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下面是奇奇组负责搜集到的有关“军人之生活”的文章,请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惦念一片绿

高满航

    ①将要熄灯时,班长才回到宿舍。他变戏法一样,不知从哪里弄来十多根绿油油的黄瓜,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鲜嫩的黄瓜,祛暑解乏,一人一根。”

    ②列兵咬一口,鲜嫩脆香,觉出这明显是刚从蔓上摘下来。列兵惊奇:“这是从哪里摘来的黄瓜?”

    ③“明天带你去,一看便知。”班长笑着对他说。

    ④列兵好奇得很,不明白在这个只养得活梭梭树的干旱荒漠里,怎能长出如此鲜嫩的黄瓜?

    ⑤这天,结束训练时,夕阳尚未完全落山。“去不去?”班长笑问。“去。”列兵喜滋滋回应,他一直在等着班长呢。“走。”班长出了宿舍后直奔厨房。班长挑了两桶厨房攒下的废水正往外走。列兵赶忙去接扁担,对班长说:“我来我来。”班长努努嘴对列兵说:“你的在那边。”列兵扭头,看见洗漱池边装满水的两只铁桶。铁桶里的水是战友们洗漱完的废水经过滤后存下来的。

    ⑥挑着两桶水走在沙地上真是艰难,落地时脚后跟陷在沙里,起脚又换成脚尖戳进沙里,才走出几十米,列兵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⑦班长似乎不是跟列兵走在同一条路上,他随着肩上的担子有节奏地一起一落,走起来让人感觉轻松又麻利,很快就把列兵甩在了身后。

    ⑧“就在这里。”班长打开了手电筒。

    ⑨列兵看到,灯光下是四面残缺不全的土墙,铁丝对拉在土墙顶部,算是做了个屋顶,上面罩了一层塑料膜,像是一座简易的蔬菜大棚。

    ⑩“黄瓜在这里活得成?”列兵迫不及待地走进大棚。

    ⑪“咱们能在这里扎下根,咱们种下的菜肯定也能活。”

    ⑪班长跟在后面给列兵打光。列兵看到,空间狭小的大棚里只有四行菜,每行约五六米,大概也就十来株。除了黄瓜外,还有一行西红柿,一行豇豆,一行茄子。在电筒的光照下,四行菜和它们的四行影子根挨着根,就像八队整装待命的士兵。

    ⑬“慢点,可千万别踩着了。”列兵弯腰往里走的时候,班长急忙叮嘱。列兵顿时紧张起来,不时看着脚下,就像他踩着的不是菜地,而是地雷阵。他也惊喜,在这干旱的荒漠里,竟真就长出了嫩绿的蔬菜。

    ⑭列兵在大棚外面舀水递给班长,班长猫着身子在里面浇。班长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仿佛每一株菜都是襁褓中的婴儿,需要他无微不至的呵护。

    ⑮“走吧,回。”班长担着空桶走在前面。

    ⑯列兵把不舍的目光从菜地里收回,挑起空桶紧跟在班长身后。班长大踏步走在前面,列兵紧跟着他投在月光下晃动的影子。那一小片盖着白色塑料膜的蔬菜大棚早已不见了踪影,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仿佛那里藏着他心心念念的宝贝。列兵的家在南方,19年的人生里,他从未如此惦念一片绿色。

    ⑰“加快速度。”班长在前面催了。“哎——来了。”列兵匆忙回应。

    ⑱班长已经超出他五六十米。列兵不得不收回对大棚里那片绿色的惦念。他跑步去追班长,空水桶晃动的“吱扭扭”声在荒漠里分外响亮。

(文章有删改)

(1)、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请根据内容梳理并填空。

惦念一片绿

起因

,列兵想明白其中原因。

经过

列兵跟随班长,

结果

班长担着空桶,列兵

(2)、第⑭段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班长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班长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④段可以删掉,不影响文章大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4)、挑战题:文章中提到“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如果此时你是列兵,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你的心理活动。

那一小片盖着白色塑料膜的蔬菜大棚早已不见了踪影,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仿佛那里藏着他心心念念的宝贝。

温馨提示:可以从惦念蔬菜是否安稳生长、蔬菜在荒漠生长的启示等方面想象哦。

举一反三
[读书明智]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与书结缘

周国平

①我此生与书有缘,在书中度过了多半的光阴。上小学的时候,在老师的号召下,班上同学把自己的图书凑集起来,放在一只箱子里,办起了一个小小图书馆。我从中借了一本书,书中有趣的内容让我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本书,不管是否读得懂,都使我神往。

