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过关检测试卷

下面是奇奇组负责搜集到的有关“军人之生活”的文章,请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惦念一片绿

高满航

    ①将要熄灯时,班长才回到宿舍。他变戏法一样,不知从哪里弄来十多根绿油油的黄瓜,兴奋地招呼大家:“快来,鲜嫩的黄瓜,祛暑解乏,一人一根。”

    ②列兵咬一口,鲜嫩脆香,觉出这明显是刚从蔓上摘下来。列兵惊奇:“这是从哪里摘来的黄瓜?”

    ③“明天带你去,一看便知。”班长笑着对他说。

    ④列兵好奇得很,不明白在这个只养得活梭梭树的干旱荒漠里,怎能长出如此鲜嫩的黄瓜?

    ⑤这天,结束训练时,夕阳尚未完全落山。“去不去?”班长笑问。“去。”列兵喜滋滋回应,他一直在等着班长呢。“走。”班长出了宿舍后直奔厨房。班长挑了两桶厨房攒下的废水正往外走。列兵赶忙去接扁担,对班长说:“我来我来。”班长努努嘴对列兵说:“你的在那边。”列兵扭头,看见洗漱池边装满水的两只铁桶。铁桶里的水是战友们洗漱完的废水经过滤后存下来的。

    ⑥挑着两桶水走在沙地上真是艰难,落地时脚后跟陷在沙里,起脚又换成脚尖戳进沙里,才走出几十米,列兵已经累得气喘吁吁。

    ⑦班长似乎不是跟列兵走在同一条路上,他随着肩上的担子有节奏地一起一落,走起来让人感觉轻松又麻利,很快就把列兵甩在了身后。

    ⑧“就在这里。”班长打开了手电筒。

    ⑨列兵看到,灯光下是四面残缺不全的土墙,铁丝对拉在土墙顶部,算是做了个屋顶,上面罩了一层塑料膜,像是一座简易的蔬菜大棚。

    ⑩“黄瓜在这里活得成?”列兵迫不及待地走进大棚。

    ⑪“咱们能在这里扎下根,咱们种下的菜肯定也能活。”

    ⑪班长跟在后面给列兵打光。列兵看到,空间狭小的大棚里只有四行菜,每行约五六米,大概也就十来株。除了黄瓜外,还有一行西红柿,一行豇豆,一行茄子。在电筒的光照下,四行菜和它们的四行影子根挨着根,就像八队整装待命的士兵。

    ⑬“慢点,可千万别踩着了。”列兵弯腰往里走的时候,班长急忙叮嘱。列兵顿时紧张起来,不时看着脚下,就像他踩着的不是菜地,而是地雷阵。他也惊喜,在这干旱的荒漠里,竟真就长出了嫩绿的蔬菜。

    ⑭列兵在大棚外面舀水递给班长,班长猫着身子在里面浇。班长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仿佛每一株菜都是襁褓中的婴儿,需要他无微不至的呵护。

    ⑮“走吧,回。”班长担着空桶走在前面。

    ⑯列兵把不舍的目光从菜地里收回,挑起空桶紧跟在班长身后。班长大踏步走在前面,列兵紧跟着他投在月光下晃动的影子。那一小片盖着白色塑料膜的蔬菜大棚早已不见了踪影,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仿佛那里藏着他心心念念的宝贝。列兵的家在南方,19年的人生里,他从未如此惦念一片绿色。

    ⑰“加快速度。”班长在前面催了。“哎——来了。”列兵匆忙回应。

    ⑱班长已经超出他五六十米。列兵不得不收回对大棚里那片绿色的惦念。他跑步去追班长,空水桶晃动的“吱扭扭”声在荒漠里分外响亮。

(文章有删改)

(1)、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请根据内容梳理并填空。

惦念一片绿

起因

,列兵想明白其中原因。

经过

列兵跟随班长,

结果

班长担着空桶,列兵

(2)、第⑭段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班长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班长每浇一株菜的时候,都轻轻地捋起底部的叶子,让水恰到好处滴在根部,每株菜不多不少,正好一瓢水,浇完菜之后,班长又小心翼翼地理好根部的叶子。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④段可以删掉,不影响文章大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4)、挑战题:文章中提到“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如果此时你是列兵,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你的心理活动。

那一小片盖着白色塑料膜的蔬菜大棚早已不见了踪影,列兵却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回头去望,仿佛那里藏着他心心念念的宝贝。

温馨提示:可以从惦念蔬菜是否安稳生长、蔬菜在荒漠生长的启示等方面想象哦。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古代文人的雪中雅趣

