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小语三 第五单元 16.金色的草地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看月食

佚 名

黄昏的时候,我们听到广播:晚上有月食,八点十一分开始。奶奶笑着说:“现在叫月食,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人们担心天狗吞掉月亮,就拿着锣啊,脸盆啊,用木棍敲着满村跑。敲着敲着,就把天狗吓跑了。”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

吃过晚饭,爸爸对我们说:“咱们看月食去。”他拉着我和表弟出了门,来到河边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洒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表弟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

他刚说完,爸爸就指着月亮说:“快看!”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表弟紧紧挨着我,轻轻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爸爸微笑着说:“不是天狗吃月亮。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时,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发生了月食。等到月亮转出地球的黑影,它又会亮起来的。”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从黑影里出来了,仍旧是圆圆的,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洒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表弟跳着说:“我要去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1)、阅读短文,边读边想象月食发生时月亮是如何变化的,并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2)、文中,表弟的心情变化是(    )
A、高兴→担心→兴奋→半信半疑 B、半信半疑→>高兴→担心→兴奋D.担心→半信半疑→兴奋→高兴 C、半信半疑→担心→高兴→兴奋
(3)、文中的月食是天文自然现象,激发了你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请阅读下列出现的自然现象并选出相对应的形成原因。

A.茎部含有一种畏光生长素

B.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C.水中氧气不够,进行换气

D.阳光射到空气中的水滴里,发生反射和折射

①月食形成的原因是

②因为,所以下雨之后会出现彩虹

③向日葵跟着太阳转,是因为

④下雨前,鱼儿总会浮出水面是由于

(4)、这篇短文与课文《金色的草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自然现象,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但它们所描写的内容、语言特点都不同。请你填一填。

篇 目

描写的内容

语言特点

《金色的草地》

《看月食》

举一反三
新的一年会有新的成长,剧目二准备排练成长故事,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落苏【注】的尊严        李新章

①刚念小学时的那个假期前,母亲宣布了一项规定:“明天起,你们兄弟仨每劳动一次,我记工分,假期结束宣布总分,予以奖赏。”在干活方面,哥与弟天赋异禀,而我总比他们慢一拍。

②假期结束的那天晚饭后,母亲该宣布名次了,只见她给了哥哥一个番茄,递给我一个落苏,又把一根黄瓜给了弟弟。

③次日上学路上,三弟责怪母亲没公布总分和名次。大哥却说:“公布了,番茄是甜的,应排第一。黄瓜是脆的,该排第二。 落苏不甜不脆,不能生吃,排最后。”说完,他特意朝我看看,我红脸,低头,不敢看他,暗想:落苏软,该让人捏。

④放学后,我见母亲在菜园里,便上前问她:“妈,落苏代表最后一名吗?”母亲说:“我不这么认为。你想不想当第一个学会种落苏的儿子?”听到“第一”这个词,我忙笑着点头。

⑤跟母亲学种落苏,从选种开始。交秋后,母亲把晒干的落苏搓碎。在秋风中,扬弃所有瘦弱的种子。

⑥次年春节后,母亲教我用打钵机打了四十个土钵,每个里面投放三颗落苏种子,支起棚架,盖上薄膜,静候发芽。

⑦两周后,出苗。再两周,等秧苗长到一虎口高,便可连苗带钵移种到钵洞之中。凡长出两苗或三苗的土钵,须拔去弱苗,只留最健壮的一棵。

春风暖脸时 , 四十棵落苏均长到齐腰高了,水灵灵的。陆陆续续地开出小花,幼稚地笑着 , 露出五瓣浅紫色的门牙,一看就是落苏的孩子。几天后,菜园一隅满是落苏花,春风一吹,晶莹的小眼睛还一个劲儿地眨啊眨。

⑨那年,落苏长势特别好,换来的经济收入远比往年多。母亲说:“落苏丰收,老二付出了大半年的坚持和努力。”那一刻,我终于成为全家人目光的焦点。

此时“我”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长大后我才明白,母亲用智慧和爱,呵护了一个男孩脆弱的尊严。

【注】落苏:茄子。江浙沪一带的方言将“茄子”叫作“落苏”。      (选文有删改)

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梅兰芳蓄须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后来,梅兰芳不堪其忧,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但是,(    )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    )拒绝了。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一个军医来检查。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课外阅读。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起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灯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馒头。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干脆,把娘那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gēng)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粑呀!

当我回到家时,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娘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

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了来!你看嘛—— ”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拾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地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木兰从军(节选)

佚名

    ①一日,夜深人静,木兰奉命巡营,忽见宿鸟惊飞,自北而南。她怀疑敌军会夜袭,便去找元帅商议。他们设计将人马撤出大营,四下埋伏,等候来犯军队入网。木兰又带领一队人马,埋伏在来犯军队回营的途中。

    ②对方这次发动了全军偷袭,心想定会马到成功。他们摸进大营来,却只见空寨一座,自知中计,想退回去时,四下伏兵已杀来。来犯军队死伤无数,好不容易退出营寨,又遭遇木兰拦截。来犯军队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木兰一边派人禀报元帅,一边进城安民,并吩咐士兵严守军纪,不得妄动百姓一草一木。

    ③作战中,木兰手臂上中了箭,在营中休养,贺元帅前来探望,并欲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木兰。木兰推说箭伤发作,请求返乡休养。这时几名将领也来探望,大家鼓动木兰答应亲事,木兰只好谎称自己家中有妻。

    ④朝廷宣召有功之臣,赏赐黄金玉帛,许多人来向木兰道贺。木兰却说道:“我不愿升官受赏,已决心还乡。”木兰向元帅说明自己为国立功,不图富贵,并执意回乡,元帅只好应允。

    ⑤木兰回乡时,百姓沿途招待,家中父母姐弟出来迎接。全家团圆人人欢喜。木兰脱去战袍换上女儿装又回到织布机房安心织布。

批注:木兰脱去军装回归家乡也寄托了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渴望。

    ⑥不久,贺元帅又来为自己的女儿提亲。花父推说木兰受了风寒,染病在床。贺元帅执意要去床前探病。花父无法再推托,只得唤来木兰相见。木兰身穿衫裙,走上堂来。贺元帅仍说要见木兰。花父说:“就是她。”贺元帅看了很久,才恍然大悟。花父安排酒宴,向贺元帅请罪。酒宴过后,木兰将贺元帅请到织布机房说:“以前国家多难,我才代父从军。为国效力,不求名利。如今国内安定,我愿依旧勤于纺织,尽我本分。”贺元帅听了,十分钦佩,便回朝去了。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