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课内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三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二十)

读不完的大书(节选)

我家房子前后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在不同的时间里,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刚从树上摘下的果子,味道格外鲜美。

我最喜爱的,是我家屋后的两丛竹子和一株棕榈。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有无尽的乐趣。

(1)、请在第1自然段的方框中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择合适的答案序号(字母)填入括号。

①选文第1自然段在朗读时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   )

A.平淡 
B.欢快 
C.激动

②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没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文中把棕榈树的叶子比作大蒲扇,生动地写出了棕榈树叶子宽大的样子。

C.选文最后一句把大自然比作看不完的大画册和读不完的大书,写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联系选文内容,填空。

①选文第 2 自然段主要写了,它们分别具有的特点。

②选文画横线的句子中,“它”指的是。小鱼在“它”的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境界”在这里可以换一个词来表达:。读到这句话,我想起了一年级时学过的《江南》这首古诗中“”的场景。

(4)、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找出来。
(5)、选文中有不少具体描写大自然趣味的句子,请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端端正正抄写下来。
举一反三
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完成各题。

①我首次钓鱼的情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一般。

②那是初秋时节的一天,多年的垂钓经历使叔叔深知何处鱼最多,他特意将我安排在最有利的位置上。我模仿着别人钓鱼的样子,甩出钓线,并不停地抖动鱼钩上的诱饵,眼巴巴地等候鱼儿前来咬食。好一阵子什么动静也没有,我不免大为失望。 “再等等看。”叔叔鼓励我道。

③忽然,鱼漂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回好啦,”我暗想,“总算来了一条鱼!”我赶紧猛地一拉鱼竿,岂料扯出的却是一团水草……我一次又一次地挥动发酸的手臂,把钓线抛出去,但提出水面时却总是空空如也。我望着叔叔,脸上露出恳求的神色。 “再试一遍,”他若无其事地说,“钓鱼得有耐心才行。”

④突然间,好像有什么东西在拽我的钓线,旋即一下子将它拖入了深水之中。我连忙往上一拉鱼竿,立刻看到一条逗人爱的小鱼在璀璨的阳光下活蹦乱跳。“叔叔!”我掉转头,欣喜若狂地喊道,“我钓到了一条!”“还没有哩。”叔叔慢条斯理地说。他的话音未落,只见那条惊恐万状的小鱼鳞光一闪,便箭一般地射向了河心。钓线上的鱼钩不见了。 我功亏一篑,眼看快到手的捕获物又失去了。

⑤我满脸沮丧地一屁股坐在草滩上。叔叔重新替我绑上鱼钩,安上诱饵,又把鱼竿塞到我手里。

⑥“记住,小家伙,”他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在鱼儿尚未被拽上岸之前,千万别吹嘘你钓到了鱼。在事情未办成léi 之前就自吹自擂一点用也没有,纵然办成了也无须自夸,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⑦打这以后,每当我听到人们为一件尚未办成的事情而自我吹嘘时,就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小河边垂钓的那一幕。

(选文有删改)

【批注一】首次钓鱼的经历让作者印象深刻我可以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

【批注二】第➁➂自然段,作者运用了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展现自己的心情。

【批注三】通过这钓鱼,作者获得了终生受用的人生哲理。

多有趣的游戏。捉迷藏、丢沙包、木头人、抢椅子……这些游戏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欢乐,也锻炼了我们多方面的能力。请以“记一次游戏”为题写一篇作文。(30分)

清楚游戏的内容以及游戏中人物的心情;②不得抄袭、照搬;③不少于400字。

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课外阅读。

开国大典的那个夜晚

观看焰火后,我们陪毛主席回到了紫云轩。在卧室里,我帮毛主席脱掉外衣,放好枕头。“家骥,你看今天开国大典搞得怎么样?”我刚要退出,毛主席问我。我回答说:“太令人兴奋了!”“是啊!”毛主席接着说,“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更大的气力,你说对不对?”我忙说:“对,对……主席,今天您累了,早点休息吧。”

第二天凌晨2点多,我发现毛主席在床上一会儿侧卧,一会儿正躺,翻来覆去睡不着。

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毛主席情绪平稳又无睡意,我便到厨房热了点菜端了上来。毛主席右手拿着筷子,左手翻着那部线装本的未看完的《史记》。

突然,他把书一合,筷子一放又和我唠起嗑来:“我们革命不容易啊,有多少同志献出了生命,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这种场面,一定比我们还高兴。”毛主席的话似乎越说越沉重,因为这时他想起了因革命而牺牲的同志。

