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容易

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①谈及沙尘暴,人们想到的是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②然而其实,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本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入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根据文意,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举一反三
阅读《十香园》,完成小题。

十香园

①十香园,清代又称隔山草堂,又因园中种植有茉莉等10种香花及各种草木,故名十香园。

②十香园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占地约640平方来,由居巢故居“啸月琴馆”,居廉故居“今夕奄”“紫梨花馆”与“水榭连廊”组成。现在还展示着居巢、居廉、高剑父、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岭南书画大家的书画真迹,以及生活用品、文献等珍贵实物展品。

③迈入园内,首先会看到一个大鱼池。鱼池规矩地呈“L”形,包围着四边形水中亭的两面。池中的水引用的是活水,出水口的水成一圈圈的水纹向周围扩散开来,逐渐变淡,化在池中。池中的金鱼在水中显得自由自在,有时驻足于池边,用渴望的眼神仰望岸上的行人。水上生了几株荷,盛夏开放的荷花在冬日已不见踪影,荷叶也已干枯、发黄。水中亭方方正正,十平方米大小,三排长长的木椅沿着三面排放,供行人歇息。亭子的柱子呈黑色,分布在四角。

④【甲】亭子旁的池子中流水澄澈,缓缓流向窄窄的水道,这就是水榭连廊,周围长着齐腰的植物,廊下没有一丝阳光,幽静且祥和,只有高树上的枝叶隐隐摇曳。这亭台仿佛与世隔绝,成为另一番新天地,使人仿佛置身于这世界的中心。

⑤水榭连廊的尽头有一间画室。画室的门是木制的,镶上了具有广州特色的玻璃窗。这种窗颜色多样,玻璃上有精致的纹理,色泽鲜艳而不刺眼。往前踱几步,窄小的河道又变宽,形成一个小小的池子,池中各色锦鲤欢快地戏水,悠哉悠哉。池子越来越宽,根本迈不过去。接着望见一座“桥”,说是“桥”不如说是一块石板,架在池子两头,石板的一面建了木质的围栏,另一面空空如也,或许是追求一种不对称的美。

⑥接着,池子又缩成窄窄的河道,消失在一幢房子前。房子前有六六边形桌子,翡翠绿,底下用大块儿镂空的板拼成柱状,支撑起桌板。桌旁摆着四个正方体的凳子,自然的与桌子相映,同样镂空。漫步园中,悠然又见与前相似的窗,两扇窗上的图案是对称的,颜色也都对称,主要是红、蓝、绿、橙四种颜色。

⑦透过一片红色的玻璃,看见了背后的陶板。上面画着十种花,有夜来香等。十块陶板旁边,有一条隐蔽的小路,是石板路。走下石阶,往前几步,走进一扇敞开的门,就到了书院。书院用的都是木门,柱子也都是木制的,漆均为黑色。墙上涂满白色及淡灰色的漆,淡雅且自然。

⑧【乙】十香园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之一,也许与苏州的拙政园或上海的豫园相比它实在是小巧玲珑。但这个小小的园子更是一个书院,这里人才辈出,培育了许多美术家与文人墨客。园内还有名人故居、琴馆、画室、花园,颇有书香气息,参之让人心旷神怡。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电从海上来

海风轻拂,“风车”转动,一座座海上风电机组源源不断送来电能,“电从海上来”的场景正在我国沿海不断出现。

自2007年建成第一台海上风电机组至今,我国海上风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从2015年的104万千瓦增至3650万千瓦,占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的近一半,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风电机组、叶片、齿轮箱、发电机、固定式基础等产能占全球产能比重均超过60%。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课题。作为优质清洁能源,海上风电是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走向海洋,发展海上风电?

