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教联体多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期中试卷

 走进大自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无穷的魅力。无论春夏还是秋冬,大自然都会呈现不一样的美丽。班级将设计一份以“走进四季,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班刊,请你出份力,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有令你心动的四季风景。请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个季节,写出你记忆中的风景,投稿到《四季之美》栏目。(80字左右)

任务二: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色彩,春天是绿色的,夏天是红色的,秋天是金色的,冬天是白色的。这或许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像,请写一首小诗,投稿到《四季哲思》栏目。(不少于4行;如超过4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之后,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至今已播出两季,每季10期,每期90分钟。主持人是董卿。
【材料二】
    中国诗词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瑰宝,是沉淀在每一位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文化基因,能唤醒每个人心底最温暖的记忆。丁酉新春,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成为一场现象级的文化盛宴,像一道清流直入人心、浸润心灵。
    100余位诗词大会的选手都是普通人,是诗歌让他们在或浮躁纷扰、或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份心中的恬淡、宁静,也让观众感悟到古典诗词滋养的诗意人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汲取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诗歌与传媒、文化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搭起了一个最大的、最接地气儿的课堂。在诗词大会中,竞猜、“飞花令”等对抗性安排,增加了节目悬念;超大演播室、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等全新舞美设计,增加了节目观赏性;手机摇一摇等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应用大大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身边的朋友纷纷反映,节目精彩的环节设置让人了解到更多诸如历史背景、出处典故等诗词本身以外的东西,并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许多教师同行都认为,节目的内容、形式以及思维的创意与创新,对于推进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近期汉语文化类节目的兴起,充分展示出年轻一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
【材料三】
    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盛会,被誉为“综艺清流”,而猎奇热潮一阵阵随风而逝,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和书写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有专家说,生活中“没文化”的例子不时跳出来刺眼。艾青去世时,两家报纸都在标题里将“大堰河”当成了一条河。前几年,春天,某地的梨花开了,报纸用的标题是“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此梨花却非彼梨花。现在的父母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诗,可惜最终难以塑造其“诗和远方”,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熹,则弥足珍贵。(材料来源于百度百科、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手账生活

近年来,“手账”生活在国内流行开来。在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95后和00后青年人群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偏爱用纸和笔记录生活、管理时间,并以此作为彰显自我的标签。在部分社交媒体上,手账群体异常活跃,以手账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和集市为城市文化风景新添一抹色彩。

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对2006名受访者进行了一项有关手帐的调查,在“手帐的好处”一项中,统计结果如下:

其他:安抚情绪、培养耐心、        、     

材料二

我不懂手账的意义在哪里。孩子每天花大量时间涂涂画画,剪剪贴贴。我特别反对她玩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马上就要准备升初中了,把时间都花在手账上面,哪里还有心思学习?

——一位六年级女生的家长

我以为,好的手帐书,绝不是展示一个看起来很美的生活,然后让大家纷纷去模仿,这跟某些避重就轻的广告所构建的消费需求,让人以为通过消费就可以轻易接触理想生活,又有什么区别呢?好的手帐书,向你展现一个领域的有趣之处,让你的视野被打开——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领域,我也想试试!让人忍不住付诸行动。又或是教授你一种方法,让你发现——原来我一直苦恼的,还有这种思路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为我们解决生活的瓶颈,在我们停滞不前时,将我们向前推一把。这样的手帐书,不论内容是否新颖丰富,都是良师益友般的存在。

——澎湃新闻宋祺

我们恐难再将手账文化在中国新一代群体中的兴起,简单解读为对某种传统文化的回归,或者是与数字技术的断联和反叛。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是一种传统的“慢媒介”,在纸和笔的外表之下运行的却是互联网条件下的数字逻辑。作为一种自我技术,它未必指向某种浪漫主义的人文理想。在手工感十足的封皮下,往往执行的是跟踪、打卡、复盘、分享等电脑式操作,记录的是对自我的数据化加工、存档和优化,以一种低技术的姿态顺应当今社会不断数字化和媒介化的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袁艳

材料三

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三年级的陈宇同学制作了一本“小和山植物诗文”手帐本。以下是其中的三个页面。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