埋是垃圾填埋的方式之一,但因为不设防渗衬层和渗滤液收集管道系统,会对地下水造成极大污染。中科院通过监测北京垃圾填埋场得出结论:垃圾填埋场渗漏会污染地下水,导致水的硬度及氨氮、硝氮、铬和汞等元素含量超标,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例如,氮污染可以导致缺铁性血红蛋白症、婴儿畸形和癌症。因其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自然衰减型填埋已逐渐不被采用。

    ④垃圾填埋并不是简单的填埋固体垃圾,而是需要用一整套复杂的系统来综合处理,因此,封闭型填埋已成为目前通行的填埋方式。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包括下列主要设施:防渗衬层系统、渗滤液导排系统、渗滤液处理设施、雨污分流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地下水检测设施、填埋气体导排系统、覆盖和封场系统。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设置防渗衬层渗漏检测系统,以保证能及时发现防渗衬层发生渗滤液渗漏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污染控制措施。

    ⑤据《中国环境报》报道,在垃圾渗滤液处理方面,除了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外,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也被用于渗滤液处理,如膜生化反应器、纳滤和树脂吸附等工艺。这些新工艺构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即MBR+NF组合技术)。与传统的生化水处理技术相比,这种新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易实现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简单等特点。

    ⑥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人们将会找到更适合的垃圾处理办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揭秘全球首颗量子卫星

刘诗瑶

    ①随着我国成功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人类将首次完成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从而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②什么是量子呢?量子是物理世界里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个体。可以说,整个世界都是由量子组成的。量子的奇妙之处首先在于它的奇妙特性——量子叠加原理和量子纠缠。

    ③什么是量子叠加原理?就是说,量子有多个可能状态的叠加态,只有在被观测或测量时,才会随机地呈现出某种确定的状态,因此,对物质的测量意味着扰动,会改变被测量物质的状态。这就好比孙悟空的分身术,一个孙悟空同时出现在多个地方,孙悟空的各个分身就像是他的叠加态。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在量子世界里,作为一个微观的客体,它同时出现在许多地方。

    ④而所谓的量子纠缠,则意味着两个纠缠在一起的量子就像有心电感应的双胞胎,不管两个人的距离有多远,当哥哥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弟弟的状态也跟着发生一样的变化。两个处于纠缠状态的粒子无论相距多远,都能“感应”对方状态,爱因斯坦称之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科学家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将甲地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态,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

    ⑤随着这两种特性被科学家不断认识,适用于实际应用的新技术也被逐渐开拓出来,量子通信就是其中之一。

    ⑥以往用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传递信息极易遭遇窃听,但通过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能够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这就是量子通信。

    ⑦量子保密通信,就好比一个人想要传递秘密给另外一个人,需要把存放秘密的箱子和一把钥匙传给接收方。接收方只有用这把钥匙打开箱子,才能取到秘密。没有这把钥匙,别人无法打开箱子,而且一旦这把钥匙被别人动过,传送者会立刻发现,原有的钥匙作废,再给一把新的钥匙,直到确保接收方本人拿到。

    ⑧据专家介绍,量子卫星发射后,天地一体化量子科学实验系统将投入正式运行,而“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今年下半年交付。

    ⑨大规模推广量子通信应用后,将极大提高人们信息传输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建好“量子互联网”后,人们不用再担心任何信息泄露,从而避免恶意攻击和欺诈行为。

    ⑩得益于这种绝对安全性,量子通信不仅应用于百姓日常通信,也可用于水、电、煤气等能源供给和民生网络基础设施的通信保障,还可应用于国防、金融、商业等领域,势必对产业界和科技界产生巨大变革。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