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积累与运用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情境题单元自测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参加“阅读小达人”的问答竞赛。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如一阵清风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朗读者》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如节目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其中一段开场白是这样的:“其实,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而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材料二】当我们被另一档热播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见字如面》中的信件感动得眼角湿润时,有没有想过,在信息化时代,我们习惯了在键盘上“敲字如飞”,还能不能写出几个像样的字代表我们的“面”呢?现在,我们也许已懒得动笔写字了;也许提起笔来,不是忘了字就是写了错别字;也许即便写出来,字体也实在有碍观瞻。

【材料三】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写字。”我们总结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写得一手好字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机遇。练字如修面,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内在气质。

(1)、材料三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2)、如果《朗读者》下一期的主题词是“母爱”,下列哪些诗句不可以作为场景宣传语?( )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D、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用“正确”,错的用“错误”表示。

①《朗读者》的播出唤醒了大众对朗读的情感。 

②“字如其人”,所以说学习语文主要就是为了学写字。 

③材料二告诉我们在信息化时代,我们只需要在键盘上打字,不需要练习写字。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用一句话提取主要信息。
举一反三
聪聪负责展厅三,他准备了下列有关爱国的作品,请你阅读,感受不同时代的爱国情。

【材料一】

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①。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②来?

【写作背景】宋孝宗乾(qián)道六年,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渡过淮(huái)河,踏上中原土地,感慨很深,此诗为过汴(biàn)京时所作。作者写这首诗时,汴京已沦陷了四十余年。

注释:①等驾回:等候宋朝天子的车驾回来。驾,皇帝乘的车子。②六军:古时规定,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天子设六军。此处指南宋的军队。

【材料二】

泪洒界碑

黄廷学 陈 武

①冬日的高原,寒风刺骨。一片苍茫间,一支巡逻分队由远及近,在冰雪覆盖的荒原上艰难跋涉。那一串串深一脚、浅一脚的印记,很快被大雪覆盖。

②领队的是二级上士王建飞,寒风早已将他的脸吹成了绛紫色,一双猎鹰般的眼睛却依旧炯炯有神,不断观察着四周的地形。这是他最后一次执行巡逻任务。

③“前面的山口,道路左侧有暗坑,一定要多留心!”王建飞放缓脚步,边走边将下雪天的识路经验传授给身后的上等兵农盛观。

④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王建飞努力迎着风雪挺直身子,想尽可能地为后面的战友多挡一点风雪。

⑤经过3个多小时的跋涉,巡逻分队顺利到达界碑。趁着休息间隙,王建飞倚靠着一块青石,掏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回忆并记录下了沿途的各种“参照物”:凸出的山石、分开的岔道、狭长的山谷……

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后它就交给你了!”合上笔记本,他的手指又一次摩挲着封面,随后恋恋不舍地把它递给农盛观。

⑦当兵的第3年,王建飞便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

⑧那年春天,王建飞第一次作为领队前往一处界碑执行巡逻任务,同行的还有几名新兵。由于出发前天气良好加上路况较熟,王建飞自信满满地出发了。队伍行进至某处山口时,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雪越下越大,蜿蜒在山谷中的巡逻小道很快便被白雪覆盖。

⑨望着前方白茫茫的一片,王建飞犯了难。他铺开手中的地图,却发现很多要素还没来得及标注。为了不耽误任务,他只能凭感觉带领队伍向前走,结果巡逻分队偏离了正确路线,不得不按照沿 途做下的标记原路返回。

⑩打那以后,每次巡逻,王建飞都会揣上一个笔记本,将途中容易走错的地方一一记录下来。12年间,王建飞共执行巡逻任务200多次,总结各类天气下道路笔记30余条,排除意外险情14次。

⑪农盛观接过笔记,感觉手里沉甸甸的。他的视线定格在笔记本的右下角,那儿有被炭火烧过的痕迹。他倏然想起,一年前自己在翻阅这本笔记时,不慎将其掉进了火炉里。王建飞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伸手将笔记本从火炉里捞了起来。农盛观抬起头来,迎着老班长灼灼的目光,用力地点点头。

⑫雪后边关,风停雪住。一缕阳光透过云层直射下来,界碑在冰雪掩映下,闪着金色的光芒。王建飞俯下身子深情地吻向界碑,滚烫的泪水沿着“中国”二字缓缓滑下。 

(文章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