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重庆市长寿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任务一【经济工业化】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运动,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有什么局限性?
任务二【政治民主化】
材料三 乙未二三月间,和议将成,适逢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梁启超乃日夜奔走,号召廉署上书论国事,广东、湖南同日先上,各省从之……既而合十八省之举人聚议于北京之松筠庵……与斯会者凡千三百……其书之大意凡三事:一曰拒和,二曰迁都,三曰变法。而其宗旨则以变法为归。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3)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错误”。
A:康有为等人的运动,最核心的要求是“拒和”。( )
B:参与这次运动的举人来自全国18省,有1300人左右。( )
(4)材料三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911年10月10日 | A |
1912年元旦 |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
1912年2月12日 | 宣统帝下诏退位 |
材料五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体制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摘编自《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5)写出材料四表格中A处对应的历史事件。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分别分析“树断了”和“树墩还在”的含义。材料二和材料四在近代化的探索上有何异同?
任务三【思想西方化】
材料六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DemoCraCy音译,意为民主)和赛先生(SCienCe音译,意为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的黑暗。
——摘引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6)据材料六,陈独秀根据西方的成功经验展开了哪一场运动?这场运动提出了怎样的口号?
(7)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认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