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茂名市直属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列表(部分)

名称

简况

江南制造总局

1865年李鸿章创办于上海。它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由外国人负责全部工程事务和制炮装炮

福州船政局

1866年左宗棠创办于福州,曾由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主持建厂和造船。共建造大小船只34艘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   戊戌新政在很大程度上更是洋务新政播下的现代文明种子的提前收获——洋务新政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所培育出来的近代政治和伦理观念,所引进和传播的科学知识和观念……正是戊戌新政得以开展的物质的、精神的基础。但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

——摘编自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地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但它并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新政”与“洋务新政”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新政”相对于“洋务新政”的进步性。
(3)、根据材料三,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代表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古汉语的传播历史悠久。……东汉初年,随着佛教等宗教文化传播,有大批外国人或外族人到中国学习汉语,唐代达到一个顶峰,明清也出现过热潮。追溯外国的汉语教学历史,早在公元372年朝鲜就正式设立太学讲授汉语……据史料记载,大约公元1世纪,我国汉字开始传入日本。……古汉语的传播促进了日语中的平假名、片假名的产生,丰富了日语词汇,对日本语音也有一些影响。             

——摘编自李文《跨文化语境中古汉语传播的语言学意义》

材料二   语言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产物。中国虽濒临太平洋但长期以来却是一个典型的大陆型农业国,历史上主要以从事农和牧业为主,于是在语言上就有了“顺藤摸瓜”、“沧海桑田”、“种豆得豆”等生动形象的语言。而西方民族沿海而居,重商轻农。为了生存生活,有了通过航海来认识、改造世界的举措,并通过经济、政治、军事等手段开展了与外界的竞争。他们对大海的感情在语言方面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all the sea(不知所措)”、“a sea of troubles (无穷麻烦)”、“run a tight ship (完全控制)”。

——庄严《论中西方语言与文化差异的原因和发展》

                  图一

材料三

       文本一   鸦片战争结束以后,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发生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外交事务骤然增加。当时,与洋人会商,都要请洋人做翻译,其中难免会有偏袒欺蒙之弊端。

因此,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认为只有“谙其言语文字”,方能在对外交涉中“不受人欺蒙”。

——张华 杨静《晚清时期西方语言在殖民文化中的传播》

       文本二   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面对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一批中国读书人认为,西人之所以富强,皆因其切音成文、识字者众、民智开通之故。为此,他们开始研制汉语的拼音文字方案。进入20世纪,白话文、语言统一等迅速成为重要的公共议题,被纳入新政范畴。

——王东杰《声入心通: 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汉语在世界范围迅速升温。汉语学习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并呈现大众化趋势,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呈现多样化趋势。2012年,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达5000万。海外各国不断升温的汉语学习需求,以及中国政府的大力投入和国内高等院校的积极参与,使得汉语正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截止2013年,已有英国、法国、美国等40多个国家颁布政令,将汉语教学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日本、韩国、泰国和蒙古国,汉语已跃升为第二大外语。

——摘编自李泉、张海涛《汉语国际化的内涵、趋势与对策》

材料五   习近平主席强调:“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始终尊重“和而不同”,尊重发展道路多样化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使各国在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交往,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包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及其创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