②小学刚毕业,拿到了初中的准考证,听说凭这个证件就可以进到上海图书馆的楼内,我喜出望外。整个暑假,我几乎天天坐在上海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看书。这是知识的圣殿,我为自己能够进入这个圣殿而自豪。

③我渴望收集自己所喜欢的书,于是养成了买书的爱好。

④初中三年级时,我家搬迁,从家到学校乘电车只花四分钱,走路要用一小时。父亲每天只给我四分钱的单程车费,我连这钱也舍不得花,总是徒步往返。因为我心里惦记着这一段路上的两家旧书店,便以目不旁视的气概勇往直前。这两家旧书店是两座精神灯塔,我每次路过必进。如果口袋里的钱够,就买一本我看中的书。

⑤读高中时,我住校,从家到学校往返票价五角。我每两周回家一次,父亲每月给我两元钱,一元乘车,一元零用。这使我在买书时仿佛有了财大气粗之感,为此总是无比愉快地跋涉在十几公里的路上。

⑥不过,虽然我酷爱读书,却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始终是在黑暗中摸索。

⑦直到进了北京大学,在郭世英的影响下,我才开始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一开始是俄国文学,接着是西方文学和哲学,一发而不可收。我永远感谢我的这位朋友,在我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他做了我的引路人,把我带到了世界文化宝库的大门前。

⑧那一年我十七岁,在我与书结缘的历史上,这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人一旦走进宝库,看见过真正的珍宝,他就获得了基本的鉴赏力,懂得区分宝物和垃圾。在那以后,我仿佛逐渐拥有了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 , 本能地排斥那些平庸的书,不肯再为它们浪费宝贵的光阴。

⑨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

⑩我的经验告诉我,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直接与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选文有删改)

课外阅读,提升能力。

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孩子跌倒了,趴在地上哭叫着,年轻的母亲似乎无动于衷,板着面孔,用严厉的目光盯着趴在地上的孩子。正巧我路过,上前要扶起那孩子。那母亲果断地说:“不,不,让他自己爬起来!”

我仔细一“咀嚼”,始得醒悟:这位年轻的妈妈如此这般,大概是出自对人生的体验吧。

人生是一个过程。好像上苍有意为难人,在人生的全过程中,绝无平坦大道可走。坎坷,荆棘,困难,这一切都与人生为伴。人要生存,要发展,就不可避免地要同困难交锋,要与挫折抗争。这是对人的信念、意志与毅力的考验。敢于交锋与抗争者,即使跌倒了,也会爬起来并最终成为命运的主人和事业上的成功者。一个从小娇生惯养、溺爱过度的孩子,长大之后决不会有什么意志力,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容易跌倒;跌倒之后也是很难爬起来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些从小历经“摔打”的人,他们直面人生,深谙(ān)人生的底里,虽百折而不回,履艰险而不惊。

不过,像这位年轻妈妈那样待孩子的不是很多,而娇惯、溺爱孩子却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视孩子为“小皇帝”的家庭不胜枚举。许多刚入托儿所(或幼儿园)的三四岁的孩子,食不善用筷,穿不会动手。做父母的有谁不爱自己的子女?需要界定的倒是:什么是爱?怎样才算爱?溺爱不是爱,而是一种害。有些中老年父母意识到这一点了,但已为时过晚。

那个跌倒的孩子终于自己爬起来,跑到妈妈近前。妈妈欣喜地笑道:“对,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往前走。”年轻的母亲,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

课外阅读

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六年级,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子!”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什么忙呀?”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没有时间,小樱子来帮帮老师好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花、丁香花、凤仙花······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一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

“好看吗?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道。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锈得连边都没有了。“一盆花,        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说。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大学毕业后,她参加了一家著名企业的招聘,有幸进到最后的面试。面试时,主考官突然问道:“作为翻译,仪表是十分重要的,请问你如何看待自己的残疾?”

她坦然一笑,从容谈起为朱老师浇花的经历。最后,她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记着老师对我说过的那句话,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而我自己想说的是,决定一个人的,是他的心,而不是他的外貌。”话音刚落,掌声便响了起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冰心)

①我常想,假如我不识得字,这病中一百八十天的光阴,如何消磨 得下去?

