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永平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学情调查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斑马线

凤箫

①说起斑马线,我们最熟悉的,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的人行横道线。

②斑马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的“跳石”(见图1)。当时四轮马车与行人混行引发了许多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于是,人们在马路上砌起凸出路面的“跳石”,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1951年10月31日,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在英国诞生。

③最有名的斑马线也在英国。1969年,著名的披头士乐队发行了最后一张唱片——《艾比路》,该唱片的封面为四位歌手走在伦敦艾比路的一条斑马线上。2012年,成为伦敦的文化地标。

④斑马线像是拦腰搭在道路上的白色飘带,看似简单朴素,却不是随意画出来的。按照设置规范,可以根据行人流量以1米为一级予以加宽,行人越多的地方斑马线越宽。构成斑马线的白色平行粗实线的线宽为40~45厘米,二是行人横过道路较为集中的路段。

⑤作为城市交通生态中的一个重要标识,斑马线在指引车辆和行人有序通行、保护行人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漫漫车流中,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遇到行人正在通过时还应停车让行。斑马线作用的发挥,需要机动车尊重行人的路权,两者缺一不可。

⑥然而,现状并不令人乐观。由于机动车和行人互争斑马线,致使斑马线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据统计,致死人数高达3898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等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

⑦现在,为了提高斑马线的醒目程度,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彩色斑马线、3D立体斑马线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看手机过马路成为新的安全隐患,斑马线在灯带的映照下与路口的信号灯同步变换颜色,为“低头族”过马路提供有效的警示。

⑧斑马线是城市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唯有守法守序,才是对这道风景的最好守护——这,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图1

(选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材料一】

近日,广州市区里不少路口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斑马线旁新增非机动车道标识线,行人和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居民过马路更快更安全。此外,减少电动自行车“抢道”的现象。

前段时间,昌岗中路和江南大道交叉路口处实施升级改造,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安装隔离护栏。斑马线较之前拓宽了不少,而斑马线内侧还增加了宽约2米的非机动车道,电动车和自行车就不会跟行人抢斑马线了。与此同时,每条斑马线中间的等候区上还设置了隔离桩,斑马线内侧同样增加了非机动车道,在路口道路空间设置了非机动车红灯等待区,行人和非机动车辆均能依照地面标识线各行其道,交通通行秩序和效率比一般路口高。附近商铺老板纷纷表示:“还没改造路口时,有时被‘挤’在道路中间会特别不知所措。现在,在原有的斑马线旁设置了非机动车车道,人车分流,感觉安全多了。”

【材料二】

某中学组织本校学生走进社区,开展“文明出行”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他们经过仔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见图2):

图2

【材料三】

网友言论

Sherry芒果:中国人嘛,一人不敢行事,人多了就没啥可担心的了,“法不责众”嘛。集体闯红灯过马路,别人不遭罚自己也不会遭罚

栀子不悔: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心里总是觉得别人都走了,自己再等的话就是一傻帽。就这样,每个人抱着这同一想法,喜欢随大流,而不愿意坚守规矩。

盐阜浪子: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你得小跑才能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

(以上链接材料根据有关资料整合)

(1)、小广整理了关于斑马线的一些知识,下列记录与文本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A、古罗马时期的“跳石”成为一种指示行人过街的标识,这就是斑马线的祖先。 B、艾比路斑马线是世界上第一条斑马线,2012年它被英国政府提升到文物地位。 C、斑马线白色平行粗实线线宽为40~45厘米,两条平行粗实线间距为60~80厘米。 D、法律赋予了斑马线上行人优先的路权,机动车临近时须减速避让或停车让行。
(2)、阅读上述文本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昌岗中路和江南大道交叉路口经改造,基本实现非机动车与行人“互不打扰”。 B、从学生调查显示,社区居民交通出行违章情况十分普遍,半数以上居民经常违章。 C、有网友认为“法不责众”和从众心理,让一些国人心存侥幸,集体闯红灯过马路。 D、有网友认为,在斑马线上面还存在着公共交通资源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等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小广有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些城市推出闪灯斑马线,通过在斑马线上安装多条醒目的灯带,能对“低头族”过马路起到有效警示。 B、昌岗中路和江南大道交叉路口处设置“人车分离”斑马线,主要为解决非机动车和行人抢斑马线的问题。 C、斑马线是文明城市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需要我们各方共同维护,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都有义务。 D、我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很频繁,致死人数也多,主要是行人在斑马线上“散步”的原因所造成。
(4)、请你结合文本材料,帮助小广从市政建设、车主(含非机动车)、行人等不同角度,在安全教育班会课上分享给同学。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中国航天史上的丰碑

