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坐对有方法

①“把背挺直”好像是坐姿的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口令。 一听到“坐好”,你的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不自主地就开始往凳子前端挪了挪,然后把背挺起来? 这只是看起来把背挺直了,其实还是“坐”错了。 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坐呢?

②科学上认定的“好坐姿”不只是“背挺直”。科学上认为的“好”,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可以避免某些部位承担过大的重量,也就是最省力的姿势————专业上把这叫作“中立位”。

③一般来说,只要是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就可以让脊柱处于中立位,但很多人只记得把背挺直,却忘记了收腹的动作。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更小的坐姿。

④我们可以借力椅背让你的腰“立”起来。第一步,我们优先来调整你的腰,尽可能地靠着椅背。另外,记得给膝盖后方与座椅面留一个拳头大小的距离,保证你的大腿能平行于地面。第二步,调整座椅高度。大部分人的桌子高度是不可调整的,所以调整座椅高度是为了让你的小臂在有支撑、自然放松、不耸肩的写字状态下,呈100~110度最省力的角度。

⑤基本上做好这两步调整,你的坐姿已经轻松了一大半! 当然,也别忘了,没有任何一个姿势适合长久保持,每过1小时记得起来动一动才好。

(选自《武汉晚报》,有删改)

材料二

坐错危害大

①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引起颈椎病。驼背的坐姿会造成圆肩、近视眼,还会让你的臀部压力增加,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臀部水肿和松弛。

第3页(共6页)

②脊柱侧弯已成为肥胖、近视后,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国家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工作组组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刘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据估计,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率为1%~3%,侧弯人数已经超过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③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张主任说:“在青少年这个群体中,最常见的还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造成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先天遗传因素,还有一些其他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坐姿、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

(选自“海南新闻客户端”)

材料三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 )
A、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最小的坐姿。 B、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可能会引起颈椎病。 C、驼背的坐姿会让你的臀部压力增加,造成臀部的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臀部水肿和松弛。 D、造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原因,既有先天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生活习惯的因素。
(2)、材料三是某校的学生写字坐姿示意图,要求学生写字时“背部不要靠在椅背上”,这与材料一中的表述是否矛盾? 请结合文本及你的认知阐述一下理由。
(3)、为了宣传关于“坐与健康”的知识,班级决定写一篇文章向学校公众号投稿。下面材料能否编入这篇文章? 同学们对此产生不同的看法,请说说你的看法。

鼓励各校推行课间“护脊操”,进行颈胸腰椎及四肢关节的放松和锻炼。我市教育局将会同有关专家在“护眼操”的基础上,升级创作“明眸正脊操”,供各地推广使用。

(节选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工作方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任务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加快推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选自《乡村科技》2020年第 30期)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愈加夯实。粮食产能稳定提升,2021 年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3公斤,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转型升级,休闲游、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6月28日,有刑改)

【材料三】

乡村振兴是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发展,是农业农村农民全面振兴。一是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工作。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丰富乡村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加快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一村一品-”“一步一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支持迈乡入乡劳动力就业创业。二是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建设工作。落实乡村振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补以普惠性、基助性、党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道路等重点铺域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保护统村落,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使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6日)

【材料四】

潮阳区海门镇坑尾村是革命老区,曾经是相对贫困材,过去经济底子薄,脏乱差问题突出,但在实施精准扶贫之后,村容村貌块发新颜,用扰村民生活生产的烦心事,悲盼事得到有效解决,众及贫困户的收入显著坩多,目子越过越有盼头。

针对坑尾村的民生问题,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精准施策,为该村补齐短板,夯实发展根基村前池大雨天污水侧灌是民生痛点。对此,工作队多方筹措资金约200万元,对村前池拓宽溲深。并建设一条收集全村生活污水的营道,实现生活污水集中排放,改善水体环境

坑尾村大力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村集体现有东京暮种植基地60亩,加上群众种植的近百亩,形成了该村较大规模的特色产业。去年该村投资30万元建设的"一村一品”东京薯加工厂已于春节前后投入使用,可将本村生产的东京薯进行加工成品,并借助坡村注册的"外四境尾"集体商标进行统一销售,打响特色农产品品牌。

