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ㅤㅤ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平常的柳树。

    ㅤㅤ②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ㅤㅤ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ㅤㅤ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的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

    ㅤㅤ⑤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ㅤㅤ⑥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ㅤㅤ    ⑦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____,____。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家乡水边的柳树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青海高原上的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ㅤㅤ⑧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怯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与生存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了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有删改)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短文中找到相应的四字词语写下来。

①看见了就害怕。

②连小草都不留下,形容遭到天灾人祸后破坏得非常严重的景象。

③形容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2)、作者说在青海高原每走一步“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你联想到哪些相关的边塞诗?请写出其中两句。
(3)、展开想象,仿照上文的句式,把第⑦自然段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4)、①不符合本文中对这株柳树描写的一项是( )。

A.生长在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附近

B.树叶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

C.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

D.树干大约有两合抱粗

②最符合作者写家乡水边的柳树的目的一项是( )

A.说明柳树本来应该是一种十分容易生长的植物,但是在青海高原如此特殊的恶劣环境中除外。

B.说明这株柳树为了生存一定付出了很不寻常的努力,不像生活在其他地方的植物那样容易扎根。

C.用家乡柳树与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作对比,突出后者生存不易,表达对这株柳树的敬畏与赞美。

D.用家乡柳树与这株柳树的生长环境作对比,赞美不同地区的植物各具生命之美,同样值得欣赏。

(5)、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聪聪认领了了解“牵牛花的形态”的任务,请你阅读下面的文章,帮他完成任务。

牵牛花

叶圣陶

①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

②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

③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④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似乎是被这抹绿所诱导,一靠近,甚至顿觉今年叶子的味道也是更清新的。今年的花,大概会开得更好吧。轻轻摩挲一番,果然,叶片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

⑤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是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的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料,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工夫!

6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有删改)

课外阅读。

灰椋鸟

①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②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③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④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⑤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⑥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兔 儿 爷

金 波

小白兔向来是孩子们的宠物,雪白的绒毛,通红的眼睛,尤其是温顺的性格,让我们格外爱怜。

每年中秋节,市面上除卖月饼、水果、干果外,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就数泥塑兔儿爷了。

本是兔儿,偏以“爷”相称,别的动物绝无这种殊荣。“爷”字向来是与长辈、威严联系在一起的。在人间不说,单就诸神而论,我就知道有“灶王爷”“财神爷”,对这些“爷”们,需格外敬畏。

这兔儿爷,虽然也算得上广寒宫里的“神兔”,即使称得上“爷”,我们也并不惧怕它,相反,都觉得这兔儿爷和我们最平等、最亲近。每年的中秋节,都愿意“请”它来和我们玩耍。它带给我们的快乐,是别的玩具所不能代替的。

对兔儿爷的喜爱,除了源于对生活中真实小白兔的喜爱,还由于兔儿爷多了几分童话色彩。

兔儿爷的外貌就很奇特,兔脸儿,人身子,那样子格外引人遐想。

那时候,每逢买来一个兔儿爷,我们总是把它牢牢地抱在怀里,和它脸对脸地对视好久。A. 兔儿爷的眼睛瞪得圆圆的,很有神。三瓣嘴闭得紧紧的,显得很严肃。脸蛋儿总是施着淡淡的胭脂,样子有些滑稽可笑。

兔儿爷的穿着打扮也很奇特,有的穿着大红袍,有的披着甲胄,有的背插令旗,样子很是威武。

兔儿爷可不是卧在那儿,而是骑着老虎,或者狮子,或者麒麟,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无往而不胜。

在我买到的众多的兔儿爷中,我最喜欢的是一种叫“呱嗒呱嗒嘴”的兔儿爷。B. 这种兔儿爷嘴唇会动,一动就发出“呱嗒呱嗒”的响声。原来有一根线连着嘴唇,从中空的身体里伸到脚下,用手一拽,嘴儿一张一合,就会发出声响。

说起兔儿爷,中秋祭月可少不了它;以兔代月,又是源于兔居月中捣药的神话。妇女拜月,供的是“月光码儿”,我们儿童效法妇女,供的是兔儿爷。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拜月是游戏,兔儿爷就成了我们的玩具了。

小时候,年年中秋节都要买一个兔儿爷。开始,由于年龄小,买个二三寸高的,随着年龄增长,买的兔儿爷也越来越大。我买过的兔儿爷,最大的身高一尺。

兔儿爷最大的有二三尺高。这么高的,我没买过,一来因为抱不动,二来也没地方摆。

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兔儿爷了。如果现在有卖兔儿爷的,我一定买一个大个儿的。

(选自《金波作品选》,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