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课外阅读。

新叶

ㅤㅤ①一夜春雨。清晨,我撩开白色的窗幔,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丁里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刷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陡然觉得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你好,新叶!”

ㅤㅤ②大自然里的花五彩缤纷,而“绿色的花”却十分罕见,如果说我见过的话,那就是新叶了。

ㅤㅤ③人们总把燕子飞来当做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坚贞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当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ㅤㅤ④新叶一天天长大了,伴着春的脚步。转眼间,便是满眼碧绿。仰头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亭亭如盖。密处,浓得深邃,像汩汩流油;稀处,淡得清亮,像一层薄薄的光晕。

ㅤㅤ⑤然而,倘若它只有惹人喜爱的风姿,怎值得我动之以情?留意观察许久,我发现一些更使我敬慕的——它的德行和情操。

ㅤㅤ⑥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首先,它从不挑剔所处环境的恶劣,可安家于深山僻野,或置身于繁街闹市,忠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于地不争丰瘠,于人但求有益。它辛勤地工作着,日夜不停地吸收二氧化碳,输出新鲜氧气。它用自己的身体装点河山,美化环境,为大伙挡阳阻沙,为路人庇荫遮雨。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荫,谦逊而不卑贱,清高而不孤傲,淡妆自持,深根自养,忘我自献。大地的乳汁养育了它,它报以一腔忠诚,即使凋落下来、也总是挤挤地集在树根前,不肯离去,而且,大多是叶面朝下,把最后一吻献给母亲!

ㅤㅤ⑦也许是因为“绿肥红瘦”的缘故,花朵常常比绿叶更容易博得人们欢心。可是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没有绿叶的“无穷碧”又哪来花朵的“别样红”?我赞美绿叶,尽管我也十分喜欢花朵。

ㅤㅤ⑧新叶青青,使我忽然想到……

ㅤㅤ⑨朋友,愿你生命之树,永远长满绿油油的新叶,四季常青。

(1)、短文第①自然段中哪句是直接写新叶的?在文中找出来,哪句是写作者感受的?在文中找出来。再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新叶的?请简要概括。
(3)、仔细阅读选文第④自然段,描写新叶的词语有哪些,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这是由于它们所处环境的恶劣。 B、新叶的可贵品质有很多,如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知恩图报等。 C、作者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 D、第⑤自然段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5)、新叶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第⑧段的省略号可以是什么内容?写一写。
举一反三
走进文学巨匠——阅读散文,完成相关练习。

玉兰酥(节选)

ㅤㅤ①玉兰酥是一种到嘴便化的酥饼,听听名称都是香的。它是早年我家独一无二的点心,是母亲别出心裁利用白玉兰花瓣,和了面粉鸡蛋,做出来的酥饼。

ㅤㅤ②白玉兰的开放,都在中秋前后。那时母亲每天都到院子里看看,闻闻花香。只开一朵花,当然不能采下来的。直等它一瓣瓣谢落了,母亲连忙拾来,深怕花瓣着土就烂了,因为白玉兰花瓣是可以做饼吃的。母亲把它先放在干净篮子里,也不能用水洗,一洗香味就走了。等水分略干后,就用手指轻轻剥碎(也不能用刀切,怕有铁腥味)。剥碎后和入面粉鸡蛋中拌匀,只加少许糖,用大匙兜了放在浅油锅里,文火半煎半烤,等两面微黄,就可以吃了,既香又软又不腻口。熟透了的玉兰花瓣,有点粉粉的,像嫩栗而更清香。

ㅤㅤ③如今每回想起清香的玉兰酥,与母亲所做的各种美味,心头就感到阵阵辛酸。母亲,一只辛苦的蜜蜂,终年忙碌无怨无艾,她默默地奉献一生,也默默地归去了。几十年来,我从未见过家乡的那种玉兰树,也无从学做香软的玉兰酥。中秋节一年年的度过,异乡岁月,草草劳人,心头所有的,只有无限的思亲之情。

粽子里的乡愁(节选)

ㅤㅤ①母亲包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为“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ㅤㅤ②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

ㅤㅤ③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作者:琦君)

身边的优雅

①秋日的江水像一幅陈年的油画,多了几分宁静与澄碧,也多了几分耐人寻味的深邃。

②受北京一家杂志社的邀请,我要去采访一位已是耄耋(mào dié)之年的剪纸艺人。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我惊喜地邂逅了一个在江堤上以水代墨练书法的人。一把寻常的拖布,被那人蘸了清水后,笔走龙蛇,上下翻飞,一会儿工夫,江堤上便留下一串气势磅礴的行草。“好功夫啊!”我不禁赞叹起来。“过奖了,不过是(    )而已。”他谦逊地说,手却没有停下来。

