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小组打算撰写关于非遗美食“永嘉麦饼”的通讯稿,向微信公众号“非遗半月报”投稿,请参与。
(1)、【采访】

采访提纲

采访背景

永嘉麦饼作为一种传统小吃,已录入浙江省非遗名录。而最近,“一张麦饼”研学品牌的经营模式兴起,引起人们的关注。

采访

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挖掘其价值。

构想

 

采访对象

“一张麦饼”研学麦饼店消费者

“一张麦饼”麦饼店经营者周阿珍

采访目的

了解顾客对这种经营方式的具体感受和评价。

了解麦饼店经营者的经营初衷,挖掘其对永嘉麦饼保护与传承的价值。

采访问题

你为什么会选择来这家店?

你是如何想到开“一张麦饼”这样一家店的?......

结合采访目的和采访片段,为小记者设计追问。

采访片段:小记者:你为什么会选择来这家店?

顾客:我觉得这家店不错,所以来这里。

小记者:

顾客:……

(2)、【写作准备】

写作构想

版块                                  主要内容                           小标题

【现场镜头】   麦饼店风貌,消费者真实感受     “嘉乡味”进“童课堂”

【背后故事】   店家周女士的访谈                                             

【挖掘意义】   联系社会背景,思考现实意义        永嘉麦饼的传承与创新

资料夹

【采访记录】

(一)

李先生:我们是从市区过来的。山水之间,晒晒太阳,喝喝咖啡,吃点麦饼,觉得还是挺不错的,大家非常愿意来感受一下这种闲适放松的氛围。

王女士:我们是从上海过来的,就是非常喜欢永嘉这边的风景,所以就想着一定来一趟。

方女士:我家的小朋友在店里担任麦饼“小小讲解员”,体验麦饼制作的全过程,感受了永嘉麦饼这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永嘉麦饼非遗体验点主讲人周阿珍:我出生于楠溪江特色景区狮子岩,因为乡愁情怀回归家乡成为县人大代表,为家乡景区建设建言献策:后与麦饼结缘,从网络直播的门外汉到近10万粉丝的“麦饼西施”。我将持续优化“一张麦饼”研学品牌机制、课程和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永嘉麦饼文化和楠溪江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让老百姓富“口袋”更富“精神”。

【背景资料】

(一)虽有千年历史积淀,但永嘉麦饼产业长期以来形成“低小散”格局,让进一步发展变得艰难。目前麦饼经营者以中老年人为主,且文化程度较低,这就导致他们的经营理念落后,发展模式传统陈旧。——《析产业问题,谋应对之策》(温州都市报2020年6月18日)

(二)90后叶智敏不仅创建“什佳麦饼吃货群”做起了微商,还开发了迷你版的永嘉麦饼,深受儿童的喜爱;网红店花开麦饼屋依靠“麦饼+咖啡”的“混搭”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老师母”麦饼研发出备受年轻人喜爱的麦饼“新宠”——麦一角,一上线就接爆了订单;麦饼西施”周阿珍将麦饼的香气销往全国各地,还参加了浙江卫视的“共同富裕圆桌会”等电视专场采访,不断做深“农旅发展+数字经济”融合的文章;远在意大利普拉托华人街地标性建筑“香满楼”里,一个麦饼售价6欧元,折合人民币40多元,常常供不应求。——《在永嘉,一个小麦饼撬动大产业》(温州新闻网2022年10月26日)

(三)

结合写作构想与后面的资料夹,完成下列任务。

①现场镜头。本版块需引用消费者的话,从资料夹【采访记录】(一)中,选择其一,结合采访提纲简述理由。

②背后故事。参考资料夹【采访记录】(二),为本版块拟写小标题。

③挖掘意义。结合资料夹【背景资料】,概括永嘉麦饼创新经营方式的意义(两条即可)。④【活动复盘】回顾采访过程,完成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如何写出一篇有价值的通讯?

了解背景,选择新近典型的报道方向。

选材基于客观事实,并符合报道目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知识盘点】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星城,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阳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等。

【节日现状】

    近年来端午节似乎过程了单纯的“粽子节”,“有美食,缺文化”,甜咸相争之尘嚣赛过龙舟锣鼓。许多人尚未养成在紧张繁杂的生活中重拾传统、体味美好的习惯。其它的节日,例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也是如此。

【节日美感】

    美味如何更美感?中国古典美学就有品味、韵味、“味无味”的概念,从“体味”到“体悟”,从“物”之味到“意”之味“艺”之味,距离并不遥远。视听嗅触味等感官获得的快感,需要渗透到美感当中,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也因此,传统节日能帮助那些味觉麻木、视觉疲劳、听觉迟钝的人们慢下来,享受生活。

美食如何更健康?我们不必胡吃海喝、摆谱比阔,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曾禁火寒食,强调体育活动。清洁明净,物华养生,亦有菖蒲、艾叶、白芷、雄黄。春在溪头齐菜,立夏种瓜点豆,秋令无“藕”不欢,何用冬虫夏草。

    传统节日如何从“舌尖”到“指尖”?暂时放开手机,体验手作魅力,用艾叶、菖蒲编制花环、福袋,把“艾”带回家。

【回归文化】

    元宵象征合家团圆,月饼寄托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美食的背后是美好。元宵节又称灯节,你多久没有赏花灯、猜灯谜了?万家灯火已是寻常,灯红酒绿更不鲜见,如何重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古典浪漫?在当今社会,我们品尝美食过传统节日,更要吟诵那古雅隽永的诗词曲赋,体悟那种美感、那份美好。

班里召开“传统节日话美感”主题班会,你收集了以上材料。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