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验收考试试卷

阅读《共享成果, 更要有独创》, 回答小题。

共享成果,更要有独创

陈丹

共享是时代的福利,不是时代的专利。正如美文可共享而思考不能,美图可共享而体验不能,时装可共享而匠心不能,科技成果可共享但核心技术不能。所以,在共享成果的同时,青年更需要独创。

独创要有兴国之志向。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兴国志向是指引人生的方向,是独创的精神支柱,也是建功立业的保证。“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有崇高志向的人,任何艰难都不能羁绊他前行的脚步,任何诱惑都不能迷其心志。钱学森、于敏、李四光等大批科学家年轻时志在振兴国家,主动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把智慧和汗水献给贫弱的祖国,为国力的强盛做出卓越贡献;袁隆平年轻时心忧百姓饥馑,扎根艰苦农村,培育优质良种,使粮食产量不断增长。①现在更多青年成为各领域敢于独创的领军人,核动力研发设计骨干团队608人,青年占64%;航天科工集团总指挥和总设计师、总研究师,40岁以下人员占30%.胸有振兴国家之志向,才能成为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我国科技才有独创之发展。

独创要有卓远之见识。学家贝里奇曾言:“青年的敏感和独创精神,一经与成熟科学家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就能相得益彰。” ②科技文明,是前人行动和智慧凝结所成,我们青年不能依赖共享,疏于独创,应该站高望远,汲取经验,有独创之远见和行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一群研究生洞察科技发展,在人工智能研究基础上,融合古典文化,研制出会写诗的机器人“九歌”:耶鲁骄子秦玥飞带着西方经济学知识飞回中国农村,独创性地发起黑土麦田公益计划。量子卫星的发射,互联网的发展,5G 尖端技术的领先等,也都是有远见和独创的结晶。具有独创精神的青年们,基于本土,着眼未来,格局高远,让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

独创要有抗挫之勇气。国家要发展,科学要进步,必须要有核心技术和尖端产业,这是等不来、讨不来、买不来的,需要我辈青年承前启后,勇于独创。而独创的道路充满无数坎坷和挫折,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和不惧失败的勇气方能达到目标。“青年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当今能在独创博弈中做先锋的并非少数,长沙理工大学研究生邹勇松发扬独创精神,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提交了“共享打印机”等6项专利和软件授权的申请。刘慈欣《三体》的科幻构建,郭帆《流浪地球》的影视呈现,经过重重挫败,让中国在科幻领域又登上一个台阶。畅游月宫之“嫦娥”,深潜大洋之“蛟龙”,北斗卫星之组网等闪亮出世,无不凝聚着青年抗挫的智慧和汗水。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我们青年不能只安享时代文明成果,而要有志向,有远见,有勇气,发扬独创精神,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为国家担当重任。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里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3)、文章认为青年人需要什么样的独创精神?
(4)、文章为什么认为“独创要有兴国之志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

蝌蚪

    ①美国风俗画画家安娜·玛丽·罗伯森·摩西,人称“摩西奶奶”,从古稀之年开始自学画画,共创作1000多幅画作,被当做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杰出代表。“任何人都可以作画”,摩西奶奶这样说过,“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作画。”“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②摩西奶奶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去追求心中的梦想,不管年龄多大,开始得多晚,都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丰盈人生。

    ③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在《酬乐天咏志见示》中写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说,不要说日暮时分已晚,撒出的晚霞仍映红了整个天空。人生也是如此。唐代诗人李商隐曾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慨叹时光已逝。近人吴兆江反其意而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作家朱自清曾特意将这两句诗抄写下来,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以此自策。

    ④可以拿来例证的名人数不胜数。画家齐白石年轻时做过木匠,后来学画,中年以后“衰年变法”,“扫除凡格总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十载关门”终于成就一代国画名家。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屡次考科举不中,便在家乡路口设茶食,供路人享用的同时,也记录下各种奇闻轶事,经艺术加工后创作成小说,写就《聊斋志异》,他曾写过一副对联:“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以此激励自己……

    ⑤“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封辞职信中的话红遍网络。这世界的广阔,不仅是指外在的物理空间,更是指有着内心丰盈的精神空间。这世界不仅有眼前的风景,更有辽远的景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生活的丰富多彩,正如自然的五光十色,“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莫负好时光,莫负此生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不但会收获心灵的满足、梦想的实现和事业的成功,而且会收获幸福的生活、美好的未来和丰盈的人生。

    ⑥是的,追求的后面没有句号,人生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你听从内心的召唤,勇于迈出第一步,人生的风景就永远是新奇的、美妙的。请好好珍惜你自己的每一天吧,因为对每个人来说,你在世的这一天,都是你今后所有日子中最年轻的一天。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5月3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始终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

    ②从精忠报国的岳飞、留取丹心照汗寺的文天祥,到拒倭寇于海外的戚继光,打败殖艮名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从抗口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张思德,刘胡兰和“狼牙山五壮一”,到抗美拔朝的邱少云、黄继光:从社会十义建设时期的需锋、干计真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孔繁森、袁降平,再到新时代的航天英雄群体、维和部队群体……无数英雄构筑起民族精神的万里河山,让中华民族能够始终屹立不倒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曾几何时,历史虚无主义盛行,在有些人眼里,一心为公,舍生取义的烈十成了“傻”的代名词、“假”的同义语;还有人犯嘀咕,董存瑞要炸的碉保没有了,黄继光要堵的枪眼没有了,无私无畏、浴血牲牺这些品质还有用武之地吗?这样的论调,肆意歪曲历史,亵渎英雄烈士,既歪曲人众认知,又伤害公众情感,是不可取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国家和人民永远尊荣、铭记英雄烈为国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牺牲和贡献”,为全社会注入新时代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强劲正能量,中华民放才能傲立于世界民放之林。

    ④崇尚英雄才精忠报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只有高举英烈们传递过未的火把,实干创新,用自己的奋斗为新时代的中国增光添彩、书写属于自己的“英雄故事”,民族复兴才不再是一个梦。

(文/乐兵,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的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的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的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的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地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棵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学生的精神

陶行知

    ①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中国“四书”上有两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的精神的先决问题。

    ②现在开始来讲学生的精神了。学生的精神大约分为三点。

    ③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了一个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

    ④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了裁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么,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必使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还怎样讲改造社会?所以我们要改造社会,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改造社会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导改造社会,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⑤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绝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

    ⑥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