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小语三 第五单元 16.金色的草地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看月食

佚 名

黄昏的时候,我们听到广播:晚上有月食,八点十一分开始。奶奶笑着说:“现在叫月食,我们小时候叫天狗吃月亮。人们担心天狗吞掉月亮,就拿着锣啊,脸盆啊,用木棍敲着满村跑。敲着敲着,就把天狗吓跑了。”表弟听了,眼睛一眨一眨的,半信半疑。

吃过晚饭,爸爸对我们说:“咱们看月食去。”他拉着我和表弟出了门,来到河边圆圆的月亮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洒在河面上,闪闪发亮。表弟高兴地说,“姐姐,今天晚上天狗不会来了吧?”

他刚说完,爸爸就指着月亮说:“快看!”只见月亮已经不是滚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小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最后,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表弟紧紧挨着我,轻轻问:“姐姐,月亮被天狗吃掉了吗?”爸爸微笑着说:“不是天狗吃月亮。当月亮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进入地球的黑影时,太阳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发生了月食。等到月亮转出地球的黑影,它又会亮起来的。”

过了一会儿,月亮果然又露出弯弯的细钩,接着像眉毛,像镰刀,像小船,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从黑影里出来了,仍旧是圆圆的,像大玉盘似的挂在天空中,银光洒在河面上闪闪发亮。

表弟跳着说:“我要去告诉奶奶,不是天狗吃月亮,是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1)、阅读短文,边读边想象月食发生时月亮是如何变化的,并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2)、文中,表弟的心情变化是(    )
A、高兴→担心→兴奋→半信半疑 B、半信半疑→>高兴→担心→兴奋D.担心→半信半疑→兴奋→高兴 C、半信半疑→担心→高兴→兴奋
(3)、文中的月食是天文自然现象,激发了你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请阅读下列出现的自然现象并选出相对应的形成原因。

A.茎部含有一种畏光生长素

B.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到月亮上的光

C.水中氧气不够,进行换气

D.阳光射到空气中的水滴里,发生反射和折射

①月食形成的原因是

②因为,所以下雨之后会出现彩虹

③向日葵跟着太阳转,是因为

④下雨前,鱼儿总会浮出水面是由于

(4)、这篇短文与课文《金色的草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自然现象,从而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但它们所描写的内容、语言特点都不同。请你填一填。

篇 目

描写的内容

语言特点

《金色的草地》

《看月食》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动物的“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杨世诚

①在自然界,动物为了赢得生存,繁衍种族,时刻都在进行着激烈而复杂的竞争。竞争虽然有和平式的,但更多的是战争式的。在战争中,动物不仅勇猛顽强,还会使用各种计谋。如果细心观察,静心品味,其中的一些计谋真像来自我国古代兵书《三十六计》里的内容。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动物的 “围魏救赵”。

②在田间的青枝绿叶上,经常能见到七星瓢虫的“倩影”。

③下颚须是七星瓢虫的主要触觉和嗅觉器官。七星瓢虫经常在生有蚜(yá)虫的植物上活动,当下颚须触到蚜虫时,便迅速用上颚咬住,吞食蚜虫。如果下颚须没有触到蚜虫,即使蚜虫就在眼前,七星瓢虫似乎也不能发现。

④七星瓢虫是消灭农业害虫的“骁兵强将”,但有时也会大败而归。这一回,七星瓢虫就出师不利。正当其“纵队”爬上棉株准备消灭蚜虫的时候,突然半路杀出一群“程咬金”——蚂蚁蜂拥而至,它们摆动着细长的触角,拦住七星瓢虫的去路,并动手动脚,甚至啃咬七星瓢虫。七星瓢虫寡不敌众,只好退却。实际上,蚂蚁主动攻击七星瓢虫,既非见义勇为之举,又无拦路抢劫之疑,而是隐藏在蚂蚁和蚜虫之间的特殊关系导致了这场虫间混战。

⑤蚜虫喜欢吸食植物汁液,并从中摄取需要的氨基酸。但植物汁液中的氨基酸含量低,糖分含量高,所以蚜虫只好将过量的糖分排出体外。这些甜蜜的“排泄”,就成了蚂蚁最喜欢的琼浆玉露。蚂蚁也不白吃,它们会尽可能保护柔弱的蚜虫免受瓢虫等天敌的侵害。在蚂蚁的照顾下,蚜虫种群往往能 快速发展壮大。

⑥蚜虫有许多天敌,七星瓢虫就是其中之一。当发现危险时,蚜虫的腹部末端会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即报警信息素。蚂蚁收到蚜虫的报警信息后,自然会挺身而出,为朋友,更为了自己。

⑦正是有了这种唇齿相依的利益关系,瓢虫虽强,但难达目的;蚜虫虽弱,但种族昌盛,这或许就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奥妙之处吧。

(文章有删改)

哨卡

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山峰顶端,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刚刚到任的将军将率领部属去这个防区内海拔最高的哨卡访问,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屋外,风嘶吼着,发出阵阵令人发怵的尖啸,还夹杂着雪花和小冰块击打门扉的啪啪声。将军起身,好几个人围了过来,劝他下次再去,将军没有答应。团长用几近请求的语气说:“首长,您上去太危险了……”团长是一个从军二十一年的老兵了,常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呈暗紫红色。“战士们成年累月在山上,他们更危险!”将军拍拍团长的肩,“走!”

四名战士驻守的哨卡在海拔五千余米的最高峰上,四周无一遮拦。狂风肆虐的时候,雪拍到脸上,像刀割一样。

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上了哨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将军逐一与他们握手,又到宿舍、伙房,查看了战士们的被装和伙食。一名战士正在哨位上执勤,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打量起哨兵,发现他又黑又瘦,显得有些憔悴甚至苍老。将军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个哨卡?”“不,前年调来的。”“这么说快三年了?”“还差三个月。”

将军的脸色变了,他转过身,严厉地盯着团长:“不是有规定吗?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团长欲言又止,盯了一眼哨兵,没吱声。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问道:“你就这么带兵的?让一个战士在这儿执勤这么长时间?嗯?!”团长没有正面回答将军的问话,而是轻声说:“这儿条件最艰苦,可总得有人来守……”“如果是你的亲人,你会这样?”团长还是没吱声。哨兵持枪站立,张了张嘴,似乎要说话。团长瞄了哨兵一眼,哨兵把话咽了回去。

此时,一名随行人员悄声对将军说:“首长,他就是团长的亲弟弟……”将军惊愕地注视着团长,又望了望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战士。他立正,缓缓地抬起了手,向团长和他的弟弟敬礼。将军的眼中闪着泪花,众人都举起了手……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就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山峰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我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我们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一百二十公里。敌人的两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七点钟,离泸定桥还有五十五公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淋透了。战胜敌人心使他们忘记了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忽然望见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多公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两三米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第三连。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