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 难易度:困难

【盐仓24秋】九年级下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0世纪20年代起,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俄(联)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国 特色的发展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线索整理】

联系所学知识,将年代尺中字母填写完整。
(2)、【分析应用】

图1俄国(苏俄、苏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          图2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变化示意

运用“线索整理”中的相关史实,分别说明图1、图2中苏俄(联)经济在1921—1925年、1927—1937年期间发生变化的原因。

(3)、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到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 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变式:联系所学知识,说说是什么原因让维尔斯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4)、【综合评价】

计划是强制性的,“计划就是法令”……在短期内(1928—1937年)就 实现了工业化,从而为卫国战争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但这些排斥市场和 商品经济的办法后来都被固定下来, … … 以致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请根据材料对苏联模式进行简要点评。

举一反三
 20世纪2、30年代,苏联创造了快速工业化的奇迹,形成了独特的经济模式,但其模式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严重弊端。
材料一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化都算做工业化……归根到底,就是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到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
材料二 苏联利用各国厂商急于寻求市场的有利形势,大量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1932年苏联购买了总额约50%的世界出口机器。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在约80家美国工厂参与下建成的。
材料三 在苏联,国家通过五年计划的形式对国民经济实行严格的计划和管理。“计划即法律”,必须执行,不得违反。
材料四 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用斯大林的话来说,这是农民为工业化交纳的“贡税”。“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三分之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斯大林主张重点发展的是什么工业?归纳他提出的主要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美国等国家急于寻求市场?苏联在两个五年计划后取得了怎样的工业化成就?
(3)材料三、材料四表明苏联的经济建设中存在哪些弊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