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凉山州宁南县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公园一角

ㅤㅤ最引人注目的是公园的一角。这里有一个圆形的喷水池,池中有一座别致的假山。池里的水清润(rùn)得宛如一块天然的翡(fěi)翠,平滑无暇,清澈见底。当微风拂过水面时,水面上就泛起层层鱼鳞般的波纹。池中的假山是由好几块奇石巧妙地堆成,很精巧。假山顶端喷出一股又细又高的水柱。那水柱喷出后,又斜落下来,成了一串银白的水珠,晶莹耀眼。微风吹过,犹如点点白梅撒在水面上,荡漾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yī),飘散在空中,仿佛给假山披上一层轻纱,格外美丽。

ㅤㅤ池中有许多色彩斑(bān)斓(lán)的金鱼,它们互相嬉(xī)戏,好不自在。瞧,一条花尾金鱼刚浮到水面上,嗖的一下,转头又钻入水底下去了。看,又来一条,眼睛大大的,鼓鼓的,穿着黑色的晚礼服,好像是要去参加隆重的盛会。它昂着头,不停地摆动着尾巴,像是在炫耀自己:“瞧,我多漂亮!”

ㅤㅤ喷水池的周围,摆着一盆盆绽蕾吐艳的菊花。粉红色的花蕊嵌在金黄的花瓣中,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微风吹来,菊花就像一个个少女在翩翩起舞。

ㅤㅤ小池、假山、金鱼和菊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1)、“舞”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我能用“舞”字组两个词:
(2)、在文中找到合适的词语补充完整。

的假山

的水珠

的花蕊

披上

泛起

喷出

(3)、“色彩斑斓”一词,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它的意思是:
(4)、文中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我能找到一句:。句中是把比作了
(5)、读短文,填空。

①短文第一自然段的关键句是,这一段有顺序地向我们介绍了

②第二自然段给我们描写了两种有趣的金鱼,抓住了它们的进行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金鱼的喜爱之情。

(6)、文中描写的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从中能体会到作者对公园一角的之情。
举一反三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

    ③我们看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欻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些撑篙的人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所以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鱼鹰栖在木架上,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⑤远远地听见嘣嘣嘣嘣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嘣嘣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上敲钉。船体是空的,所以声音传得很远。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上。这只船辛苦 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只新船造好了,过两天就要下水了,看看崭新的船,叫人心里高兴一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⑥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⑦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

    ⑧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自然之景见美好】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塞上的一颗珍珠

老舍

①扎兰屯真无愧是塞上的一颗珍珠,多么幽美呀!它不像苏杭那么明媚,也没有天山万古积雪的气势、可是它独具风格,幽美得迷人。它几乎没有什么人工的雕饰,只是纯系自然的那么一些山川草木,谁也指不出哪里是一“景”,可是谁也不能否认它处处美丽,它没有什么石碑,刻着什么什么烟树,或什么什么奇观,它只是那么纯朴的,大方的,静静的,等待着游人,没有游人呢,也没大关系。它并不有意地装饰起来,向游人索要诗词,它自己便充满了最纯朴的诗情词韵。
      ②四面都有小山,既无奇峰,也没有古寺,只是那么静静地在青天下绣成一个翠环。环中间有一条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长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却看不见牧童,也许有,恐怕是藏在柳荫下钓鱼呢。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这种绿色使人在梦里也忘不了,像极为纯粹的绿色染料细致地染在人的心灵里。
      ③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儿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蜂蝶,闲散而又忙碌地飞来飞去,既不必找小亭,也不必找石墩,就随便坐在绿地上吧。风儿多么清凉,日光可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④夕阳在山,该回去了。路上到处还是那么绿,还有那么多的草木,可是总看不厌。这里有一片荞麦,开着密密的白花;那里有一片高粱,在微风里摇动着红穗,也必须立定看一看,平常的东西放在这里仿佛就与众不同。看,那间小屋上的金黄的大瓜!也得看好大半天,仿佛向来也没有看见过!
      ⑤是不是因为扎兰屯在内蒙古,所以才把五分美说成十分呢?一点也不是!我们不便拿它和苏杭或桂林山水作比较,但是假若非比一比不可的话,最公平的说法便是各有千秋。“天苍苍,野茫茫”在这里越发显得不恰当了,我并非在这里单纯地宣传美景,我是要指出并希望矫正以往对内蒙古的那种不正确的看法。知道了一点实际情况,像扎兰屯的美丽,或者就不至于再一听到“口外”“关外”等名词,便想起八月飞雪,万里流沙,望而生畏了。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短暂的秋天

佚 名

“一日三秋”这个成语,本义并不是指秋天短,我这里写的却是短暂的秋天。大兴安岭的最北端——祖国“北极”的秋天能有多长呢?六月二十几日还有霜冻,就算是春天吧;八月二十几日又下早霜了。春、夏、秋三季才两个多月,秋天能有多长就可想而知了。然而这短暂的秋天却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刮了一天的西北风告诉我们:都柿已经由酸变甜了。星期天,我们便成群结队地进山采都柿。顷刻间,寂静的山林热闹起来,欢声笑语溢满山林,小朋友们穿着花衣,像美丽的蝴蝶在山林里来回飞舞。

都柿很美,黑红的茎秆七八寸高,上面缀满了黑蓝色的“珍珠”,水灵灵的,放到嘴里又酸又甜。只要一提到它,我们不知不觉地就流出了口水。

正是采都柿的好时候,蘑菇也出来了:草黄色的草蘑这儿一片,那儿一片,有的还形成了蘑菇圈,可圆可圆啦;洁白柔嫩的白蘑水灵灵的;杏黄色的小黄蘑头顶上还有一点红色,小巧玲珑,像一顶美丽的小雨伞;花脸蘑就像戏曲里的大花脸;又肥又大的“黏团子”黏糊糊的,它还能出口换取外汇呢;榆黄蘑有很多,在一个树墩上就能采满一篮儿;还有一对对珍贵的“猴头”,它们浑身都是白色,毛茸茸的,真像小猴子的脑袋,听说它们还是宴席上的佳肴呢;那些粉红、浅蓝的漂亮蘑菇是有毒的……

一场霜冻过后,大人们开始了秋收,而孩子们便采野果去了……

仅过了两个星期,人们都穿上了棉衣,大地也披上了银装。孩子们进入了冰上的乐园,大人们迎来了木材生产的黄金季节。

(选自《学习方法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