②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我【A】____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在我手里,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

③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

④的文字工具,并不锐利,而我所看到的书,又多半是很难攻的。但即使我读到的对我是些不熟习的东西,而“熟能生巧”,一个字形的反复出现,这个字的意义也会让我猜到一半。

⑤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后来读《聊斋志异》,有一次因为我在澡房里偷看,把洗澡水都凉透了,母亲气得把书抢过去,撕去了一角,这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书上站起来了! 看得我入迷,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B】____了。

⑥再大一点,我又看了两部“传奇”,那时我就会比较着读,如《再 生缘》《天雨花》等,都是女作家写的,七字一句的有韵的故事,中间也夹些说白,书中的主要角色,又都是很有才干的女孩子。如《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天雨花》中的左仪贞。故事都很【c】    ,最后还是大团圆。但这些书看过印象也并不是很大。

⑦与此同时,我还看了许多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也就是《大卫 ·考伯菲尔》,我很喜欢这本书,常常被原作的情文所感动。我记得当我反复地读这的时候, 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那里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D】____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掰我手里母亲给我当点心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我自己是幸福的!有时被母亲看见了, 就说:“你这孩子真奇怪,有书看,有东西吃,你还哭!”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这一段奇怪的心理,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温馨提醒:文章较长,先一气呵成完成第一遍默读,再根据问题默读文章。

带着感激上路

上初三时,我常常迟到。我的迟到与羊有关。每天上学时,我都先把羊从家里请出来,请到沟旁河堤上草儿丰茂的地方。羊在那儿静静地吃草,我在学校认真读书。

老师对我说:“你成绩这么好,考上重点高中是十拿九稳的事,你不该把心思放在羊身上。”

我诉苦:“不喂羊,我考上高中后从哪里弄学费?”

后来,我的羊丢了,丢在河滩上,我一连找了两天也不见羊的影子。我哭成个泪人 , 为我那即将下崽的羊,为我那捉襟见肘的家。

羊丢了,我还继续努力读书。7月,我如愿地领到了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看到背弯如弓的父母,我的心碎了。对这个穷家来说,一千多元的学费无疑是个天文数字。静夜,母亲痛苦地哀号起来。第二天,村里人踢破了我家的门槛:有送三元五元的,有送十元八元的。①母亲枯皱的脸笑成怒放的秋菊,背弯得更像张弓了。

A批注:句①中写母亲的“脸笑成秋菊”,是因为 ____“背更像弓”,是因为 ____。

麻叔也来了。麻叔已经四十多岁了,因为他脸上麻子多头发稀,虽然有一身蛮力,上山能打猎下河会捉鱼,可四十多岁了仍是光棍一条。麻叔就抱着过一天少两晌的念头只求混个一日三餐。看到村中的瘸子从山外买回个媳妇儿,麻叔这才抖擞精神养了一大群羊,想把羊养大后卖了也从山外买个媳妇儿。

麻叔蹲在石墩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母亲在一旁耐心陪着。后来,麻叔颤抖着手从贴身衣袋里摸出一沓皱巴巴的票子,扔下就走。

B批注:句②中麻叔抽烟时,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写一写麻叔的心理活动。

____

母亲撵到街上,将钱塞给麻叔:“孩子上学是需要钱,但不能花你买媳妇儿的钱。”

麻叔瓮声瓮气地说:“这钱本来就该是你们冢的,我喂的羊中个头最大带着四只羊羔的大黑就是你们家的,我偷了你们家的羊。”

母亲笑道:“别骗我,我家的羊毛色纯白,而大黑毛纯黑,大黑怎会是我家的羊?”

麻叔颤着声说:“实话告诉你,我用灶灰将你家的羊染成了黑色。大嫂,咱村老几辈有在县城上学的吗?孩子考上学不容易,你就让他上学吧!”

麻叔披着褂子大踏步走了,母亲仍握着钱呆愣愣地站着。

深夜,我们早已睡下了,突然传来了怯怯的敲门声。父亲开门一看,是村里的来彬。来彬勾着头蹲在地上,像个受审的犯人。父亲扔给来彬一支烟,他慌乱接住,点燃,闷头抽烟,烧到嘴才将烟头扔掉。来彬小声嗫嚅道:“大救,你家的羊是我偷杀的,卖了八十块钱,我给你送钱来了。”

站在一旁冷眼旁观的母亲说:“那是只母羊,怀了羊羔,你不该在芦苇荡里把它杀掉。”

来彬惊愕万分地问:“大婶,你全都知道?”

母亲喟然一叹:“你家媳妇儿躺在床上治病需要钱,我知道了又能怎样?”

C批注:母亲知道了,却没有去找来彬,是因为____,从中可以看出母亲 ____。

父老乡亲终于凑齐了我的学费。上路时,我泪水滂沱 , 不止一次地向前来送行的父老乡亲深深地鞠躬……

(选自《小小说月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