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1月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志气 骨气 底气

曲建武 朱广生

①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曾对广大青年指出,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②志气,就是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志气,是一个人一生的奋斗之基和力量之源。一个有志气的人,才是真正一往无前的人。周恩来少年时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从而一生力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毛泽东年轻时就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鸿鹄之志,从而投身革命推翻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理想信念,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怕牺牲、矢志不渝,前赴后继、顽强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做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接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立复兴之志,聚复兴之气,筑复兴之力,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③骨气,就是牢固坚守中国立场,弘扬中国精神。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骨气,是做人立场、良心和价值的体现。一个有骨气的人,才是真正顶天立地的人。吉鸿昌将军在外国考察时受到外国人的刁难和歧视,当别人劝说他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礼遇时,他怒斥道:“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他找来一块木牌写上“我是中国人!”挂在胸前,以此显示自己中国人的身份,维护民族尊严。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就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实质,是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做中国精神的传人。

④底气,就是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练就过硬本领。心里有底,眼中有光,脚下有力。底气,是源自内心的自信,是根植强大的力量。一个有底气的人,才是真正无所畏惧的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中国人,其本质意义是一个具有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气质的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认知中国就越有底,发展中国就越有力,民族复兴就越有望。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增强做中国人的底气,还要练就过硬本领。本领过硬,底气就足。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是科技创新的竞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科技强国,实现复兴,是一道我们无法回避、必须面对,并坚决完成的现实命题。

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强国有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这场科技创新战,聚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摘自2021年11月23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青年要有志气、骨气、底气”。 B、第②段画横线句子列举周恩来、毛泽东的事例,论证了“志气,就是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分论点。 C、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道理论证,有力论证了“骨气,就是牢固坚守中国立场,弘扬中国精神”的分论点。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名言可以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如果将下面的材料作为论据,你觉得放在哪个段落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钱学森回国时,别人问他中国能造出自己的导弹和火箭吗?钱学森脱口而出:“外国人能搞,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搞?难道我们中国人就比他们矮一截?”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自从手机里增加了微信。到外面我就到处蹭网, “蹭”这个字着实精彩,它把我这种类似于乞丐的“无赖”行径表达得一清二楚。上下班经过银行与电信营业点等有wifi的地方,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万能钥匙”探寻一二,走到那里就由昂首阔步变成了最时髦的低头一族。开始自己还不大好意思,后来看着坐在台阶上“蹭”得不亦乐乎的年轻人,便释然。但凡“前有车”,咱就能“后有辙”,这都不算啥事;既然开放了wifi,那就是让大家用的吧。也是,只要从众,啥事都不叫事了。好比遭人诟病的“中国式过马路”,一群人一拥而过,红绿灯也不完全管用,法难责众呢。

    ②微信,成了每个现代人的新常态。于是,家里的气氛大变。过去回家先看厨房或先进厕所的事情,一律让位给掏出手机看消息;而且是进门堵在门口就开始,半天才能挪动一步,或者直到一声断喝才能抬起头来。过去空闲了拿起拖布勤快劳作的情景,现在基本都销声匿迹了。

    ③微信好吗?当然,微信里各种远远近近的消息,熟悉或陌生人的动态,还有腾迅新闻从不间断、不失时机的新闻和广告,还有朋友们的祝福与问候。开始玩QQ的朋友好多都把战场转移到微信里来了。为什么呢?较QQ而言,微信更加独立、安全、保密。比如一对一的聊天,不会担心被其他无关人员窥探;有些什么小秘密,也非常适应在这里交流。一时之间,微信成了生活里与上班、吃饭、睡觉同等重要的内容;一日之间,微信成了萦绕在脑海里难以离开的光影。微信让我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让我不走路就看到万里河山万里景,让我手指一动就能与千里之外的好友互动交流,让我想到哪儿找谁就能在哪儿找到谁。还有,它让我从陌生人中找到了熟悉的感觉,从简单的文字里找到了智慧文化的知音。如果用文化的语言来说,微信让人开拓眼界、开阔胸襟、开放思维,助力于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但我不是来为微信评功摆好的。我是说,被微信纠缠的生活很累很苦。没有微信我不知道那么多事情,我会很轻松简单;知道了那么多社会生活中的不公不义而暂时无法改变的事情,让我如负重苛。没有微信我不去多了解别人的生活学问,自我感觉还好;现在知道了更多人的工作生活还有文化,经常有自惭形秽的感觉。过去不知道微信,还能不想不比不怨不怼,现在消息纷乱、评说多端,有时候难辩真伪,简直不知道信谁。微信如同一剂精神鸦片,叫人离不开断不了又有很大的烦恼;它占去了过去用来读书锻炼的大段时间让人在无聊与有聊间游走。我甚至觉得,是微信让生活的节奏更快,因为它总是令人目不暇接、大脑紧张、分身乏术,它总是叫人从一个坏消息走到另一个坏消息里找不到出口。

    ⑤我已经有些过敏反应。想到微信就想扒拉一下,一边扒拉又一边沮咒时间都浪费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内容里了。

    ⑥我想删除它,又舍不得它。我想爱着它,又十分讨厌它。

    ⑦微信啊微信,我不知道该爱还是该恨你!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珍惜时间

       时间往往是很多作者笔下的宠儿,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写写有关时间的文章,以示感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圣贤为他讴歌,为他赞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哲人的感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诗人的高歌

       “珍惜时间等于延长生命,钟情于时间的人,时间也对他最钟爱”。这是伟人的教诲。

       有人把时间比作金钱,无非是言他的珍贵。可是朋友,你想过没有?金钱虽可贵,他却可以储蓄起来,而世间却没有储蓄时间的金库;金钱花掉了可以用几十元、几百元来计算,可是时间却无影,无法用价值来估计!世界上的一切物质无不在时间的魔掌中生存!时代的更替,人事的兴废,生命的萌动,青春的激情,无不在时间的注视下形成!时间催促沧桑的巨变;时间扬起未来的风帆;时间是青春的黄金海岸;时间是人类生命的航船!