坑尾村尘落于沿海地区,毗邻海门莲花峰公园,附近沈海、汕湛高速公路经过,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该村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该村对原50 亩荒废的耕地进行重新利用,打造“十亩花田”生态旅游点,并在花田四周新种植了金凤树,新建了休闲长廊、公厕、田间小道等配套设施,吸引了周边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选自《南方日报》2022年2月22日)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浙江千万工程建设项目。这是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浙江的重大成果。请你作为一名家乡建设宣传员,与小组同学一起里讲建设 , 并借助后面的资料完成相关
任务!
【新闻资料】
腾笼换鸟:                            
    “小而美的城市综合体建设,把人们的衣食住行的生活蓝图勾画得明明白白,彰显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在位于杭州富阳的富春湾新城,有一所获得过2022年世界设计奖的小学未来小学。这所学校厉害在哪里?
首先,在建筑风格上,该校从《富春山居图》中汲取创意灵感,采用双坡顶、弧坡顶等屋顶元素,颇显山水之美和当地文化底蕴。第二,未来小学不仅引入人车分流概念,还设计了18491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可容纳418辆车出入。同时,地面还设有214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在这所学校的门口,你不会看到放学时间拥堵的路况。同时,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也被纳入校园,可以做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
(选自中新网,有删改)
那时浙江浙江速度如今浙江
2004年3月下旬,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嘉兴坐上了101路城乡公交车,实地感受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对弥合城乡差距的作用。20年过去了,101路公交车两头连接的城市和乡村,全域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城乡居民都纳入了20分钟医疗卫生圈如今,浙江的城乡有了新的风景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
(选自澎湃网,有删改)
【课文资料】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选自《中国石拱桥》,有删改)
【纪实资料】
    徐玲玲是浙江省2021年度十大最美建设人。她一改大多数人印象中建设人灰头土脸、风吹日晒的形象,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抓好建筑工程,又修好树人工程,在平凡岗位写下了不凡华章。
    时光追溯到20多年前,徐玲玲女承父业,成为了建设行业里万绿丛中一点红。如今回头看来她依旧唏嘘不已,父亲三个儿女中唯有她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尽管当初的抉择夹着些许复杂的情感,但徐玲玲毅然踏上了建设之路。
    事业之初,徐玲玲的团队仅有3个人,站在租来的2间小平房前,一位泥工和一位石工就组成了新华建筑公司的建筑队。但她坚信在建设行业没有捷径,保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才是坦道正途。
    有了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有了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徐玲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选自《浙江民盟[人物]》,有删改)
阅读下面四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乡村全面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

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袤的乡土,既有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也有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选自2024年3月2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低级别文物是相比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高级别文物而言,主要包括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低级别文物并不那么吸引人。它们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或散落在民间村落中,默默地等待着岁月的流逝,但它们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文脉的基石。

文物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对这些风雨飘摇的低级别文物的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选自2024年5月13日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

走进郴州市桂阳县和谐村,古朴悠然的老屋一字排开,夕阳映得瓦片一片金黄,不时从中传来的琅琅读书声在田间回响。村中曾经的废弃老屋如今蝶变为种类丰富的“非遗研学基地”,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老屋不仅蕴含着建筑美学,与其所属的传统村落世代相传,更寄托了无数人的乡愁”郴州市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郴州启动“唤醒老屋”试点计划,在保护老屋的同时唤醒沉睡的文旅资源。

在郴州、湘西等地,一幢幢长期无人居住的老屋经过抢修保护和合理利用,旧貌换新颜,转变为民宿、研学基地、村史展览馆等,为村庄带来更多人气,也激活了乡村振兴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选自2024年5月7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四:

放眼如今的苏州,从城市到古镇再到乡村,新兴旅游目的地和多元业态不断涌现。古典与现代、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的旅游体验,让苏州旅游焕发出新的魅力。

甪直古镇的沉浸式夜游项目以具有江南特色的风景、园林、非遗等载体搭建演绎场景,将古街、廊桥等设施进行了艺术亮化提升改造,同时利用激光投影等多媒体技术,重现千年古镇繁华夜景,给游客带来沉浸式游园体验。

随着旅游的生活化、体验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交通和公共设施的日益完善,叠加游客避免人挤人、追求性价比的心态,县域旅游加速崛起,许多“小城”不知不觉中成了游客向往的目的地。五一期间,昆山举办第九届昆剧艺术节,6大类17场配套活动同期举办,吸引了大批游客。除了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另外3个县级市同样越来越火。常熟接待游客144.07万人次,同比增长53.17%;太仓接待游客87.25万人次,同比增长30.1%,其中乡村游接待游客25.98万人次;张家港以“来小城、漫漫游”为主题,举办了140余场文体旅活动,吸引游客61.26万人次。高铁张家港站假期发送旅客超10万人次,客流增长率为65.9。

(选自2024年5月17日《中国旅游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