为提升清洁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从自然条件上看,我国沿海5米—50米水深、海平面以上70米高度的海上风电资源可开发量超过5亿千瓦。海上平均风速比陆上高20%左右,海上风电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超过2500小时,最高可超过4000 小时,平均比陆上风电高500小时左右。从区域经济上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是重要的用电负荷中心,海上风电靠近沿海省份,就近接入,对保障东部地区能源电力供应、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海上风电还能与“西电东送”形成时间、空间上的互补,保障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充裕性。

有助于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发展海上风电能够带动海洋测风、海洋工程等相关上下游产业链联动发展,助力海上风能与海洋潮汐能、海上光伏、氢能、海上油气资源等协同开发,实现设施共享、联合运维,促进海上新型能源产业发展。海上风电还可以和海洋牧场、海洋监测、旅游服务等共同发展,实现“海上粮仓+清洁能源”立体开发,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通过多领域深度融合,将有力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要在汪洋大海上建起“发电厂”,面临诸多技术挑战。海上风电场处在强风、大浪、成水腐蚀的复杂海洋环境中,风机基础要承受风、浪、海流等多种载荷,长距离的海底输电线路需具备防水、耐腐蚀、抗机械牵拉及外力碰撞等多重性能,机组安装还要利用大型海上专业施工船舶作业。因此,海上风电对装备设计、制造、建设、安装技术和建成后的机组运维、故障处理要求都很高。

近年来,我国海上风电核心装备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已具备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自主设计、研发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能力,零部件整体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为解决上述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瞩目未来,海上风电将在能源转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随着海上风电技术进一步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机组挺立在大海之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绿色能量。

同学们制作班史封面时,搜集到下面的资料。请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AI绘画“小秘密”都在这里

①AI绘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绘画,是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典型应用场景之一。其主要原理是收集大量已有作品,通过算法对其内容和风格特征进行解析,最后再生成新的作品,所以,算法是AI绘画的核心。

②人工智能在艺术方面的创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末,当时的人工智能绘画技术叫作“图像的风格化滤镜”。最初的AI绘画方法比较简单,比如一张普通的照片,通过一些图像处理的算法,把照片像素进行几何或者色彩上的变换,然后再调节不同参数,就可以模拟出类似油画或者水彩画的风格。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目前基于不同类型或者模态元素的AI绘画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发展最久的是“以图生图”,再到“‘文+图’生图”,也有团队已经研发出由语音生成图像的技术。

③目前AI绘画主要借助图像风格迁移技术、图文预训练模型和扩散模型三种技术模式实现。

④图像风格迁移技术指的是图像处理算法通过提取输入真实图像的内容特征和参考艺术图像的风格特征,实现真实图像内容特征和艺术图像风格特征的融合,从而生成新的艺术图像。依托图文预训练模型,只要输入一句话或者上传一幅风格明显的图片,算法就能将图像特征和文字特征“对齐”。目前,最新的AI绘画技术采用的是扩散模型,这种模型可以把一个随机采样的噪声输入模型,然后尝试通过去噪来生成图像。

⑤大多数常用的AI绘画工具都可实现“文生图”,它们的操作都比较简单易学。打开AI绘画工具,登录后即可进入AI创作。操作者需要在页面的对话框中以短句、短语、词语等形式输入自己的创意,包括主要内容、图形位置等。有些工具也可上传图片实现“图生图”。然后,设置类型、比例、生成数量等参数,当然,软件不同,可设置的具体项目也不同。有些工具有“不同风格AI生成图效果对比图”,可以同时生成多张不同风格的图片,便于操作者对比和选择。最后,点击“立即生成”按钮,生成图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蒲公英旅行记

刘小方

①有乡村旅居史的朋友一定对蒲公英不陌生,很多人也都有轻轻一吹,帮助蒲公英果实飞到远方的经历。从植物学科属上看,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生于根部周围,呈锯齿状;枝干空心,细长而直,向上延伸到花序部分。成熟的蒲公英顶端呈棕色或黄色的绒球形,微风一吹,种子漫天飞舞,旅行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它对生长环境不甚挑剔,有草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因此,它的旅行足迹逐渐遍布世界各地。

②7世纪中期,中国人率先发现蒲公英的药用价值。唐初,“药圣”孙思邈在《千金婴方》中记录了蒲公英的药性。他采制并验证药效,留下“治方”,即用其根茎白汁涂抹在上。《唐本草》中,则有可食用记录:“公草,叶似苦,花蕾,断有白汁,人皆咦之,”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潴公英归属于“菜”部,肯定它的食用价值。从唐初药学家初次认识蒲公英,到唐末有意识地栽种,不难看出蒲公英药用、食用价值在民间的拓展。从地域流转角度看,蒲公英在中国的人工种植从关中、蜀地自北而南,逐步“旅行”到全国。

