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特训】小语六上 第六单元 19只有一个地球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可爱的地球

[美国]鲁斯·坎贝尔

①我登上月球最强烈的感受,是对地球爱之弥深。地球虽有缺点,可是比月球上的满目凄凉、到处窟窿要强得多。据我们所知,金星永远被炽热的气体窒息住了,火星周围笼罩着一层冰冷的二氧化碳,都是同样不讨人喜欢的星球。

②至于地球对我们却非常合适。地球不仅有值得夸耀的、冷热宜人的气温变化,而且有美妙的大气层。氧的含量恰到好处,使我们不至于过度兴奋,或自行焚化。但是掺和后的空气又有足够的强度,使我们到处感觉到它的存在。这无疑是太阳系中最美好的大气层。在工厂浓烟密布和汽油味充斥的城市,偶然吹过一阵清风,就会提醒我们,清洁的空气的确可以维持健康。

③地球的一大优点,是它有一个斜轴。这个轴造成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使我们生活免于单调,带来了可喜的四季交替,毛衣之后穿泳装,绿叶之后赏红叶。

④我们也很幸运,地球旋转的速度刚好合适。我一向热烈赞成一天24小时的制度,因为这跟我们睡眠的习惯配合得恰到好处。你想一想,地球如果转得像土星一样快,约每10小时自转一次,情形又怎么样?你就要不断地上床、起床了。

⑤有些人批评过地球的重力,说它太强,从高一米左右的地方跌下来就能摔断腿。不过也有一个优点足以相抵:房子不会轻易被风吹走。大体而论,我相信重力是很有价值的稳定力。

⑥有时候我们也听到有人埋怨地球上的气候。但是无论天气多坏,也比根本没有的好。人在月球上邂逅,势必没有什么寒暄的话可说。你也许可以说:“这个季节,陨石似乎多了一些。”之后就只好僵住,相对无言了。

⑦千秋万世,运转不停,这是地球另一个优点。只要妥善维护,地球可以做我们永世的乐土,虽然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优点却不容抹杀。谈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位航天员所说的一句话。他说:“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

(选自《视野》,有删改)

(1)、[阅读要素]短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围绕这个观点,作者介绍了地球的许多优点。照样子,把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2)、[思维导图]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图。

(3)、[链接教材]本文和《只有一个地球》在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都运用了幽默生动的语言阐述了“地球是可爱的”这一观点。 B、都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突出了地球的美丽与脆弱。 C、都对人类未来离开地球、在火星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持否定态度。 D、表达观点的方法类似,都是利用几部分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出观点。
(4)、[生活实践]第⑦自然段中说“这个乐土不能全无风波”,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这个乐土”有什么风波。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块,这是当令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要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一一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莱: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也不夸张。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荷花之谜

佚 名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易受到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气温降到 它也能保持花朵内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晚间,花瓣关闭,待在温暖的花朵里的昆虫欢悦得很;第二天清晨,荷风送香,身上沾满了花粉的昆虫立即可以起飞,不必先晒太阳(许多昆虫的起飞需要以上的胸廓温度),从而可避免成为敌人的猎物。

荷花还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千多年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千余年的古莲竟然能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复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复“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选自《作文评点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