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题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学习与探究

【本报讯】今年3月,美国人理查德·西尔斯登上了央视节目《朗读者》,他用并不流利的中文朗读了刘禹锡的《陋室铭》。痴迷汉字的他,二十多年来花费三十万美元的个人积蓄研究汉字,仅凭一己之力建立起了汉字字源网站,将汉字字形数据化。在中国,他被人们称作“汉字叔叔”。面对观众,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说:“66岁一点儿也不老,我还想为汉字工作到80岁呢!”

学校准备邀请“汉字叔叔”作为嘉宾来参加“校园汉字听写大会”,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校报打算刊登上面的新闻,请你拟一个标题。
(2)、学校安排你采访“汉字叔叔”,请你设计两个问题。
举一反三
【探学者魅力】

任务三:

百年巨匠·竺可帧

都说100个人眼中有100个哈姆雷特。透过竺可桢留下的诸多文字,人们又能看出怎样一个竺可桢?

竺可桢的远见是为许多领域内学者称道的。

近几年雾霾天气多发,人们知道了PM10、PM 2.5的存在,在竺可桢1936年的日记里,虽没有这样精确的专用名词,却有关于空气中尘埃数增加造成污染的记录:“作近三年来南京之微尘数,知各月均有增加,1935年倍于1934年,而1934年又倍于1933年,但此项增加只限于空气最下一层。”

让王作跃佩服的是竺可桢的国际视野。“竺可桢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要研究南北极,他早就意识到全球气候是一个整体,中国的气候会受到全球气候尤其是两极气候的影响,这种观点在当时即使放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新的。”王作跃说,当时大部分科学家都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或者更专注国内的发展,竺可桢的眼光则非常开阔。“这也是为什么1952年周恩来总理刚开始考察原子弹研制的问题,就派人去问他的意见,这很有代表性,竺可桢当时就讲得非常有道理,他的建议后来也被原子弹工程印证是很有远见的。”

许多人初识竺可桢的学术思想,是初中课本那篇《向沙漠进军》开始。“这篇课文就是着眼于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他是大师,就是有这种视野、这种气派也有这种能耐。”何亚平说。留美回国后,竺可桢就非常重视搞清楚中国的“家底”,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有些什么资源,各地气候,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如何,动植物在哪些地方适合种养……解放前这些资料基本上是空白的。“建国后,竺老就倡导建立了自然资源考察委员会,组织了几次大规模的摸底排查。他的目标很清楚,搞清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可持续地发展,竺老实际上是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最早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这些为学者频频竖起拇指的专业眼光,都源于朱可真的一生勤学。何亚平说,看朱老的日记就能发现,只要有空闲,他多数时间都在看书。“我印象里,他的读书笔记在日记里占了近三分之一的比重,他读书读得非常细,会做摘录,甚至发议论,同意也好,值得商榷也罢,他会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还有一点因为与他研究气象物候的专业兴趣有关,他无论到哪儿都会去找当地的地方志,对各地的历史人文风俗都有比较好的了解,积累了非常丰厚的知识蕴藏。”

一位有意思的老先生

学术里的竺可桢严谨勤勉,生活里的竺可桢却不是呆板无趣的。

他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着他自己的规律——每天起床后,观测天气,记录气温、风向、阴晴云雨,然后做早操或打太极拳。“他爱读书,包括小说名著;喜欢观看电影、戏剧及参加音乐演唱会,又每每在日记中予以评论,有时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角度挑剔其中有违科学规律之处。他喜欢从事体育运动,喜欢观赏体育比赛,对比赛情形及优胜者都记入日记。爱游公园,喜爱养花、摄影,也爱看相关的摄影展览。”说起竺可桢的喜好,李玉海可以列举无数,与这些爱好相关的记录见缝插针地出现在竺可桢的日记里。

看起来特别清瘦的竺可桢实则非常重视体育运动,“他希望体育运动能普遍,还鼓励浙大的教师、学生也多运动,养成习惯。”体育运动对于竺可桢的意义不仅在于强身健体,对他来说,自制力、自信力、忍耐心,同情心、互助心这些品质都可以在运动中得到加强。他又非常重视体育道德。“他曾在日记里写过他心目中一个运动会的成功‘更尤视乎参加人数之多寡,秩序之良否’”,李玉海说。

“求是”是竺可桢为浙江大学订立的校训,源自他的母校哈佛大学的校训“求真”。而竺可桢的一生,几乎是把这两个字做到了极致。王作跃的老师许良英先生非常具有批判性思维,爱挑刺,很少对任何人有溢美之词。“但是他评价竺可桢‘很难得’。”王作跃说,“难得”是许先生评价他人的最高级别,20世纪80年代许先生曾与人合作写了一个竺可桢的小传,专门推崇竺可桢“求是”的精神。

“‘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就是他对‘求是’最精辟的一种解读。”何亚平说,竺可桢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情社会,是非是让位于利害的,甚至有些人只计利害,不管是非。“他坚持了他理解的‘求是’,这对塑造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品格很有参考价值。”

为了完成这种品格砥砺,竺可桢常常在日记里自省,因此他的日记给许多人的感觉都是没有傲气,只有谦卑。

(选自纪录片《百年巨匠·科技篇》文字稿,有删节)

【注释】①文章中提到的王作跃、何亚平、李玉海均为纪录片拍摄受访者。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