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小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质量监测试卷

阅读

争做新时代好青年

    ①人类历史发展告诉我们:“时代的性格就是青年的性格,时代的精神就是青年的精神。”时代怎样,青年就怎样;青年怎样,时代发展和未来就怎样。

    ②中华民族复兴史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民族有所呼,青年必有所应;青年行,民族复兴必定行。

    ③勇当先锋、勇挑重担,是中国青年运动的突出特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刀光剑影、枪林弹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艰难困苦、千难万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对革故鼎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伟大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总是当仁不让、一马当先,响应在第一时刻、冲锋在第一阵列、奋战在第一梯队,书写了可歌可泣、光耀史册的青春篇章。

    ④支撑起大厦,要靠柱和梁。中华民族复兴事业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厦,中国青年则是这座大厦最重要的支柱和横梁。

    ⑤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当代青年要担当的是在高处“爬坡过坎、更上层级”的民族复兴使命。这种担当是在内外复杂环境考验下的担当,是在各种风险挑战接踵而至、风急浪高甚至惊涛骇浪冲击下的担当,若想轻轻松松、敲锣打鼓、自然而然达到奋斗目标、过渡到美好社会,是绝无可能的。

    ⑥冲锋号已吹响,青年要奋发。那些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的心态;那些“在快活三里歇歇脚”的心态;那些习惯于过太平日子幸福生活、永远长不大的“巨婴”心态,都是意志消沉、不敢担当的表现,都是与青春的特质、与当代青年的使命相违背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漫漫新征程上,广大青年要坚持“敢”字当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扛起新一代民族儿女如山的青春责任。

    ⑦____世界上从来没有轻轻松松就能取得的成就,没有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成功。只有“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⑧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青年义勇军、少年铁血队,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青年志愿者……一面面青年运动旗帜,都凝结和展示着各个时期中国青年不畏艰险、不怕苦难的吃苦精神。

    ⑨今天的青年,沐浴着新时代阳光雨露,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与前辈们相比,当代青年成长在物质更加丰裕的年代,过去那种经常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有很大可能一去不复返了。当代青年吃苦的表现形式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毫无疑问,吃苦精神的本质没有变,吃苦精神绝不能丢。

    吃苦,能够让人锻炼意志、强壮筋骨。从“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到“卧薪尝胆”“破釜沉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典故中,我们都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逆境考验人、锤炼人,一个人只有经受了苦难才能成长,经历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

    吃苦,能够让人历练能力、提高本领。因为勇于挑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海燕才得以“在怒吼的大海上高傲地飞翔”;因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战胜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师徒才“最终取得了真经”。毛泽东同志说,经过了长征,红军人数虽然减少了,力量却比以前更强,因为“留下来的同志是革命的精华,都是经过严峻考验的。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当万。”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新时代青年,请牢牢铭记李大钊的这段青春寄语,唱响新征程上“跃进、雄飞”“创造环境、征服历史”的新青春壮歌!

(有删改)

(1)、下列诗文或名句填在文中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语文老师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找到了下面的【链接材料】并放入文中,作为本文的论据,应该放在文章第几段后面最合适? ( )

【链接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井冈山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长征路上的“啃树皮、嚼草根”,延安时期的“住窑洞、开荒山”,解放战争时期的“小米加步枪”,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把炒面一把雪”,大庆油田建设中的“人肉水泥搅拌机”,红旗渠开凿中的“当代愚公”……无不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苦难辉煌。

A、第④段 B、第⑤段 C、第⑥段 D、第⑦段
(3)、第11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本文的语言既有生动活泼之处,又有严肃准确之处。请你分别列举一例进行说明。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给狗留个位置

张建忠

开学没几周,一位老师生病住院了。老校长找我商量让我接那位教师的语文课及班主任工作,我爽快地答应了。老校长很高兴,亲自把我送到教室。

老校长把我介绍一番后走了,我便接着上课。

一会儿,一声报告,门口探进一个小脑袋。

“请进!”我和蔼地说。一个虎头虎脑、矮个子、浑身脏兮兮的男孩儿溜到了座位上,班里哄堂大笑。

我这时才看清楚,有一只小狗摇着尾巴紧跟着颠颠进来了。我问是谁带来的,没有人理会。我试着轰走小狗,可是小狗对我龇牙咧嘴汪汪叫。我窘极了,于是试着环视一下教室,希望有同学出来解围,可是大家都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我给自己找个台阶说:“请同学下次不要再把小狗带进教室。我们继续上课。”