       可见,在短短的人生中,时间是多么宝贵!然而,在我们的身旁,有的人在搏斗、也有人在消磨;有人在开拓也有人在蹉跎;有人在奋发改善,精神抖擞,也有人在虚度年华,随波逐流。有的人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吥搏待何时!也有人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是和非!有多人毕生充实,硕果累累;有的人华发早生,一生无为。正如臧克家说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因为他们亵渎了时间,欠了时间的帐,受到了时间的无情惩罚。也许我们会看到巍巍大山难搬,茫茫大海难填! “足球”踢不尽,“扯皮”扯不完!也许我们会体味:解决一个小问题,会议一拖十几天;研究一个小建议、请示汇报带画圈!也许我们会发现:一杯茶伴一支烟,几个电话要一天,已成为官僚主义者的正常日程!这是多么可悲而可叹的时间观,多么消极而顽劣的人生观啊!

       列宁曾说:“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是的,时间是无形的。但却是有价值的。工人们说:时间是产品;农民们说:时间就是粮食;战士们说:时间就是胜利;医生们说:时间就是生命;教师说:时间就是人才……我说:时间就是光辉灿烂的未来!

       珍惜时间吧!让我们青春永驻!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因为阅读而平视世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

       ①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②“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 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③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古人总结,“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书籍,正是脚下的高山,帮助我们看到更遥远的风景。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④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 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 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处身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⑤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 《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 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⑦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另一种珍爱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心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支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⑦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⑧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懂中国,先读懂十大流行语

①“文明互鉴真硬核,融梗柠檬谁觉得。霸凌第一九九六,块链不知太难了。”

②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以一首“顺口溜”发布“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xx千万条,xx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十条流行语入选。

③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羡慕他人时的“柠檬精”心态,对“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式霸道的反感,是不少年轻人的共性特征。从更大层面看,“区块链”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是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面对霸权主义的遏制打压,近14亿人民同心协力,用“硬核”的心态和反制,彰显出中国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信念和决心。

④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词汇。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佛系”,再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词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折射出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心态。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时间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能量。

⑤年度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粤港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流行语,其选择各有不同。即便如此,这些流行语恐怕还不能勾勒出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时下中国的全景。回溯古代,由于中国在数千年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传统秩序,古代汉语也成为了历朝历代沿袭相传的系统,新鲜词汇并不多见。反过来说,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读懂中国,必须读懂更多的流行语。

⑦新与旧,小与大,正面与负面,变与不变,古与今,这或许就是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选自《人民日报评论》,有改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习题。

砥节厉行

松向云

①“砥节厉行"出自东汉学者蔡邕《郭有道碑文》,原文为“若乃砥节厉行,直道正辞"。也作“砥节励行"“砥节砺行”,意思是磨砺节操和品行。

②按照《广韵》等书的解释,“砥"为“磨石也"。“厉"是“砺"的本字,早在周朝铜器铭文里就已经出现。《说文解字》释义为“早石也",意思是质地较粗的石头,可用作磨刀石。所以“砥"“厉”的本义均指磨刀石。但两者粗细不同,精为砥,粗为砺,砥细于砺。后世多以“砥砺”合用,如《山海经·西山经》:“苕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砥砺",合指磨刀石,引申为磨炼、锻炼,激励、勉励等义。

③古人云:“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忧其贱,而忧道之不笃也。"古代官箴告诫人们,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而应担心品德够不够完善;不要忧虑地位低贱,而应关注道德修养够不够厚实。如果缺乏足够的道德修炼,职位越高只会摔得越狠。而良好的品行修养,不会随着时间的积累、地位的变迁而自然养成,需要时刻磨砺、摔打。“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只有在通过了逆境、权势和诱惑的考验后,品行修炼方有可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④面对挫折不气馁。“古人患难忧虞之际,正是德业长进之时"而对困难挫折,有的人心灰意冷,踟蹰彷徨,而有的人则愈挫愈勇、愈挫愈奋,强定力、增韧性、沉住气,在逆境中磨炼心性、开阔心胸、砥砺品行。明代大儒王阳明平生历经“百死千难”,但他从不把世间荣辱得失放在心上,写下了“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之句举例论证。哪怕是面对“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病"般的艰难困苦,他仍然坚持向学悟道,品行操守蔚为大家。

⑤面对权贵不折腰。“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骨气,彰显了品行的硬度。若是因为权势失掉原则、降低底线,在辱没个人尊严的同时,也丢掉了品行中难能可贵的硬气。据史料记载,南宋诗人杨万里为人清直,视富贵犹如敝屣。当朝权臣韩侂胄修筑了一座南园,嘱托杨万里写一篇《南园记》,并许之以高官厚禄。杨万里对韩偏胄的行径十分鄙视,斩钉截铁地说:“官可弃,记不可作也。"面对权贵,有的人卑躬屈膝,巴结奉承,一身媚骨,而有的人则能不卑不亢,宁折不弯。

⑥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细微之处,也能照见一个人的品行。《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砥砺操守德行,需要将“致广大"与“尽精微"有机统一起来,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现实中,一些人觉得小事小节“无伤大雅”,认为经济上小贪小占、生活上小事小节不算什么,在细节上不注意、不检点,殊不知针尖大的窟窿漏过斗大的风。小节失守,大节“塌方”,溃败往往就会随之而来。当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从小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次次迭加,件件累积,久久为功,如此方可俯仰皆坦然、进退无愧作,守住无私无畏的精神家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