约早上6点,毛主席仍无睡意,提出吃药。这也是毛主席的习惯,睡前常吃安眠药。这个夜晚,毛主席彻夜未眠。

直到早上8点20分,毛主席才发出了鼾声。

随着这“难得”的鼾声,我轻轻地关上了毛主席卧室的门。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接 潮(节选)

马永娟

①渔船归来,只要有人喊一声“接潮喽”,无论是谁家的船,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自觉地拿着抬筐、扁担,挑的挑,抬的抬,帮忙卸货。远洋捕捞的“黄花船”“远洋船”吨位大,马力也大,作业方式是两艘渔船对船拖网。每年早春到长江口和东海舟山群岛捕黄花鱼,秋季到渤海捕对虾和小乌子。春秋时节,各地渔民都到海州湾捕杂鱼,远洋作业,要抢鱼汛。每捕到鱼就到附近鱼行或海上收鲜船销售。清明离家,直到秋后才能归来。

②远洋船出海时,村里人会自发集中在岸边,为远行的渔船送行。上百艘渔船鱼贯驶出港湾,机器轰鸣,红旗猎猎,浩浩荡荡地驶向大海,船尾拖曳出无数道白浪,形成蔚为壮观的场景。

③若是在海上大获丰收,尤其是在海上遭了风险,劫后余生又获丰收而归的,离岸好几里就在桅杆上打起得胜旗,叫作“得胜回朝(潮)”。船员逢凶化吉与家人团聚,心里高兴,左邻右舍也跟着高兴。大家自发涌上码头,敲锣打鼓欢迎船员们胜利归来。有时候,船还有半里远,岸上的小伙子就急不可待地跳下海,凫水过去迎接。对这样的接船人,船上人要请他吃糕、喝糖茶。接船人和船上的人一同上岸,算是最隆重的“接潮”了。

④当一艘艘载满鱼虾的船靠岸,守候多时的小贩们蜂拥而上,女人们放下手里的梭子,玩耍的孩子也奔过来帮忙。满天晚霞在辽阔的海面洒下片片粼光,千万条鱼儿在海面跳跃,不时有三两只滑行的海鸥,落在船头觅食。蒲扇样的鲳鱼、纺锤的墨鱼,还有金光闪闪的大黄鱼,蟹子、虾婆婆、带鱼、黄鲫鱼,一筐一筐地抬下船,就连码头边的礁石缝里也有掉落的鱼。眼皮活络的孩子钻下去,在石缝里捡拾,没有一大篮也有一小桶。岸上的鲜货或过磅卖掉,或拿回家,或送邻居亲友,人声喧哗,一片繁忙。 (选自《散文选刊》2021年第8期,有删改)

(二)课外阅读。

父亲的收藏

 作家茨威格喜欢收藏名人的手稿。他的墙上挂着布莱克的一幅素描和歌德一首诗的手迹,他的柜中放着巴赫、海顿、肖邦的乐谱。这些东西如果留到现在,几乎是价值连城。

 我是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这则逸事的。读完后我唏嘘不已。太可惜了,我说。然后突然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去,问已退了休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父亲,这么多年,您收藏了什么?

 父亲一愣。过了片刻,父亲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没有没有,父亲说,我没收藏什么。我听后,顿时狐疑起来,我知道父亲有一只木箱子,平时总是锁着的,里面到底装着什么?这么一想,我忍不住一阵窃喜,莫非父亲真的收藏着什么值钱的好东西?

 “您别逗了,”我笑了起来,“您那木箱子里是不是有几件是明清时代的官瓷?”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摇头。“要不,就是徐悲鸿的《奔马图》、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父亲仍然摇头。我急了,“再不济,也有几块黄金白银或者祖传的玉镯什么的吧?”

 父亲依然不慌不忙地看他的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

 过了一会儿,父亲放下手头的报纸,问,“你真要看么?”我一个劲地点头。父亲走到自己的卧室,搬出了那只箱子,把它打开,然后开始一件件地拿出来。

父亲的藏品大致如下:

 三个儿女从小学时代开始的成绩报告书,三好学生奖状,参加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扉页上有某某学校三等奖字样,由于年代久远了,字迹模糊看不清楚;好几份我和小弟的检查书;一大扎一大扎我们姐弟三个写给父母的信件;然后就是几本剪贴薄,翻开来一看,是姐姐和我发在报刊上的涂鸦之作。

 父亲颇吃力地弯着腰,一边收拾着,一边说,“你看么,没有什么值钱的呀。”我没有回答父亲的话,有那么一会儿,我愣在那里。的确,和茨威格的藏品比较起来,父亲的收藏没有一件是珍品,但我知道,在父亲眼里,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就在那一刻,突然地,我忍不住想流泪,人们常说父爱如山,今天我才真正感觉到它的沉重的分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