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第四教育联盟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每个人体内都有一场风

麦埊

    多少年后,听着鼻息,男孩仍会回想起爷爷教他认识风的那个遥远的夏日午后。

    玉米叶打着卷,蝉鸣沸腾。地面上缭绕的白色火焰,拼命向上蹿,把太阳舔得煞白

    爷爷说,要起风、下雨了。男孩不信,太阳这么毒,天这么热,有个毛风!下个毛雨!

    爷爷堵住男孩一个鼻孔,另一个鼻孔的风大起来。又堵住另一个鼻孔,男孩嘴里的风狂暴起来。再捂上男孩的嘴巴。男孩的脸胀得通红,风在体内横冲直撞,汗水都涨了出来。

    爷爷松开手:你看,这不就起风、下雨了吗!天和人一样,你等等看。

    白杨树梢动了动。接着,整棵树都动起来。男孩看爷爷的手,想知道,他怎么堵住天的鼻孔的?风狂暴起来,整个村庄的树都躁动不已。男孩想,这是天在用嘴巴呼吸呢!一块乌云落下,严实地捂住村庄,风忽然无影无踪。男孩一边跳一边叫:要下雨了!下雨了!

    男孩明白了,天和人一样,体内都住着一场风,藏着一场雨。

    夜里,男孩搂爷爷的脖子睡觉,爷爷的风吹歪他的睫毛,那是最温柔的春风。

    早晨,男孩赖床,爷爷的风吹开他的眼睛,那是最清爽的夏风。

    白天,爷爷教男孩做农活、读书识字,一遍又一遍,那是最啰嗦的秋风。

    晚上,爷爷给男孩讲故事,从身无分文的长工到身无分文的富农,那是最凛冽的寒风。

    每个人都是风的路。爷爷的风吹着男孩的路,越吹路越宽敞。

    冬天的夜晚,爷爷说庄稼的事,说村庄的事,说鬼狐的事,说土地的事……

    那些事一出口,就化成五彩斑斓的风,凉飕飕地吹过男孩,吹过男孩的路,越吹越绚烂。

    夏天的傍晚,爷爷说天上的事,说神仙的事,说人间的事,说革命的事……

    那些事一露面,就化成五光十色的风,吹亮星辰,吹开云朵,把男孩的路,越吹越高远

    男孩从没想过,爷爷的风吹过他时,他的风也吹过了爷爷。

    爷爷的风把男孩吹大了,把自己吹老了。男孩的风把爷爷吹老了,把自己吹大了。

    爷爷的风越来越小了。忽然有一天,停了下来,无影无踪了。赤脚医生给他吹风,但没用。他像一座年久失修的老屋,堵住这边,漏了那边……,怎么也存不住一口气了。

    人体内的风没了,人也就像一场风一样没了,变成空气,无迹可寻。

    男孩的脸胀得通红,呼吸急促,忽然息声屏气,嚎啕大哭,泪如雨下。就像多年前爷爷教他认识风的那个遥远的午后一样。多年后,藏在他体内的那场雨,才电闪雷鸣地落下。

    风起于天地,归于天地。人也一样,当一场风尘埃落定,那也是人最后的样子。

    埋葬爷爷时,小旋风一路紧追不舍。男孩知道,那是爷爷的魂魄,在给他留着记号。男孩刚一开口,就把它们吹得无影无踪。爷爷的身体没了,他体内的风也变成孤魂野鬼。

    多少年后,听着鼻息,男孩仍会回想起爷爷教他认识风的那个遥远的夏日午后。

(2017年8月4日《湖北日报》)

(1)、说说“玉米叶打着卷,蝉鸣沸腾。地面上缭绕的白色火焰,拼命向上蹿,把太阳舔得煞白”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文中“春风”“夏风”“秋风”“冬风”的含义?
(3)、自选角度,赏析下列语句。

