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情境题自测卷

阅读理解

牵牛花

    ①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tīnɡ)地没法儿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②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掺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③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 , 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④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工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⑤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本文作者:叶圣陶)

(1)、文章写了作者亲手种牵牛花的经历。作者经过连续、细致的观察,重点写了,没有写到(A.花 B.藤蔓 C.花蕾 D.叶)(填序号),因为作者说“”(用文中语句回答)。
(2)、第③自然段的“新计划”指的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3)、藤蔓是怎样重演“老把戏”的?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互相纠缠着倒垂下来→→与别组嫩条纠缠

(4)、读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作者不仅用眼睛观察到叶的,还用手摸了叶的厚度,联想到。准确生动的描写让我体会到作者之情。
(5)、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准确。你观察过什么?请用第⑤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写写你的观察与发现。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望月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酒着它的清辉。月光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他背:“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进舱里去了。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张开了幻想的翅膀……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起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

    ③我们看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欻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些撑篙的人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所以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鱼鹰栖在木架上,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有时两只鱼鹰合力抬起一条大鳜鱼上来,鳜鱼还在挣蹦,打鱼人已经一手捞住了,这条鳜鱼够四斤!看打鱼的,看鱼鹰的,都很兴奋,倒是打鱼人显得十分冷静,不动声色。

    ⑤远远地听见嘣嘣嘣嘣的响声,那是在修船、造船。嘣嘣的声音是斧头往船板上敲钉。船体是空的,所以声音传得很远。待修的船翻扣过来,底朝上。这只船辛苦 了很久,它累了,它正在休息。一只新船造好了,过两天就要下水了,看看崭新的船,叫人心里高兴一生活是充满希望的。

    ⑥我们有时到西堤去玩,我们那里的人都叫它西湖,湖很大,一眼望不到边。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黄昏了,湖上的蓝天渐渐变成浅黄、橘黄,又渐渐变成紫色,很深很深的紫色,这种紫色使人深深感动,我永远忘不了这样的紫色的长天。

    ⑦闻到一阵阵炊烟的香味,停泊在御码头一带的船上正在烧饭。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来吃晚饭——”

    ⑧像我的老师沈从文常爱说的那样,这一切真是一个圣境。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