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珠海市凤凰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信息。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31日晚在北京继续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重点阐述对气候变化、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看法。

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是当前突出的全球性挑战,事关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也关系地球未来。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挑战的意愿和动力不断上升,关键是要拿出实际行动。第一,采取全面均衡的政策举措。必须统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民生,主要经济体应该就此加强合作。第二,全面有效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要坚持联合国主渠道地位,以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基石,以国际法为基础,以有效行动为导向,强化自身行动,提升合作水平。第三,加大对发展中国家支持力度。二十国集团成员应该率先促进先进技术推广运用,发达国家也要切实履行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天宫课堂”的第二课开讲!你看了吗?

“液桥”实验:液桥就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其实背后原理是水的表面张力。我们在地球上也能做出液桥,但由于表面张力很弱,尺寸很小(通常只有几毫米)。而在太空微重力状态下,物体处于“漂浮”的状态,液体表面张力大显神威。

水油分离实验:水和油存在密度差,所以水会沉降到下面,油浮在上面,如果摇晃则会看到水油融合一起。但静止一段时间,水油恢复稳定状态后,又会“自动”分离。但在太空上微重力状态下,即使静置很长时间,水油并不能分层。但由于水、油的物理性质未变,利用密度不同,通过旋转,运用离心力就能神奇地实现水油分离。

冰墩墩太空运动:在地面抛物会看到物体下坠,并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而在太空中,王亚平老师抛出冰墩墩,它并没有下坠,而是沿着抛出方向匀速前进。这就完美诠释了牛顿第一定律:当合外力为零时(微重力状态下),静止的物体将继续静止,运动的物体则将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揭秘第二次“天宫课堂”四项实验原理》广东科技报,2022.03.24)

【材料二】

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航天员王亚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6月20日在太空,我给全国的中小学生们当了一回物理老师,给大家展示了一些在失重环境下的奇特的物理现象。你们学会了怎样在太空中测体重吗?还记得那个美丽的水球吗?

我是一个山东女孩儿,高考那年,空军到我们学校来招收女飞行员。那个时候女飞行员八年才招一批。在同学们的鼓励下,我去报了名,竟然通过了所有的体检和测试,并且幸运地走到了最后,成为了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2003年在神舟五号杨利伟首飞的那一年,我记得发射的当天,我是和飞行部队的战友们一起在电视机前观看的。当火箭发射的那一刻,我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内心充满了骄傲和自豪。那年我23岁,就在那个时候,那个在我心里早已扎根的关于蓝天的梦想变得更加迫切。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当火箭点火伴随着巨大的推力,我感受到了梦想实现的力量,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梦想和中国的梦想融合在起的骄傲和自豪。

同学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就一定能够触摸得到。相信不远的将来,你们一定能拥有最美丽的飞翔。

(《有梦就有动力》,有删改,王亚平,“2013年开学第一课”)

【材料三】

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让世界听见中国梦想的声音,“天宫课堂”闪耀着拼搏奋斗、努力追梦的中国精神。从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神话,到“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再到如今“天宫课堂”的开设,中国航天一步步跨越星辰大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天宫课堂”让世界听见中国梦想的声音》,国际在线,未来漫评,2021.12.11)

“天宫课堂”彰显着中国科技自信。世界上最高的“天宫课堂”,顺畅的天地互动交流,实时身临其境般地面向全球的开放直播,展示了中国航天的自信、开放和强大,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大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具体体现。

(《“天宫课堂”展现中国科技自信》,荆楚网,东湖评论,2021.12.11)

“天宫课堂”点燃了探索来知的科学梦想,增强了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激发了新时代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爱国情怀,就如同一座飞架在太空与地球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我国科学事业的现在与未来。

(《“天宫课堂”点燃科学梦爱国情》,荆楚网,东湖评论,2022.03.27)

