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各题。手账生活
近年来,“手账”生活在国内流行开来。在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95后和00后青年人群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偏爱用纸和笔记录生活、管理时间,并以此作为彰显自我的标签。在部分社交媒体上,手账群体异常活跃,以手账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和集市为城市文化风景新添一抹色彩。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有关手帐的调查,在“手帐的好处”一项中,统计结果如下:
其他:安抚情绪、培养耐心、 、、 。
材料二
我不懂手账的意义在哪里。孩子每天花大量时间涂涂画画,剪剪贴贴。我特别反对她玩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马上就要准备升初中了,把时间都花在手账上面,哪里还有心思学习?
——一位六年级女生的家长
我以为,好的手帐书,绝不是展示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生活,然后让大家纷纷去模仿,这跟某些避重就轻的广告所构建的消费需求,让人以为通过消费就可以轻易接触理想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好的手帐书,向你展现一个领域的有趣之处,让你的视野被打开——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领域,我也想试试!让人忍不住付诸行动。又或是教授你一种方法,让你发现——原来我一直苦恼的,还有这种思路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为我们解决生活的瓶颈,在我们停滞不前时,将我们向前推一把。这样的手帐书,不论内容是否新颖丰富,都是良师益友般的存在。
——澎湃新闻宋祺
我们恐难再将手账文化在中国新一代群体中的兴起,简单解读为对某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或者是与数字技术的断联和反叛。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一种传统的“慢媒介”,在纸和笔的外表之下运行的却是互联网条件下的数字逻辑。作为一种自我技术,它未必指向某种浪漫主义的人文理想。在手工感十足的封皮下,往往执行的是跟踪、打卡、复盘、分享等电脑式操作,记录的是对自我的数据化加工、存档和优化,以一种低技术的姿态顺应当今社会不断数字化和媒介化的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袁艳
材料三
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三年级的陈宇同学制作了一本“小和山植物诗文”手帐本。以下是其中的三个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