①近日,中国公开了“天宫号”空间站的发射计划,将通过12次发射任务,在2022年前后正式建成“天宫号”空间站。

②“天宫号”空间站由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和一个光学舱组成,而且留有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的对接口,根据需求随时可以进一步升级。核心舱上设置了关键的气闸舱,这是航天员出舱工作的主要出入口。核心舱上还有一个机械臂,主要作用是辅助对接、辅助补给和辅助航天员出舱等。4月20号在京举办的载人航天科普展上,还展示了这个机械臂末端抓手的特异功能:既能舱体爬行,又能捕获航天器。

③相较于国际空间站,“天宫号”空间站的研制充分利用当代的先进技术。在生命维持方面,采用再生技术充分利用废水、尿液制造氧气。在能源供应方面,高效利用太阳能发电,供能效率高。采用目前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三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配合二次展开的桁架式柔性太阳能电池翼,可以使用更小的电池板面积,达成远远高于国际空间站的供能效率。在空间利用方面,“天宫号”除了准备接收来自17个国家23个科研实体的9项科研项目,还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便于在未来加装更多的科研设备。

④相较于国际空间站,“天宫号”高度重视空间站在轨运行的经济效益,在轨运行成本低是一大亮点。“天宫号”空间站的组建,由中国目前推力最强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完成,建造成本要远低于国际空间站。在更多更新技术的加持之下,“天宫号”空间站显得更加短小精悍,本身的质量远低于国际空间站,再加上“天宫号”空间站采用了电推发动机,把对燃料的消耗压缩到了最低点。这样一来,在后勤保障的需求上,“天宫号”就会远远低于自己的所有“前辈”。在建成之后,每年只需要发射一艘货运飞船,就能满足“天宫号”维持轨道的需求。

⑤2024年国际空间站可能就要退役了,“天宫号”将成为全球唯一在轨的空间站。届时,全世界都会将目光聚焦在天宫号上,所有需要长期在轨开展的科研项目都必须在天宫号上才能完成,中国会很乐于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按照国际惯例共同享受这些科研项目的成果。作为一个肯担当责任的大国,中国将会在未来引领人类探索太空的潮流。

(根据有关新闻改写)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②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这种桥____形式优美,结构坚固,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③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

④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连,所以这种桥叫做____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⑤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⑥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闻回放

在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部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减)

【材料二】

新闻回放

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

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并有竞技加分。体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体育考试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学生的年级成绩=上学期成绩+下学期成绩+本年级竞赛加分;超过年级满分的,按年级满分计入;未超过年级满分的,按实际得分计入。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学生的体重身高指数(BMI)、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每学年测试一次,并根据学生本人每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赋分,以减少个体先天因素影响。学生参加校级、县级、州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体育竞赛,根据获得的名次折算得分,计入年级成绩。

(选自新华网有删减)

【材料三】

新闻评论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本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利大于弊,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笔者以为,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