那些事一露面,就化成五光十色的风,吹亮星辰,吹开云朵,把男孩的路,越吹越高远。

(4)、爷爷为什么说“天和人一样,你等等看”?
(5)、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标题“每个人体内都有一场风”的理解。
举一反三
根据下文内容填空。

    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在南斯拉夫讨论“放逐与文学”。所有的作家都看到和感染到克拉库耶伐次山谷中重现的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历史。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

    安格尔(美国作家)在餐桌上写诗。只见他写下第一行:

    黑色在这儿也太明亮了……

    中国大陆有三位作家在座。杨旭站起来说话了:“我从南京来。1937年,日本军队攻进南京时,有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那一场屠杀受害者有30万人!我们在南京也建立了一座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37年,我五岁,我是那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今天我对南斯拉夫人在受害者面前所表现的感情,完全理解。我注意到:今天的仪式上有许多青年和少年。我们这些大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永远不要有战争了。”

    西德作家明赫白缓缓地站起来,他沉重地说:“……我有犯罪感:感到是我杀害了那些孩子。我们简直就是禽兽!所有集中营都必须粉碎!你们允许我和你们在一起,我非常感激……”

    他说不下去了,坐下来掩面哭泣。

    另一位作家讲话之后,日本人也要讲话了。

     “……南京大屠杀是事实。但是,请不要忘记:我们也有广岛原子弹,也有一片沉寂。”

    安格尔低声对我说:“我要问他三个问题:中国人侵略过日本吗?中国人屠杀过日本老白姓吗?美国在日本进攻珍珠港之前扔过炸弹吗?他们先发动战争!他们先杀人!”安格尔接着问我是否应该站起来反驳他呢?

     “不必了。他和那位西德朋友一对照,就是很好的反驳。”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最美的善举
       ⑴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⑵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⑶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
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⑷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⑸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⑹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⑺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⑻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⑼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⑽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⑾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⒀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⒁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⒂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⒃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⒄“苏大哥,这……”
      ⒅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⒆“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⒇“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 , “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21)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22)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①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光污染主要有:
       ②建筑物外墙反射的眩光造成的白亮污染。当太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射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有些玻璃幕墙是半圆形的,反射光汇聚还容易引起火灾。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③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造成的白昼污染。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的广告灯、霓虹灯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在这样的“不夜城”里,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扰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人工白昼还会伤害鸟类和昆虫,强光可能破坏昆虫在夜间的正常繁殖过程。
       ④                               。舞厅、夜总会都安装有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以及闪烁的彩色光源。据测定,黑光灯所产生的紫外线强度大大高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且影响持续时间长。人如果长期接受这种照射,可诱发多种疾病,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它癌变。彩色光源让人眼花缭乱,不仅对眼睛不利,而且干扰大脑中枢神经,使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失眠等症状。最新研究表明,这种污染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功能,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⑤当许多国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中国光污染的重灾区。改善城市形象的初衷或许可以理解,但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中,照明规划仍然处于无序状态。
       ⑥看美国大片,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代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纽约并非每天都是一种表情,只有在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⑦当国际上的城市开始摒弃“不夜城”思维的时候,国内大多数城市还在不惜重金打造一座座“不夜城”。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的困苦和灾难,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太悲惨了。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大地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②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③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没有什么关系!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 一只天鹅!
      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在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过去他遭受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丽正在向他招手。—— 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⑤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子喊道:“你们看那只新来的天鹅!”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把更多的面包和饼糕向水里抛去,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丽!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了头来。
      ⑥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⑦“当我还是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

张音

    “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

    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

    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

    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

    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 》2018年5月17日,略有改动)

文学作品阅读

关于朱德

    ①孔子跟莎士比亚不同,他认为人的名字第一重要。至少“朱德这个名字是很有意义的。这是一个简单而响亮的名字,英文拼音应该是dh,因这名字发音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很贴切的名字,由于文字上的奇异巧合,这两个中国字是“红德”的意思,不过当他在老远的四川出世时,替他命名的慈爱双亲,是无法预知这个名字日后所具有的政治意义,否则他们一定会在恐怖中改变他的名字。

