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盐仓24秋 九年级语文 第一部分 先忧后乐——范仲淹
范仲淹自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后,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奔波,更是因直言进谏而“四起四落”。请阅读下面材料,感受范仲淹的为政情怀。
【甲】仲淹以进士解褐① , 为广德军司理② , 日抱具狱 , 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
(仲淹)服除③ , 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节选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
【乙】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④。母之鞠⑤兮孔⑥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⑦。 虽死而告,为凶之防。 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⑧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 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节选自范仲淹《灵乌赋》⑨)
【注释】①解褐:进入仕途。②司理:主管狱讼的官职。③服除:守丧期满。④仆:倒下。⑤鞠:养育,抚养。⑥孔:很。⑦臧:好,善。⑧俾(bǐ):让。⑨《灵乌赋》:当时范仲淹被贬饶州,梅尧臣以乌鸦为喻劝范仲淹不必直言取祸。范仲淹作此篇借乌鸦之言答之。
原文语句 | 方法示例 | 加点词释义 |
日抱具狱 | 课内迁移法: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 ⑴ |
遂除馆职 | 查阅词典法:①去掉;②改变;③任命;④台阶 | ⑵(填序号) |
思报之意 | 语境推测法 | ⑶ |
厥声或异 | 字源推断法:昂本义:奇特;奇怪。(《说文解字》) | ⑷ |
①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这句话是范仲淹对晏殊的回复,范仲淹的态度很值得品味,你看到了怎样的范仲淹呢?)
②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乙】文表面写“灵乌”,实际是在写什么?)
【链接材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