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单选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渝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问鼎中原{#blank#}1{#/blank#} 春秋首霸
卧薪尝胆{#blank#}2{#/blank#} 晋楚争霸
尊王攘夷{#blank#}3{#/blank#}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blank#}4{#/blank#} 孔子
因材施教{#blank#}5{#/blank#} 吴越争霸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名人”阅读提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请完成: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