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珠海市凤凰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4月2 日,2024年国际桥梁大会授予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乔治·理查德森奖”,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成为本届我国唯一在广东省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项目,同时也是奖项设置以来我国第十个获此殊荣的项目。

②国际桥梁大会认为,深中通道项目不仅确保内在质量优和外在品质美,还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选自深中通道官方公众号 2024年4月 10日,有删改)

【材料二】

粤港澳大湾区11座城市形成了A字形布局。东起深圳,西至中山,深中通道正是其中重要的一横。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深圳和中山的行车时间将从目前的约两个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以内,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为老百姓提供了高质量的美好出行。

在浩瀚的伶仃洋上,深中通道的桥梁宛如巨龙一般。其中,一座全长2826米的大桥像一个巨人,矗立在伶仃洋主航道上,它就是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的伶仃洋大桥:大桥主跨达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大桥桥面距离海平面高达91米,相当于30层楼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净空的海中大桥,达到76.5米;大桥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桥梁主塔;单个锚碇重约100万吨,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锚碇;由于身处珠江口台风频发区,解决桥梁的抗风安全问题就成为了技术难度之一,为此,建设团队研发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能抵御 17级台风。

“海上鲲鹏”,伶仃洋上的新地标

①从海面上几十米高的桥上,车辆怎样才能安全顺利地开进海底隧道呢? 在茫茫大海上首先建起的西人工岛,就解决了这个问题。西人工岛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从空中俯瞰,就像一只鲲鹏,展翅在伶仃洋海面上。一座人工岛是如何筑起的?

②处于采砂区内,地层复杂,硬质夹层最大厚度达9米,用常规装备和技术,钢圆筒无法顺利振沉就位。建设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12锤联动锤组在海域地基上同频震动,成功将一个个巨型钢圆筒打入海底岩层中,创造了四个半月快速成岛的世界纪录。这座“海上鲲鹏”也将成为伶仃洋上的新地标。

八万吨沉管“参北斗”,海底穿针无缝对接

建设团队突破了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造领域的技术难度,在国内首次创新提出了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新型结构形式。全长6845米的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是世界上最长、最宽、技术难度最高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双洞双向8车道,隧道口上方独特的减光结构设计,让人们在进入隧道时,也不会感觉到光线由明转暗的强烈变化,实现视觉上的舒适转换。正式运营后,隧道中的驾车速度可以达到 100公里/小时,也就是说,只需要四五分钟,就可以顺畅地在海底隧道完成一次穿越之旅。

(选自央视新闻2023 年11月28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深中通道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工程建设全过程,着力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工程。比如项目人工岛的景观设计采用整体化思维,将岛体、建筑与景观绿化一体化考虑,充分考虑地域特点和滨海气候特征,选用耐盐碱、易养护、抗台风的植被树种,并结合智能化灌溉、氯围化照明、休憩化设施等做法,实现绿色节水。

②为了节能减排,项目还专门打造了一艘全球唯一的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相比传统的拖带方案可节约燃油80吨以上,减少排放废气约100万立方米。同时可降低船舶碰撞导致燃油泄漏等环保事故风险。

(选自深中通道官方公众号2024年 3月 15 日,有删改)

(1)、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B、沉管隧道浮运安装一体船可降低船舶碰撞导致燃油泄漏等环保事故风险。 C、深中通道是连接珠江三角洲环湾城市群大通道的唯一通道。 D、当人们驾驶车辆从海面进入到深中通道的海底隧道时,不会有光线由明转暗的强烈变化。
(2)、请在材料二的横线处,将小标题补充完整,不超过15个字。
(3)、作为新时代少年,深中通道项目所体现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理念给了你哪些启发? 请选择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发表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采访对话,完成题目。

采访对话:(节选)

绍兴晚报记者:你好,马老师,昨天,我省2018高考普通类一段平行投档分数线出炉。咱们绍兴文理学院录取情况如何呀,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绍兴文理学院招生办负责人马老师:在普通类一段投档录取中,绍兴文理学院共有英语(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会计学等12个专业在一段实现录取,占总招生专业(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和小学教育专业(师范)全部完成计划。投档分数线分别为590分、589分,均高于普通类一段分数线。

绍兴晚报记者:看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这两个专业很受我们考生的青睐,这两个专业是我们学院的优势专业吧?

绍兴文理学院招生办负责人马老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小学教育专业是绍兴文理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近年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学名师进校园工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每年的教师编制考取率接近90%。

绍兴晚报记者:听说呀,我们小学教育“三位一体”录取成绩创了新高,是这样的吗?绍兴文理学院招生办负责人马老师:是呀,今年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三位一体录取取得新突破,报名比例达到10:1,投档比例接近4:1。录取学生中最高分达到645分,创历史新高。

如果把上述采访对话,拟写成一则新闻,标题是“绍兴文理学院两优势专业完成录取计划”,请你根据以上对话和新闻写作的相关知识,给这则新闻写个导语。

班里要编一期科普月食知识的黑板报,下面是小文同学收集的材料,请一起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

月食的成因

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寇文介绍,月亮本身不发光,是被太阳光照亮的。满月时,若地球恰好走到月亮和太阳正中间,就会挡住照向月亮的太阳光,由此出现月食。

月食一般分为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地球在太阳的照射下,会背向太阳拖出一个长长的黑影,如果月亮完全进入地球的影子,就是月全食;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影子,就是月偏食。还有一类半影月食,由于月球只是进入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的亮度轻微减弱,不易为人察觉,一般不算公众可观测的月食。