    ②在南方几年中,朱德领导“赤色联军”打数百次小仗,数十次大仗,冲破五次大规模的“围剿”,在最后一次“围剿”中,敌军的进攻武力(包括重炮队、飞机队、机械化部队)超过他八九倍,敌军的资源也超过他无数倍。然而不论如何估计他的胜败,我们不得不承认,就战术的灵敏,部队的机动,作战的多样性而言,他一再证明自己胜过敌方任何将官。他无疑在游击战中培养了中国革命军队惊人的战斗力。红军在南方的最大错误是战略的错误,关于这,政治领导必须负主要责任。虽有这种妄动的错误,但红军在第五次“围剿”中仍能表现出几乎跟敌方势均力敌的姿态,这该是南京政府的惨败。

    ③关于纯粹的战略和大军撤退时战术的运用,朱德、毛泽东和他们的军官们对于长征的杰出的领导,在中国是空前无比的。红军的不能击破的团结力,使全军在冷风凛冽的西藏高原上抵抗“围剿”,度过艰苦的可怕的寒冬。除了牦牛,简直没有什么可吃——这种团结力应该归功于领导者的吸引力和那罕有的人类的品性,它把绝对的信仰和忠诚注进部属的脑子里,使他们敢于为主义而死。至少在我,绝对不能想象中国其他任何将官在此种环境中尚能随军生存,更不必说在受了此种苦刑之后,还要回师冲击,冲破敌军从容布置了好几个月的防线。这就是当我走马西北时朱德所干的伟业。

    ④中国人传说他具有各种神奇的才能:能够看到周围几百里以外的路,能飞行能运用道士的法术,例如在敌军面前制造尘雾,或搅起逆风,迷信的人相信他是打不伤的,因为可不是有万千颗枪弹和炮弹都打不死他吗?另有人说他能复活,因为国民党不是屡次宣布他已经死了,而且还详细地描写他断气时的情景吗?千百万人知道中国“红德”这个名字,依照各人的身份,有些人认为它是一种威胁,有些人认为它是希望的明星,但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个名字是写在这十年历史的书页上。

    ⑤然而大家都对我说,朱德的相貌并不动人——一个沉着、谦恭、说话温和的人,大眼睛(老是“非常柔和的眼睛”),身材矮胖,但有铁一般的臂膀和腿。他对弟兄的忠诚是尽人皆知的。自从当红军总司令以来,他的衣、食、住都同士兵一样,共尝士兵们的艰苦,早年往往赤脚走路,有一个冬季专吃南瓜过活,另一个冬季专吃牦牛过活,从不叫苦,难得生病,度量很大,万事采用民主方式,永远忠于自己所信仰的主义。

    ⑥他喜欢在军营里散步,跟士兵们坐在一起,说故事,同他们玩要,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也不错。任何士兵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诉说——事实上他们往往这样干。朱德叫唤他的弟兄就脱下自己的帽子。他在长征中把马借给倦劳的弟兄骑,自己走很长的路,看来一点也不疲倦。

    ⑦“我以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年轻强壮的老婆康克清述说她的丈夫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再次,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共同生活,跟他们时常谈话。

    ⑧“朱德对弟兄们说话非常朴实。他们都听得很明白。有时要是他不十分忙,就帮助农民种田种地。他常常从山谷搬运谷物到山上。他非强健。他什么东西都能吃,不需要任何特殊食物,只要大量辣椒就得了。因为他是四川人。他晚上非到十一二点钟不睡,早晨老是五六点钟起床,他喜欢运动,同时又喜欢读书。他细心做出有计划的读书表,熟读政治、经济的书籍。他也喜欢跟朋友们谈话,有时也开开玩笑,虽然并不像毛泽东那样幽默,他不常发牌气,我从没有跟他吵过嘴,但他在战斗中却要发怒。打仗时朱德老在前线指挥,但从没有受过伤。”

                                                  ——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