③接下来的交谈让我惊讶万分。他姓耿,今年刚刚50岁,去年已把胃切除了四分之三。上个月,他又查出了胰腺癌,医生说已经没有动手术的必要了。我疑惑地看着他,仿佛在听他(    )地说着别人的事情。“你是不是很奇怪,我都被死亡预约了,为什么现在还要练字?”他看出我的困惑,“我只读过5年书,老了又让癌症给缠住了。刚开始,我也抱怨命运不公,后来,也就坦然了。我决定用最节俭的方法练练字,补上年轻时的遗憾。”“就这么简单?”我似信非信地望着他那早已悟透人生的双眸。

④他点点头,继续书写。对着那些很快便要被阳光抹去的字迹,我不由得肃然起敬,仿佛那些匆匆逝去的“水字”,是在无声地告诉我关于生命和人生的真谛。

⑤在告别老耿去见剪纸艺人的路上,我又有幸结识了一位摆水果摊的诗人。我挑水果时,他似乎根本没看见我这位顾客,他只顾握着一截铅笔头,在一个本子上快速地涂抹着。他摇头晃脑,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着什么。称重时,我好奇地问他:“刚刚在写什么呢?”“写诗呢。”“我可以拜读一下吗?”我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人,在这样的生活境况里,竟然还保持着一份难得的诗情。“只是喜欢,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他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本子递给了我。读着他的那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精美诗句,我敬佩地赞叹道:“能够写出这么多美丽的诗句,真是一位叫人羡慕的诗人。”“谢谢您的鼓励,我写诗只是不想让生活低到尘埃里。”他随口的一句表白,竟也是那样诗意盎然。

⑥在剪纸老艺人素雅的小屋里,我从老人口中得知,那个摆水果摊的中年人下岗多年,妻子长期患病,他靠着摆水果摊供出了一个读北大的女儿。我又一阵惊愕。老人轻轻地道了一句:“这样优雅的人生,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呢。”

⑦是啊,仅仅在一天里,我便有幸遇见了三位拥有优雅生活的人。他们虽然都是普通人,有着常人的苦恼与无奈,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优雅,选择了站在精神高地,把世俗的日子过得更精彩,更有品位。

荔枝蜜

①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蜇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蜇;一蜇,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②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四围是山,怀里抱着一潭春水,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刚去的当晚,是个阴天,偶尔倚着楼窗一望,奇怪啊,怎么楼前凭空涌起那么多黑黝黝的小山,一重一重的,起伏不断?记得楼前是一片比较平坦的园林,不是山。这到底是什么幻景呢?赶到天明一看,忍不住笑了。原来是满野的荔枝树,一棵连一棵,每棵的叶子都密得不透缝,黑夜看去,可不就像小山似的!

③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写过这样的诗句:“____,____”。偏偏我来的不是时候,满树刚开着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从开花到果子成熟,大约得三个月,看来我是等不及吃鲜荔枝了。

④吃鲜荔枝蜜,倒是时候。有人也许没听说这稀罕物儿吧?从化的荔枝树多得像汪洋大海,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荔枝蜜的特点是成色纯,养分多。住在温泉的人多半喜欢吃这种蜜,滋养精神。热心肠的同志为我也弄到两瓶。一开瓶子塞儿,就是那么一股甜香;调上半杯一喝,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味儿。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

⑤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⑥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正当十分春色,花开得正热闹。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

⑦养蜂员老梁领我走进“大厦”。叫他老梁,其实是个青年人,举动很精细。大概是老梁想叫我深入一下蜜蜂的生活,小心翼翼地揭开一个木头蜂箱,箱里隔着一排板,每块板上满是蜜蜂,蠕蠕地爬着。蜂王是黑褐色的,身量特别细长,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粉供养它。

⑧老梁叹息似的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话。”

⑨我就问道:“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

⑩老梁说:“能割几十斤。蜜蜂这物件,最爱劳动。广东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都不闲着。酿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每回割蜜,给它们留一点点糖,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整日整月不辞辛苦……”

⑪我又问道:“这样好蜜,不怕什么东西来糟蹋么?”

⑫老梁说:“怎么不怕?你得提防虫子爬进来,还得提防大黄蜂。大黄蜂这贼最恶,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专干坏事。”

⑬我不觉笑道:“噢!自然界也有侵略者。该怎么对付大黄蜂呢?”

⑭老梁说:“赶!赶不走就打死它。要让它待在那儿,会咬死蜜蜂的。”

⑮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可是呢,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⑯老梁回答说:“蜂王可以活三年,一只工蜂最多能活六个月。”

⑰我说:“原来寿命这样短。你不是总得往蜂房外边打扫死蜜蜂么?”

⑱老梁摇一摇头说:“从来不用。蜜蜂是很懂事的,活到限数,自己就悄悄死在外边,再也不回来了。”

⑲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⑳透过荔枝树林,我沉吟地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在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㉑这黑夜,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酿造着未来……

【小资料】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唐)罗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