寇文表示,月食一定发生在满月的时候,但满月的时候不一定都会发生月食。大部分时间,月亮会从地球影子的上方或下方掠过,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一年当中最多可发生3次月食,最少一次也没有。

(选自《新京报》2021.5.24)

材料二:

____

在半影月食、月偏食和月全食中,当属月全食最为好看。月全食时产生的“红月亮”主要是因为月全食的时候,地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由于波长较长的红光不容易被地球大气层散射,因此月全食期间的月亮也就变成了红色,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红月亮”。实际上“红月亮”随时都可能发生,在平时月亮很低、在地平线附近的时候,它所反射的太阳光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从而有一定几率产生“红月亮”,不过这时候月亮并不一定是“圆”的,或者发生的时间人们没有注意到。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4.10.8)

材料三:

____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就特别关注月食,因为有很多重要的天文观测,只能在月食时候做。

古人就是观测发现不同地区月食发生时间不同,才发现时差的。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在征战途中,成吉思汗下令进行一次天文观测。然而结果和计算的并不相同——似乎比计算的结果早了很多。经过耶律楚材反复确认,发现月食发生时间是确定的,但是各地入夜先后却是不同——这也就是现代所谓的时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耶律楚材创立了一个叫做里差的概念,也就是是根据两地东西距离,计算时差的方法。

月食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测量太阳的位置。古人发现了一个取巧的方法——他们意识到,月食时候,太阳月亮恰好分居大地两侧。这样只要我们知道月食时候月亮的位置,加上半圈,也就是180度,就能知道太阳的精确位置了啊!历史上提出这个方法的天文学家叫做姜岌。

(节选自公众号(司天灵台》2022.11.2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张赛)“你睡得好吗?”睡眠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当今社会,睡眠问题不仅关乎个体生活满意度,更关系到社会的健康发展。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在京发布,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光金认为,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社会,睡眠从来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睡眠越来越成为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通过对报告的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间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中,“睡眠拖延”这一主动熬夜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中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当代年轻人中更为流行,报告指出,年轻人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机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睡眠质量。每日手机使用时长超过2小时会导致睡眠障碍。例如,对于手机不平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大多数都存在“睡眠拖延”问题,除了生活习惯、学习压力外,手机、电脑依赖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萤火虫一族,是时间维度和价值维度的集合体。他们是在没有任何外力因素强迫影响下,选择主动热夜的一群,每周至少三天都在熬夜。
萤火虫一族年龄和城市分布情况

萤火虫一族夜间活动一览表

理想奋斗族

休闲娱乐族

社交潮人族

   

看书

35.4%

购物

26.8%

聚会

20.4%

工作

28.4%

电影

22.19

K歌

11.8%

学习

25.2%

夜宵

19.3%

直播

11.8%

材料三:加强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睡眠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骨骼生长、视力保护、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各地各校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摘编自《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三跳满分 小花怒放

 郑轶 李硕

①如果东京奥运会没有延期,今年3月刚满14岁的全红婵可能正坐在电视机前,看着大姐姐们征战奥运;如今,在万众瞩目的东京奥运会赛场,她用令人惊叹的“三跳满分”一战成名。

②8月5日,东京奥运会跳水赛场再次同时升起两面五星红旗,中国选手全红婵、陈芋汐以绝对优势包揽女子十米台冠、亚军。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全红婵在决赛第二跳、第四跳和第五跳均获得满分,最终以466.20分的总成绩拿到女子十米台历史最高分。

③“水花消失术”“针式入水”……全红婵“教科书般”的表现引发网友一片赞誉。对这个去年才冒尖的新队员,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曾评价说:“全红婵是一个天才型选手,无论空中动作还是水花效果都是最棒的。”全红婵却说,“我不是天才。”如今的成绩,是靠每天400多跳的刻苦训练、日复一日的全力以赴来支撑的。

④在人才济济的中国跳水队,女子十米台向来是小花争艳的舞台。2020年10月,首站东京奥运会选拔赛重启,当时年仅13岁的全红婵以黑马之姿战胜一众“00后”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她说:“没想过能赢、我就把比赛当成训练大胆去跳了。”

⑤全红婵的迅速成长进一步推动了中国跳水队女子跳台项目的良性竞争。3场奥运选拔赛综合比拼,获得两冠的她如愿入选东京奥运会参赛阵容。此时,一个目标在她心底萌生:什么时候自己的照片能挂上国家队的光荣墙?

⑥正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让第一次出征奥运的她拥有一颗“大心脏”,“奥运会也就跳5个动作,想好每一个动作,跳好就行了。”

⑦女子十米台预赛,全红婵表现井不稳定,一度出现失误,好在她及时调整心态。半决赛中,全红婵力压陈芋汐排名第一晋级。“第一次出国比赛有点怕自己跳不好,教练就要我早点睡,决赛前我睡得好香。”全红婵有些羞涩。

⑧站在奥运会决赛跳台,全红婵展现出超乎年龄的淡定,用无懈可击的动作和入水,迅速拉开领先优势。第二跳,7名裁判全部打出10分;第四跳,这一幕再次上演。两个罕见的全满分令现场气氛沸腾。最后一跳,全红婵又获得满分,最终以领先第二名40.8分的超高成绩将金牌收入囊中。

⑨还不满16岁的亚军陈芋汐,看到全红婵的出色发挥,不禁想起两年前在光州世锦赛夺冠时的自己。“全红婵比我那时更厉害,水花和动作细节更出色。”陈芋汐由衷称赞。

《人民日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