【材料四】

以下内容为“百度百科”网页词条检索信息——

中国式浪漫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33,800,000个

中国式航天浪漫   百度为您找到相关结果约100,000,000个

阅读链接材料,完成第5题。
    数学像朋友无声无息陪伴她成长——走进数学竞赛获奖中专生姜萍的成长环境6月13日,17岁的江苏中专在读生姜萍闯入阿里全球数学竞赛12强引发网友关注,排在她前后的选手,均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目前,多所高校关注姜萍入学。
    当时已经考上普通高中并参加完军训的姜萍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转学到涟水中专继续读书。姜萍最喜欢也最擅长偏微分方程(PDE),因为这跟服装设计的画图有相通之处,“他们的对称性太美了”,她对数学特别感兴趣,但是她对服装也爱不释手。
    14日晚,记者见到了姜萍的父亲姜玉华。夏收攻关时期,父亲姜玉华除了忙田里的农活,还要担当起秸秆禁烧巡查员的工作,每天从早忙到晚,直到晚上10点左右才能回家休息。“比赛题目我不懂,但知道女儿获得了好成绩,我非常高兴!”谈到女儿姜萍获得的优异比赛成绩,他的脸上难掩喜色。
    “她的成绩,都是靠她自己闯出来的!”在父亲看来,自己能给女儿带来的学业帮助有限,女儿很早就懂事得让人心疼。人还没长到自行车高的时候,姜萍就自己骑车子去上学,回家吃完饭就开始看书,很早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家里的书籍堆得有近一人高,姜玉华还比画了一下书籍的高度,“有时候她看的书满是英文字母,我看不懂,但叫她好好读。”姜萍的中专数学老师王润秋发现姜萍有数学天赋后,建议她从《高等数学》开始学习。他觉得姜萍不属于天才型,而是属于勤奋型选手,特别自律。姜萍几乎所有的课余和晚自习时间都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有时做题做到夜里一两点钟,凭借手机翻译软件和一本英汉小词典理解,遇到不懂的,也会主动找王润秋请教。目前,她已达到了数学专业本科三、四年级水平。

(新华每日电讯,有删减)

请你结合材料,分析姜萍成功走上追逐自己梦想道路的几个原因。

“小昆虫蟋蟀”的绿色世界,让人充满好奇。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蟋蟀(xī shuài)(Gryllulus;Gryllus)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亦称促织,俗名蛐蛐、夜鸣虫(因为它在夜晚鸣叫)、将军虫、秋虫、斗鸡、超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和尚”则是对蟋蟀生出双翅前的叫法。据研究,蟋蟀是一种古老的昆虫,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还是古代和现代玩斗的对象

②全世界已知22亚科55族595属(包括17个化石属),约4649种(亚种)(包括50个化石种)。该科昆虫体长大于3cm,缺少鳞片;触角丝状,长于身体;跗节3节,前足为步行足,胫节常具鼓膜听器,后足为跳跃足;多数种类雄虫前翅具发声结构;雌性产卵瓣发达,呈刀状、矛状或长板状。

( 百度百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编写)

【材料二】

居住在草地里的蟋蟀,差不多和蝉是一样有名气的。它们在有数的几种模范式的昆虫中,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还有它出色的歌唱才华。只占有这其中的一项,是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它只谈了简单的几句,仿佛并没有注意到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然而,蟋蟀则要比它们中的任何一位都聪明得多。在选择住所时,它常常轻视那些偶然碰到的以天然的隐避场所为家的种类,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最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愿意挑选那些排水条件优良,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凡是这样的地方,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的洞穴,因为,这些洞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十分草率,没有安全保障。有时,其他条件也很差。总之这种洞不是首选对象。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无一例外

(节选自法布尔《昆虫记》王东伟编译)

【材料三】

善鸣之虫:变化多端被当做古代的mp3

①夏秋之际,正是昆虫生发最旺的时节。每到日落月升,各种虫鸣便凑成了夜间一曲独特的“交响曲”,而这其中的主角儿,非蟋蟀莫属。蟋蟀高歌,也与它的生理结构息息相关。

②借着解剖镜观察,你会发现,雄性蟋蟀的前翅上有一排像锯齿(学术上将其称为音齿)一样的音锉,而且两侧前翅发育并不对称,这就好像小提琴的琴弓与琴弦。通过将前翅相互摩擦引起震动,雄性蟋蟀便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③值得注意的是,雌性蟋蟀由于不具有这样的生理结构,所以无法鸣叫,但造物主却赋予了它强大的听力,让它能够尽情欣赏雄虫的演奏。

④相比蝉从腹腔发出的单调枯燥的声音,蟋蟀可以通过改变翅膀摩擦的频率,来发出节奏和频率截然不同的鸣叫声。而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召唤声,用来吸引异性;2.求偶声,用来求偶;3.争斗声,用来威慑对手。

⑤研究发现,不同种类的蟋蟀由于在音齿和音锉的结构上具有差异,其发声也各有特点,这也成为了如今对蟋蟀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有效手段。

⑥更有意思的是,有研究发现蟋蟀的发声频率与其所处环境的温度还有一定的相关性。例如,生活在美洲的雪白树蟋(Oecanthus fultoni)其在15秒钟内发出的颤音数再加40,便大约等于当时环境的华氏温度,因而它也被称为“温度计蟋蟀”。

⑦蟋蟀变化多端的鸣叫,使其成为了古人难得的消遣玩意儿。据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亦效之”。如同前些年流行过的MP3,早在一千多年前,这小虫也算是风靡一时的玩物。

好斗之虫:斗蛐蛐大赛开始了!