小狗也摇着尾巴来到那位迟到的男孩的座位旁,昂着脑袋望着小主人。

我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这些孩子们却在底下逗引小狗。小狗一会儿跑到这位同学的桌旁,一会儿又溜到那位的桌底下。男生笑嘻嘻的,胆小的女生一惊一乍的,班里乱了起来。

我生气了,指着那位男孩呼呼地说:“你看你,把狗带进班里,弄得大家还怎么听课?”“我又没带它来,是它自己跑来的。”男孩低着头,小声辩解。“那这次就算了,下次千万别带进班里来。”我语气缓和多了。“嗯……知道了。”男孩嗫嚅着。下课了,我很扫兴地走了。

接连几天,我上课时再没有学生把小狗带进班里了。

一天,我在上课,上次的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接溜进教室急忙把门关上。

 我一愣,正待说话。门动了一下,“别报告了,直接进来得了!”我一语双关。门又动了一下,“叫你进来,你怎么不进来呢?”我气呼呼打开门。吓了一跳,那条小狗大模大样地摇着尾巴颠颠地进来了。

那个男孩窜过去就去撵小狗,可小狗在同学们的座位底下钻来钻去,就是不出去。缓过神的我气得跑到男孩跟前,指着他说:“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我气呼呼地走了。

 不一会,我把老校长叫来了。老校长往门口一站,班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那个男孩也回到座位上低着头,小狗伸着舌头喘着气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径直走到小狗跟前,朝小狗一脚踢去,小狗哀哀狂叫,夹着尾巴往同学们的座位底下躲。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

老校长又拎着板凳做出砸的样子硬是把小狗赶出了教室。老校长批评了那个男孩,说他不该把狗带到班里影响老师上课。接着,又恨铁不成钢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说他们不尊重教师,说我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来给他们义务上课的,他们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孩子们都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老校长颤巍巍地走了,那个男孩趴在位置上抽泣……以后,我再上课时,没有发现那个男孩。难道是因为上次小狗的事吗?我有些愧疚。于是,我决定到男孩家家访,让他尽快来上课……

第二天,那男孩来到了班里,我把他的位置调得比别的孩子宽敞了许多,那条小狗静静地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巡视时,看到了小狗,气冲冲地闯进来。我拦住了老校长,老校长睁大了眼睛看着我。

“这个留守孩子太可怜了,唯一陪伴他的竟然是这条小狗……”我哽咽了。老校长动情地握着我的手说:“上次打小狗,我也不忍心,只是怕影响你上课。你能这样做,我很高兴,还有什么比给小狗留个位置更体现人性化教育呢?”(《中学语文教学》204.9)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崔 宇
      ①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而是越合适越好。可是很多家长固执地相信,抢跑是在为孩子争分夺秒。
      ②自然界万物都按照生长规律自然生长,适当施加外力可以促其生长,倘若施用外力不当,就很容易出现倒退甚至枯萎现象。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卡尔就是这样一个被毁的天才。少年卡尔在父亲的强迫下,每一分钟都要学习,一切与学业无关的兴趣爱好都被父亲隔在门外。最初,这样的教育取得了成就,卡尔8岁学习大学数学,11岁大学毕业。教授们预言卡尔会成为一名世界顶尖级数学家。父亲更是一心想他早日成名。然而不久,卡尔对数学再也提不起兴趣,再也不想动脑筋,再也不想思考问题。最后,曾经的天才做了办事员,远远偏离了他父亲的培养轨道。
      ③教育抢跑的不利影响不容忽视。抢跑将扼杀孩子的兴趣和智慧。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这对其成才是极为重要的。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如果家长只有望子成龙之心,但不讲究教子成才之术,结果只能事与愿违。
      ④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是一名画师,当幼小的徐悲鸿要求学画时,父亲温和地拒绝了:“要想成为一个画家,先要好好读书。”两年后,9岁的他才如愿以偿,开始从父习画,终成一代大师。对孩子的培养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这个规律为依据,先了解孩子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和所学知识水平,再谋求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方法。应该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孩子知识,培养他的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节选自《家长的革命》,光明日报出版社,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小题。

