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走进文学巨匠——阅读散文,完成相关练习。

玉兰酥(节选)

ㅤㅤ①玉兰酥是一种到嘴便化的酥饼,听听名称都是香的。它是早年我家独一无二的点心,是母亲别出心裁利用白玉兰花瓣,和了面粉鸡蛋,做出来的酥饼。

ㅤㅤ②白玉兰的开放,都在中秋前后。那时母亲每天都到院子里看看,闻闻花香。只开一朵花,当然不能采下来的。直等它一瓣瓣谢落了,母亲连忙拾来,深怕花瓣着土就烂了,因为白玉兰花瓣是可以做饼吃的。母亲把它先放在干净篮子里,也不能用水洗,一洗香味就走了。等水分略干后,就用手指轻轻剥碎(也不能用刀切,怕有铁腥味)。剥碎后和入面粉鸡蛋中拌匀,只加少许糖,用大匙兜了放在浅油锅里,文火半煎半烤,等两面微黄,就可以吃了,既香又软又不腻口。熟透了的玉兰花瓣,有点粉粉的,像嫩栗而更清香。

ㅤㅤ③如今每回想起清香的玉兰酥,与母亲所做的各种美味,心头就感到阵阵辛酸。母亲,一只辛苦的蜜蜂,终年忙碌无怨无艾,她默默地奉献一生,也默默地归去了。几十年来,我从未见过家乡的那种玉兰树,也无从学做香软的玉兰酥。中秋节一年年的度过,异乡岁月,草草劳人,心头所有的,只有无限的思亲之情。

粽子里的乡愁(节选)

ㅤㅤ①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ㅤㅤ②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

ㅤㅤ③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作者:琦君)

(1)、阅读两篇选文,完成玉兰酥与灰汤粽的制作流程图。
(2)、对比两篇选文,完成以下练习。

①无论是玉兰酥还是灰汤粽,其实都蕴含着作者之情。

②这两篇选文,作者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是

A.直接抒情

B.借助景物抒情

C.借助具体事物抒情

D.通过事情抒情

③两篇选文的第②段,都是在描写母亲制作美食的过程,这两处都运用了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是一个的人。

(3)、根据两则选文猜一猜,下面哪则书评是对琦君作品的评价?( )
A、一代代的青年读了她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 B、在平常无奇中蕴含真情,在清淡朴素中见出秀美。 C、他对苦难人生的礼赞,实际上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礼赞。 D、用平易的话语,讲朴素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的人。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葛第士以非常巧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的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入侵小亚西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往往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断的取舍。

课外阅读。

夏 天(节选)

梁容若

    夏天给人们种种磨难和考验,训练人的耐性、智慧跟机敏。苍蝇、蚊子、臭虫、蟑螂都在夏天大活跃,暴风雨、霹雳、冰雹也是夏天多。一不小心,就可以遭到非常的灾害。您要当农人,要防备几天的旱涝,会造成一年的歉收;一场小病,会教草吃了禾苗。您要做商人, 要当心仓库货品的霉烂、码头火车上的淋雨,可以使您的血本一下子赔光。您要做工人,也须预备风里雨里,教您的建筑营造突然停止,大热天使您的工作效率无法估计。您要当医生,也须估计病人的“夏瘦”“怯夏”,减少了抵抗力。气候的突变,使正在恢复的病人,遭到波折。传染病的蔓延,肠胃病的增加,也使得您更累、更烦。您要当学生,暑假可不是休假的时候,正像传说里鲤鱼跳龙门一样,是过关前进的时机。升级考,升学考,转学考,就业考,一两天的成败得失,常常决定着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耐不住磨难,经不起考验的,只有碰得遍体鳞伤,血淋淋地退下来。

    过分地讴歌夏天,好像有点儿不近人情。反过来,诅咒夏天,也是没有用的。夏是一年一回来到,不因为我们欢喜而放长,也不因为我们厌恶而缩短,怕也没有用,逃也逃不掉。那么,还是充分地利用夏天,享受夏天,对付夏天吧!

    夏天教我们成长,教我们率真、亲近自然,教我们克服艰难和考验。

(选自《风景美文 跟着心情去旅行》,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答题。

鲁迅好藏书

ㅤㅤ鲁迅是一个爱好收藏的人,收藏范围十分广泛。他喜欢藏书,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书人。

鲁迅在日本求学的时候,就开始藏书了。当时,他经常在神田町的旧书摊上寻觅自己喜欢的旧书。

ㅤㅤ鲁迅每年都专门记录购书的账目。他有一个习惯,每买一本书,当天就记下书名,花了多少钱,巨细无遗,毫厘不差。比如他买《仇十洲麻姑仙图》一套,每册花了八分钱,都一一记录在案。每年的岁末,他照例要算一回总账,将自己一年中所购买的书籍、图册、拓片等,按购买的时间顺序一一列出,以月为单位进行小结,最后算清这一年买书共花了多少钱,此外又算出平均每月花了多少钱。

ㅤㅤ鲁迅平时比较俭省,穿的衣服总是非常朴素,买书的时候却舍得花钱。平均算下来,他每年买书总共花500元以上。到了上海之后,生活安定下来了,可做长久之计,他买的书更多,一年要花800元以上。最多的是1930年,他为买书总共花了2404元,平均每个月约200元,相当于当时一般职员几个月的工资。

ㅤㅤ关于藏书的具体情况,《鲁迅日记》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比如,1912年5月12日这天,鲁迅下午到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得傅氏《纂喜庐丛书》;5月21日,晚上散步至宣武门外,“以铜圆十枚买得二花卉册”;5月25日,下午至琉璃厂购《李太白集》《观元量寿佛经》《中国名画》等书。在当年的账目中,鲁迅记下自己为《观无量寿佛经图赞》一书花了0.312元钱,已经精确到厘了。可见,鲁迅在买书时,讲价是极其精细的,只是不知这几厘是如何找出零钱的。

ㅤㅤ翻阅文献可知,鲁迅从1912年5月到1936年10月17日(即他逝世的前两天)这20多年的时间中,先后花费了万余元,购买了14000多册图书。他花在购买书籍上的钱,占全年收入的五分之一。这笔钱在当时可以买下三处北京八道湾的大宅子了。鲁迅平时的收入不算少,然而要买这么多的书,也会感到有些吃力。

ㅤㅤ就目前统计的数字来看,现在保存的鲁迅藏书有3800多种,13000多册,足见数量之巨和范围之广。可以说,鲁迅是中国近代一位当之无愧的大藏书家。而且,鲁迅的藏书中有一些是极其宝贵的珍本,如清朝道光十四年临海宋氏的重刻本《台州丛书》20册,其中有鲁迅抄补手迹的共4册零8页,已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ㅤㅤ鲁迅不仅拥有丰富的藏书,而且藏以致用。他勤于考证、精于研究,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并校订了《嵇康集》《谢承后汉书》等重要文献,为我国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遗产的保留及发扬光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ㅤㅤ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一生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他长期坚持的藏书活动是密不可分的。藏书给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使他在史料应用方面得到了巨大支持和充分保障。

(作者:王吴军 来源:学习强国 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