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还地桥镇教联体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读书不觉已春深

李晓霞

    ①在很多人眼里,读书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但枯燥的事情若是放在春天里去做,也会变得无比地美妙起来。 

    ②古人有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春天里读书,对于喜欢读书的人而言,绝对是一种享受。捧一本书坐在春光里,让求知的目光在字里行间畅游,其情其景,自是妙不可言;春风习习,任思绪在书里书外飞翔,其姿其态,当属惬意无限。

    ③常听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年龄大了,再怎么读书都还是个记不住。而我想说的是,读书一定要有一颗纯粹之心,千万不要有任何的思想顾虑或精神负担。因为,书对一个人的塑造和改变,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个长期坚持读书的人,如久居花室的花匠,虽身染花香却并自知,但每当他从旁人面前经过时,人人都能闻到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幽幽花香。所以,读书只管去读就好。只要摒弃杂念、抱着修身养性的目的去读书,只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去读书,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饱学之士。

    ④还有朋友向我吐槽,说再怎么努力都写不出好文章,想写出一篇好文章简直比生个孩子都要困难。其实,文章不是光凭努力就能写出来的,它是书读多了之后的一个自然流淌;而读书又是个慢功夫,不可能出现看了几篇文章就能出口成章的神效,也不会收到读上几本书就能下笔如有神的奇果。读书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只要有了量的积累,必然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抱着“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去读书,总有一天能够“出口成章”“下笔有神”。而且,读万卷书后写出的文章,必然是字字珠玑、句句锦绣。

    ⑤读什么书、如何去读,是许多人经常困惑的问题。通常所说的读书,指的都是读古籍、读经典、读名著,而不是阅读那些鸡汤类的文章,也不是去读那些碎片式的文字,更不是拿着手机进行浅表性的所谓的阅读。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所涉人物)、通其典(所列典故)、解其事(相关事件),而不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浅薄。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延伸。

    ⑥热爱读书的人,总能从书中寻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且能获得生活的动力和前行的勇气。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身处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够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心态;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不管是身在幼年还是时至迟暮,也不管其年方几何,他的生命必然是“时时有诗意,处处皆春季”。 

    ⑦读书的好处很多,它可以让人变得很单纯、活得很快乐:可以让人精神独立、思想丰盈;还可以让人心胸更开阔、眼界更高远。读书也许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它可以让人避免很多是非,不至于陷入家长里短的泥淖中;它能让人在面对柴米油盐的俗常生活时,还能拥有风花雪月的高雅情怀……一人读书,塑造的是自身;人人读书,改变的是社会。

    ⑧有道是:书香绕身,不惧双鬓雪染;有书为伴,任其沧海桑田。

(选自《山西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用诗句为标题,使语言生动形象、新颖别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第②段描绘了春日读书的美好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第③段画线句是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书对人的影响是不知不觉的。 D、第⑦段画线句中三个“可以”后的内容顺序不能任意调整,因为三个句子之间存在着“生活——思想——境界”这样由浅入深的客观逻辑性,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2)、阅读全文,根据提示填空,完成对本文论述思路的梳理。

引出话题:在春天里读书

第①段:在春天里读书的感悟。

第②段:对“读书不觉春已深”的理解。

展开论述

第③段:

第④段:

第⑤段:论述应该读什么书,如何去读的问题。

第⑥段:热爱读书的人就会热爱生活。

第⑦段:总论读书对自身的好处,同时拓展对社会的益处

深化论点

第⑧段:

(3)、请为下面语段横线处选择一组恰当的词语( )

喜好读书的人,得意时,总能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正面____自己;伤怀处,也不忘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进行自我____。

A、激励 开解 B、激发 开解 C、激励 辩解 D、激发 辩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最缺底线

文/易中天

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都会发生。比方说,腐败变质的食品,也敢卖;还没咽气的病人,也敢埋;自己喝得五迷三道,那车也敢开;明明里面住着人,那房也敢拆。还有“共和国脊梁”这样的桂冠,也敢戴,全不管那奖多么野鸡,多么山寨。

于是冲突迭起,于是舆论哗然。不是“当惊世界殊”,是“世界当惊殊”──怎么会有这种事?怎么会这样?