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青海酸奶

①酸奶作为一种饮品对于青海就如同烤鸭于北京、泡馍于西安一样,成了外地人到青海必品尝的一道“小吃”,不能不说这是青海酸奶的独特魅力所在。

②青海酸奶体现着游牧文化,凝聚着高原群族历史,其体现不仅仅是味道独特,更为重要的是在青海民族饮食历史上,酸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641年,文成公主经过青海湖畔的日月山、倒淌河等地进藏的民间故事中,就有关于酸奶的记述。在可称之为古代藏族社会百科全书的史诗《格萨尔》中,也有许多关于酸奶的记载。可见,酸奶在青海问世至少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③青海酸奶的魅力体现在当地独有的味道、饮尝、包装上。行走在青海的各个大城小镇的街头巷尾,你会时而发现坐在低矮的板凳或马扎上的大妈、大爷面前摆放着两个篮子,上面盖着纱布,层间玻璃隔开,一边放着一摞空的白瓷碗,配上一罐白砂糖。这也就是当地最常见的卖酸奶的小摊,两到三元一碗,完全是地道人家自制。浓度大到凝结在碗里,上面形成一层厚厚的奶皮,点滴金黄的菜籽油,必须用勺子之类舀起送入口中。这就是被称为最地道的青海酸奶,所以,青海人不说喝酸奶,而说“吃”酸奶。但品尝起来酸味有点大。从口感上讲,倒是成品卖的青海老酸奶的味道更适合外地人——一样的浓滑如丝,入口即化,醇香四溢,但少了酸味,却保留了独特的香气!到了青海你会发现当地人对酸奶的偏爱,作为在其他地方的普通饮品,在这里却成为了节日礼品的首选之一。在当地的街头,你会看到许多人手提礼品盒包装的酸奶走亲戚。

④据业内专家介绍,酸奶的营养价值远远超过新鲜牛(羊)奶。它含有多种乳酸、乳糖、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等。有胃病的人喝了它,可促进胃酸分泌,食后非但不胀气、腹泻,反而通气、消食。青海老酸奶不只是简单的酸奶,它代表的是青海三江源地区自然无污染的纯生态绿色食品,酿造过程都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剂,属真正的绿色营养食品。

⑤一碗老酸奶,化解千般思。到青海记得品尝酸奶,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味,体会高原人的浓浓情怀。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①____”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间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②____”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源头。早在唐宋时期,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就通过茶马古道等,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互动交融。明代郑和下西洋,增进了国与国的友谊。1607年,从澳门、厦门、岭南收购茶叶,形成了当今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现出文化的多样性和融合性。现在,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据统计,全球至少有50多个国家种茶,有120多个国家从中国进口茶叶,全球喜欢饮茶的人数超过50多亿。世界友人通过一片茶叶了解中国的地大物博,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茶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将让彼此共享更多元美好的未来。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材料二】

①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主要通过三条路径逐渐流行起来。

②一是茶文化典籍的外译。在众多影响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典籍中,《茶经》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宋朝时期,日本荣西禅师两度入宋,将茶籽和茶学典籍带回日本,其中就包括《茶经》的手抄本。《茶经》中有饮茶加盐的记载。煎茶、煮茶和制茶工艺在唐朝时期尚不成熟,煮出来的茶水苦涩,而放入适量盐之后可使茶水更加可口,直到今天,我国仍有部分地区保留着茶里加盐的风俗,如基诺族的凉拌茶、广西的油茶等。据记载,17世纪的日本也有往茶里加盐的相关描述,该国的梅子茶泡饭就是一个典例。

③二是日本僧侣的推崇。中国茶文化在日本传播的历史进程中,日本僧侣扮演了重要角色。来华学习的留学僧最澄和尚归国后,将从天台山上带回的茶籽播种在位于京都比睿山麓的日吉神社,结束了日本列岛无茶的历史,并借助日本天台宗创始人的影响力,将饮茶活动导入了日本的寺院佛堂,上流社会。掌管崇福寺的永忠和尚曾长期生活于长安,他认为茶叶是唐朝饮食文化的高雅象征,在嗟峨天皇路过崇福寺时献上茶水。对茶叶印象深刻的嗟峨天皇开始下令在关西地区大面积种植茶叶。

④三是中国茶诗的传入与日本茶诗的创作。唐宋诗人往往在茶诗创作之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其茶诗所体现的理性色彩将茶性与人性相融合,而日本茶诗里的“和、敬、清、寂"茶道精神,就是诗人追求高尚品德的书写,这与中国茶诗中蕴含的哲理一脉相承。遗唐僧将茶文化引入日本之后,饮茶之风逐渐在上层社会流行起来,茶作为一种社交手段开始在社交活动之中频繁出现,茶作为社交的媒介与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使得诗的创作不仅成为茶会的主题,茶也成为诗咏颂的对象。 

(摘编自蒋莹、周文革(中国茶文化早期在日本传播的路径与启示》)

【材料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