⑧除了能说会唱,蟋蟀还有个好勇斗狠的名声。

⑨作为穴居昆虫,为了争夺领地或者雌性,只要两雄相遇,就免不了会大打出手。争斗时双方互不相让,撕咬冲撞,辗转腾挪,不拼出个你死我活誓不罢休。战败一方,或伤或残,只能逃之夭夭。而战胜一方则会振翅高歌,宣示主权。

⑩古人感其勇猛善斗,常寻来捉对厮杀,称为“斗蛩之戏”。于是,斗蛐蛐自唐始至宋兴,直至明清两代都是人们乐此不疲的游戏项目。即使到了近现代,在电子游戏还没有普及之前,男孩儿们暑假里最爱干的事情,也是在夜里打着手电到处在墙角旮旯儿里翻找蟋蟀来斗架。

⑪历史上因斗蛐蛐而出名的,莫过于两人。一个是宋朝晚期的宰相贾似道。蒙古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了,他还在忙着斗蛐蛐。另一个,就是明宣宗朱瞻基。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各地官员费尽心思,向民间百姓征收蟋蟀,很多地方被折腾得民不聊生。在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里,有一则故事就是专门控诉此事的。

⑫到了清朝,满洲八旗子弟受国家供养,终日游手好闲,遛鸟斗虫儿成了公子哥儿们的标配,以至于斗蛐蛐儿这项活动,都受这些纨绔子弟牵连,被贴上了不务正业的标签。

(中国科学院官方科普微信公众号)

【材料四】

促织

唐•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注释】①相亲:相亲近。②放妻:被抛弃的妇女。③天真:这里指促织自然真切的鸣声。

综合实践活动

成长之路,有得有失。小语从国乒的发展之路得到了启示,并整理了相关阅读材料。

【材料一】2019-2024年四届亚锦赛国乒战绩

【材料二】

近日,巴黎奥运会后的第一个国际赛事——第27届乒乓球亚锦赛落下帷幕。“女单全   部无缘四强”“国乒一天之内输了十场”等词条纷纷登上了热搜。网上不少发声一针见血——

“近几年来,国乒后备力量不足。本次亚锦赛,失去了老将压阵,小将们的表现不尽完美,暴露出女队后继无人的窘迫。”

“频繁的商业赛事占用了大量训练和休息时间,导致一些主力队员东奔西走连轴转,影响比赛状态和技战术水平。”

“一些狂热粉丝在网络上激烈对战,互相辱骂、诋毁、诽谤,乃至殃及他们的教练、队友,最终影响的一定是运动员本人和整个团队的状态。”

【材料三】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乒的受关注度在持续飙升,这与近年来的一些变化密不可分。

以前是“稳稳地赢”,现在成了“心跳游戏”。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乒乓之崛起就引人瞩目,并且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不断书写传奇。然而,近些年来,国乒的绝对统治力似乎在逐渐丧失。曾经常见的大比分领先的“碾压式”胜利,已经较少再看到,不少观众直呼“看比赛必须常备氧气瓶”。

以前是“圈地自萌”,现在成了“热搜常客”。大部分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往往只是在一部分爱好者中间引发关注和讨论。但战绩辉煌的国乒自带流量,特别是每逢大赛来临,“全民乒乓”的氛围都会被推向一个高潮。一方面,更高的知名度能够助推一项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另一方面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过度解读、冲上热搜。这反过来也会成为教练组决策时的掣肘,甚而影响到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以前是“一枝独秀”,现在成了“群雄逐鹿”。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对运动项目本身、对明星运动员技战术的研究越来越透彻,各国之间的经验交流和人才流动,也有助于缩小水平间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国乒还是外协,老将还是小将,大家都挺拼的,世界范围内再出现“史上最佳运动员”也越来越难。当然,这并不是乒乓球项目独有的境遇。就像我们在其他运动项目上取得的每一次突破,也必然伴随着其他国家传统优势项目的“危机”,而这,正是竞技体育走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必经之路。

(节选自《浙江宣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