奇怪并不奇怪,不奇怪才怪,因为突破的都是底线,比如“恻隐之心”,比如“敬畏之心”,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比如“杀人偿命,借债还钱”。这些原本都是常识,却被丢到九霄云外。被严令禁止的“毒奶粉”,自然会重现江湖。

可见,底线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底线,企业就会弄虚作假,学者就会指鹿为马,裁判就会大吹黑哨,官员就会贪赃枉法,警察就会刑讯逼供,法院就会草菅人命。从这个角度说, 底线就是生命线。

人类为什么要有底线?为了生存。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任何人,都不能一个人活在这世界上。所以,只有让别人生存,自己才能生存;让别人活得好,自己才活得好。希望所有的人都活得好,甚至为了别人的生存放弃自己的利益,这是“境界”。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不侵犯别人的利益,不破坏社会的环境,这是“底线”。其中,通过立法程序明文规定下来的,是“法律底线”;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大家都共同遵守的,是“道德底线”;各行各业必须坚守的原则,比如商家不卖假货,会计不做假账,医生不开假药,是“行业底线”和“职业底线”。境界不一定人人都有或要有,底线却不能旦夕缺失。因为底线是基础,是根本,是不能再退的最后一道防线。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防线失守,全盘崩溃。

中国人从来就有底线。做生意,明码实价,童叟无欺;做学问,言之有据,持之有故;做官,不夺民财,不伤无辜;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正是靠着底线的坚守,中华民族虽历尽苦难,中华文明却得以延续。

要想守住底线,必须不唱高调。因为那些“道德高标”,比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甚至是大多数人做不到的。做不到,又必须做,就只好做假。道德做假一开头,其他的造假就挡不住。假烟、假酒、假合同、假学历,就都来了。当下中国缺底线,这是重要原因。或者说,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就是八个字——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选自《杂文选刊》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敢于“重新站起来”

李震 史学强

    ①遭遇失败,“重新站起来”才是正确选择。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寻“重新.站起来”的前进方向。

    ②19岁的轮滑运动员秦雨晴身着“敦煌飞天”彩衣,在浙江丽水举行的全国自由式轮滑锦标赛中,以出色的发挥夺得轮滑花式绕桩(成年女子组)冠军。在谈及自己成功的体会时,她说:“失败一次没有关系,重要的不是有没有失误,而是有没有重新站起来。”

    ③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每个人的人生“必修课”。然而,面对失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只想求稳,因为害怕失败便拒绝尝试,自然与成功无缘;有的人虽然勇于尝试,却在经历几次失败后变得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最终半途而废;还有的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在一次次失败中咬牙冲锋,最终取得

成功……选择不同,结果千差万别。遭遇失败,“重新站起来”才是正确选择。

    ④“重新站起来”说起来不难,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需要有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成功者之所以能在人生道路上行稳致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始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坚韧顽强的意志从容应对失败。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的过程中,经历了190次失败,但她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不抛弃、不放弃,最终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没有千锤百炼锻造不出好钢,不经过挫折磨砺成不了良才。失败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待失败缺乏良好心态。如果因为一时失败就开始自我怀疑、丧失斗志,那么必然难有所成。所以,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心态,勇于在失败面前吹响“冲锋的号角”。

    ⑤“重新站起来”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明确的前进方向。有人说,一个善于分解失败并及时提炼经验、总结教训的人,往往是离成功最近的人。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找寻“重新站起来”的前进方向。很多时候,失败就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从失败中找到这笔财富。因此,当我们不断尝试却仍屡屡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而要努力发挥失败的最大价值,深刻反思总结,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方向、改进方法,让这一次的失败成为下一次成功的“营养剂”,做到打一仗、进一步,吃一堑、长一智,如此方能为下一次冲锋积蓄起足够的力量。

    ⑥“重新站起来”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淬炼过硬本领。只有在自己能力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更加从容不迫地对待失败,才有能力“重新站起来”。因此,我们应把一时的失败看作是提升本领、锤炼意志的时机,以“不服输”的斗志、“不怕苦”的韧劲、“不懈怠”的恒心,努力补足自身短板弱项,不断增强自身本领,将失败的“坎”转化为下一次冲锋的“梯”。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地“重新站起来”,才能以更丰富的经验、更有力的行动收获最终的成功。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