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湘西故有藏室,背陵而面壑,土茂而泉洁。为士子肆业之地。始,开宝中郡守朱洞首度基创置,历四十有一载,居益加葺 , 生益加多。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祥符八年,诏以岳麓书院名,于是书院之称始闻天下。鼓笥登堂者相继不绝。乾道改元,建安刘侯下车,命郡教授婺源郭颖董其事。鸠废材用余力未卒岁而屋成,为屋五十楹,大抵悉还旧规。肖。阙里先圣像于殿中,列绘七十子,而加藏书于堂之北。既成,栻促多士往观焉,爱其山川之胜,栋宇之安,徘徊不忍去。
(节选自张栻《岳麓书院记》,有删改)

【注】①肄业:学习。②开宝:北宋开宝年间,下文的“祥符”“乾道”均是宋朝的年号。③葺:扩建。④周式:岳麓书院首任山长。⑤鼓笥登堂:注书。

(1)、下列选项中关于词语意义或用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湘西有藏室”“渔者歌曰”两个句子中的“故”字意义完全一样。 B、“绝”字有“极”“断”“绝妙”等意思,“鼓笥登堂者相继不”中“绝”字意为“绝妙”。 C、“而加藏书堂之北”和“相与步中庭”两句中的“于”字意思均为“在”。 D、“于是书院称始闻天下”中的“之”作助词,意为“的”,与“何陋之有”中的“之”字意义、用法一样。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鸠废材用/余力未卒 岁而屋成 B、鸠废材用/余力 未卒岁而屋成 C、鸠废材/用余力/未卒岁而屋成 D、鸠废材/用余力未卒/岁而屋成
(3)、请你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方是时,山长周式以行义著。

(4)、请你运用上述古诗和古文的内容,为《美丽湖南》写一篇推广文案,尝试分析湖南的美具体美在哪些方面。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
食物如何防水
①在许多酥脆食物(比如瓜子、花生、饼干等)的包装袋里,都会有一个不能吃的小袋子,人们大都知道那是“干燥剂”。那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干燥剂?它又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②这需要从食物中的水说起。
③对于水来说,食物就像一个围城。里面的想出来,外面的想进去。想进去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吸收水分;反之,想出来的水分子多,宏观看来就是食物在变干。如果想进去的和想出来的一样多,我们就说食物中的水和环境中的水达到了平衡。在这个状态下,空气中水蒸气的气压与这个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就称为这个湿度下这种食物的“水活度”。
④空气中总是会有一些水蒸气,它们的气压与饱和蒸汽压的比值叫作“相对湿度”。如果食物中的水活度大于环境的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离开食物的水分子多;反之,如果水活度小于相对湿度,就意味着想跑进食物的水分子占据了优势。比如,蜂蜜中的水活度大致在0.5到0.7之间,而通常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在这个范围。如果一瓶蜂蜜的水活度是0.6,把它开盖放在相对湿度是0.5的干燥的环境中,它就会蒸发掉一些水,有时候就会看到瓶中有结晶出现。而如果是放在相对湿度是0.7的潮湿环境中,开盖之后就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稀释了蜂蜜。
⑤在食物的保存过程中,我们并不希望水的迁移发生。酥脆的食物,吸水之后变软就不好吃了。而水果和嫩软的食物,则需要有充足的含水量来保持口感。
⑥在现代食品技术中,控制水的迁移是保质的一大方面。放干燥剂是最简单直接的一种方案。它针对的是那些需要保持干燥的食物。这些食物水活度很低,通常情况下都是吸水。干燥剂是水活度更低、吸附能力很强的物质。只要空气中有水,它们就如狼似虎地抓过来据为己有。虽然食物本身也有吸水的想法,但是吸水魅力无法与干燥剂竞争,吸引不到什么水分子,也就只好继续干燥了。
⑦那么,如何防止水活度高的食物失水呢? 在广阔的市场需求下,“可食用膜”很快兴起。顾名思义,可食用膜是用可食用的原料制造的,本身也可以食用。虽然价格高一些,而且密封效果不那么好,但是“可食用”、“可降解”的特质,让人们愿意去容忍它们的不足。好在我们保存食物并不需要“天长地久”,只要“曾经拥有”就可以了。只要能让含水量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别那么明显,一种可食用膜就可以上岗。
⑧为了扬长避短,可食用膜更多的时候并不做成单独的膜,而是直接涂在食物表面。人们最熟悉的例子恐怕是“打蜡苹果”。实际上打的不是大家通常认为的“蜡”,常用的是一些多糖①。打蜡的作用并不只是为了好看——虽然它的确对苹果有美容的效果,更重要的是阻止了水的散失。如果苹果不得不长时间保存,你会选择完好多汁的打蜡苹果,还是皱缩失水的自然苹果呢?
⑨实际上,现在的可食用膜已经远远不只是控制水的迁移。在这层膜中,还可以加入抗菌成分、抗氧化剂、香味成分、色素等,甚至还可以加一些营养成分。于是,这层膜不仅仅是保护食物的卫士,本身也变成了有价值的食物成分。(作者:王泽斌。有删改)
注:①多糖:有三个以上单糖分子组成的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纵山居闲情

山静日长

◆[宋]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 , 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足。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 , 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叟,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⑥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 , 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则月印前溪(A)。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B),乌知此句之妙(C)!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亦多乎!

      【注释】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②麛,音mí,小鹿。③山妻:隐士之妻。对自己妻子的谦词。④笋蕨:竹笋和蕨菜。⑤《玉露》:指作者所作笔记《鹤林玉露》.⑥剧谈:畅谈。⑦驰猎:奔驰追逐。⑧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