③蒲公英西行到欧洲,一开始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它的早期记录也相当模糊。欧洲人对蒲公英的认识源自波斯人阿尔·拉奇。他在自己的传统草药著作《秘典》中提及蒲公英“具有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德国的一位植物学家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植物图志》中,对不同种类的蒲公英及其药用、食用价值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记录。而在今天的欧洲多地,人们都熟悉和喜爱蒲公英。它常被制作成蔬菜沙拉,成为一道不错的开胃菜;也可以晾晒后变为茶叶,解渴消暑;也能作为重要的辅料添加进葡萄酒、果冻等食物。

④在北美洲,无论加拿大、美国还是墨西哥,蒲公英都漫山遍野地生长。当初,蒲公英抵达美洲可能是无心之举。16世纪从欧洲带往美洲的蒲公英,不全是特意携往,其种子可能是夹在纺织品折层内、泥块中、牛粪里,或者以其他方式抵达。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蒲公英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升。美国当代药学家路易斯·范瑞那对蒲公英的药效评价颇高。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网站则指出,北美的蒲公英可用于治疗脏器肿胀、皮肤病或胃部不适等疾病。这加速了蒲公英的旅行步伐。

⑥真正推动蒲公英旅行全球的不是它的药用价值,而是它含有的橡胶元素,即长盖中的“白汁”。橡胶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材料,它来源于热带的橡胶树。20世纪30年代前,“世界工厂”美国每年使用全球一半以上的天然橡胶,绝大部分需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不得不节约橡胶使用,并积极寻找替代品。生物学家发现蒲公英橡胶的可靠和实用,积极培育并从中提取橡胶成分。与橡胶树相比,蒲公英具有生长周期短、遗传转化相对容易、地理适应范围广、适合机械化生产等特点,是最具开发潜力的产胶植物。20世纪40年代, 美国人从蒲公英中提取的橡胶,比东南亚和巴西等地橡胶树生产的橡胶密度更大、质量更好。

⑦蒲公英橡胶成分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蒲公英价值的认识,更刺激了人们栽培蒲公英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蒲公英的旅行。

(选自《百科知识》2022年第31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人为什么要睡觉?睡眠到底有什么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②睡眠可以帮助大脑恢复精力,修补自由基对大脑造成的损伤。自由基是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可损伤人体细胞。其他器官都可以通过放弃和替换受损细胞来修补这种损伤,但大脑无法这样做。人只有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人体组织才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时间”通过合成抗氧化酶进行“抢修作业”。

③睡眠可以为身体解毒,排除大脑代谢废物。有一项新研究:大脑在睡眠时才能高效清除代谢废物,从而恢复活力。因为大脑内有一个独特的“垃圾处理系统”,即“类淋巴系统”,这个系统的工作几乎都是在睡眠中完成的。大脑在清醒与睡眠状态时功能完全不同,清醒时会有意识,而睡觉时则进行“大扫除”。脑脊液会沿着动脉周隙流入脑内组织,与脑内组织间液不停交换,并将细胞间液体的代谢废物带至静脉周隙,随即排除至脑外。

④睡眠可以调节脏腑功能,降低感冒几率。充足的睡眠不会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如肝气不疏、气血亏虚、脾胃失调、肾功能低下易起夜。研究人员给164名健康的成年人先戴上健康追踪腕带,然后让参与者每人把含有感冒病毒的滴鼻剂滴入鼻腔。5天之后,三分之一的人表现出了感冒迹象——流鼻涕。分析发现,在感染感冒病毒的前一周中,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脏腑功能下降明显,会比睡眠超过7小时的人得感冒的几率高三倍。

⑤睡眠可以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睡眠会促进脑神经元上特定棘状突起的形成,维护特定的树突分支,从而促进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科学家通过对健康成人被试者的睡眠情况进行控制,发现睡眠不足会引发被试体内多种基因功能的改变,涉及认知功能、新陈代谢、免疫力等领域,明确了睡眠对基因的影响。科学家还认为,儿童在睡眠时可以将已经学习过的隐性知识,更为有效地转化为外在知识,而儿童的这种特殊的认知能力与其晚上睡眠的时间有直接关系,如果能达到9小时以上的睡眠,他们的记忆力和精力会特别好。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体的独特性

①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地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体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