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 , 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常。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水,下皆虚澄 , 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晃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入肺腑。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 , 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

(节选自明代沈周《记雪月之观》)

【注释】①霁:雪停放晴。②冱(hù):寒冷凝结。③虚澄:空虚清澈。④离离:历历分明。⑤栏楯(shǔn):栏杆。⑥呀:张大了口。⑦太素之乡:宇宙之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余一小舟         ②衣炉火

                ④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

(3)、【甲】文划线句采用①手法描写雪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组合,将辽阔的视野、寂静的氛围全都传达了出来;【乙】文写景运用了②修辞,写出月光与雪光相映,洁白无瑕,晶莹剔透。
(4)、同样是观雪,两位作者共同抒发了①之情;但张岱赏雪,还抒发了②的情感;沈周赏雪,则感叹对岁月沧桑、人生迟暮的悲哀。
举一反三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赖:依仗,依靠。②虎豹:像虎豹一样。③特:只、仅仅。④雄:首领。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⑥所以:……的原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 ,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节选自《史记·鸿门宴》)

注释:①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帮助刘邦建立汉朝。②樊哙(kuài):刘邦麾下战将。③项庄:西楚霸王项羽之弟,西楚名将。④沛公:即刘邦,西汉开国皇帝。⑤披:分开。⑥项王:即项羽,西楚霸王。⑦跽(jì):长跪。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而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跽。⑧彘肩:猪腿。⑨刑人:给人用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