找回来的家乡

    巍峨的世界在地图册上浓缩得那么小,那么微妙。父亲在地图册上画了一个小小的深色的点,指着这蚂蚁大小的地方,说这是家乡的位置,好山好水就在这里。这地方闭上眼睛也能找到,不用在地图上找,一直藏在他心里。

    父亲说这也是我的家乡,是整个家族世代的根。听他说得那么肯定,我茫然了。出生在上海的我,想象不出“家乡”这个词会有力量,值得深情地念叨,因为它对于我是陌生、模糊的概念。

    暮春时节,父亲买了火车票,和我一起乘着绿皮火车去了沂蒙山。下了火车,他对着远处延绵的沂蒙山拜一拜,指着村口的两棵树说:“这是我小时候种的,现在还在,它们会比我活得长。”

    树上的喜鹊喳喳地叫起来,仿佛回应父亲。

    我们住在祖父的老屋里。老屋外观看着高大古旧,走进去感觉阴沉,神秘而肃穆。父亲是在老屋里出世的,祖父本人也生在老屋,住了80多年,直到仙逝在那里。

    老屋庇佑了家里几代人,被尊为福屋,无论多旧,家里人也不舍得拆除,最多是修缮。

    院子很方正,少许的树和少许散养的鸡和鸭,树杈上挂着小灯笼,为老屋增添了人间烟火味。院子占着高处,前面少遮拦,推开院门,放眼看去是田野和农舍,还有大摇大摆的走地猪。田陇上的很多小花次第开了,成群结队地享有花期的荣耀。大自然里的花朵和城里暖房里栽培的精致的按时开放的花不一样,粗放而倔强,不娇不宠,自妖娆,尽开颜。

    有庄稼人打扮的人,成群地从田野深处过来,他们的面目越来越清晰,这些是来老屋和父亲团聚的亲戚。

    和父亲沾亲带故的人有那么多,庞大的亲戚队伍,一些面庞、眼神、姿态、口音暗暗相合的人们聚会在一起,长的是北方人的脸型,说话是北方口音,行事是北方人的礼仪和思维,彼此热烈的感情,快把老屋点燃了。

    厨房里在煮大锅饭,用干柴和铁锅烧的饭,有让人松弛而愉悦的松枝香味。

    爸爸留来访的亲友吃饭,本家的婶子、嫂子们早从家里带来好吃的馍馍、小米煎饼。有的包了大个的茴香水饺,炸了萝卜丸子,有的杀了自家养的小鸡炖茄子,还有的做了拿手的肉饼和卤豆腐什么的。还有一道白菜炖肉,用一个新脸盆装,白菜是爷爷种的,猪是婶婶养大的,肉有白膘,切得厚厚的,炖菜里还放了山上采来的鲜蘑菇,普通的农家菜能鲜美到极点!桌子上有亲戚们带来的山菇、瓜果、栗子,真是一场盛大的百家宴。

    院子里到处是奔跑的小孩,有个呀呀学语的,猛吃猛喝,噎住了,被爸爸笑骂,哭起来了。黄色的黑色的狗,开心地钻在人堆里找好吃的。

    那一片喧闹,让我自豪,我从没见过那么热闹的,有面子的聚餐。我不会孤单了,即便独自在天涯海角,只要想一想在遥远的山里,有一个属于我的亲切家乡,还有那么多跟我沾着亲的人,就会增加胆气。

    火车开来了,我欢天喜地,感觉火车是甜的。亲戚们也来相送,把我们的到来看作一个节日。我对家乡的感情近了很多,努力记住了地图册上的父亲画的一个小黑点。纸上的故乡因为有了生动的人和人情,变了模样。

    火车开了,父亲这漂泊的游子,沉浸在忧伤中。载着他,带他离开家乡的火车,在他眼里会有特别难过和复杂的味道吧,和眼泪一样。

    我跟着父亲,越来越远地离开家乡,恍惚中,家乡成了一个女神,向我们伸出庇护心灵的羽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