ㅤㅤ①大雪纷飞的冬天,古代文人常常会做许多浪漫的事,他们观雪饮酒、踏雪寻梅、煮雪烹茶……既优雅又有趣。

ㅤㅤ②明人张岱曾在下雪天到西湖湖心亭赏雪,他在《湖心亭看雪》中写道:“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崇祯五年十二月的一个晚上,住在西湖边的张岱逸兴大发,划着小船前往湖心亭看雪,到了湖心亭后发现已有两人在围炉煮酒。这两人看到他后非常高兴,颇有幸逄知己之乐。

ㅤㅤ③其实早在宋代,赏雪玩雪就已经成为市井流行的冬季户外活动。吴自牧《梦粱录》载:“考之此月,虽无节序,而豪贵之家,如天降瑞雪,则开筵饮宴,壕雪狮,堆雪山,以会亲朋,浅斟低唱,倚玉偎香。或乘骑出湖边,看湖山雪景,瑶林琼树,翠峰似玉,画亦不如。”南宋时期,临安(现杭州)下雪时,人们除了在家中筵邀朋友外,还爱到西湖玩雪船。周密《武林旧事》载:“禁中赏雪,多御明远楼,后苑进大小雪狮子,并以金铃彩缕为饰,且作雪花、雪灯、雪山之类,及滴酥为花及诸事件,并以金盆盛进,以供赏玩。”人们所塑雪狮子,用金铃彩缕作装饰,极其讲究。

ㅤㅤ④雪天,“踏雪寻梅”亦是古人喜欢的风雅活动。唐代诗人孟浩然经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冬天梅花怒放,诗人诗兴大发,于是骑驴冒雪出行,一边寻梅吟诗,一边呼唤书童引路,二人走到深山老林里,赏梅花、喝茶、弹琴。

ㅤㅤ⑤爱梅爱得如痴如醉的北宋诗人林和靖,终生不仕不娶,隐居于西湖中的孤山,种梅养鹤,成语“梅妻鹤子”由此而来。他有一座小庄园,种植了不少梅树。每年冬天梅花怒放时,清香弥漫,他便从早到晚流连在梅树之间,饮酒、作诗,怡然自得。他在《山园小梅二首》中写道:“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ㅤㅤ⑥雪为煮茶的上品之水,煮雪烹茶一直是古人的风雅之举。唐代诗人白居易烹茶最爱用雪水,他曾写道:“吟咏霜毛句,闲尝雪水茶。城中展眉处,只是有元家。”宋代诗人陆游亦有《雪后煎茶》:“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明代高濂在《扫雪烹茶玩画》中说:“茶以雪烹,味更清冽,所为半天河水是也。不受尘垢,幽人啜此,足以破寒。”掬一捧无瑕白雪倾入釜甑,万籁俱寂中听水沸,闻缕缕茶香冲淡浮尘,恍觉时间静止。

ㅤㅤ⑦在《红楼梦》中,妙玉招待黛玉与宝钗喝“体己茶”,黛玉问:“这也是雨水煮出来的?”妙玉说:“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把梅花上的雪收集封存起来,藏在地下,用这样的雪煮茶喝,不仅令人清心悦神,还有淡淡的花香味儿。

请认真阅读《扶》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①外地出差,我在林荫道上散步,当我从一个拄拐杖的老太太身边路过时,只听“咣当”一声,拐棍滚落地上,老太太倒在了我的左脚边。

②我刚想伸手扶一把,许多因扶摔倒老人而惹上麻烦的镜头,便马蜂一样向我涌来。就在几个月前,丈夫工作出了点问题,不但受到处分,还被冤枉赔了几十万元,家境就这样陷入困境。而眼前这位倒下的老人,扶吧……可不扶……

③“阿姨,你是不舒服吗?”我想救老人,却不敢去碰她。

④老人家勉强点了点头。我便喊起来:“快来人啊!这位阿姨身体不舒服。”

⑤这时,前面漫步的几位老人已赶过来。有人说,她这是心脏病犯了,得赶紧吃药。我一听,慌忙地从口袋取出速效救心丸喂给地。

⑥这速效救心丸对我晕车很有缓解作用。久而久之,每出远门,便总备着它。我刚喂老人吃下药丸,就有一位老先生说:“她脖子上不是有钥匙和电话号码吗?还是给她家人打个电话好些。”

⑦我想也是。打通电话,是个中年男子接的,是阿姨的儿子。他说他这就过来。大概几分钟的样子,老人精神好多了,看来不再有生命危险。我小心扶她到不远处的长条椅上坐下,正要离开,她却一把攥紧我的手嚷起来。她的舌头已不当家,透过含糊不清的声音,我听出她在喊:“你不能走,你得等我儿子来!”

⑧天哪!我刚救了她的命,她就来讹我?我的家庭刚遭困境,如果再被讹一把…情急之下,我用力一拧胳膊,挣脱老人,拔腿就逃。

⑨后来,老人的儿子打来电话,我赶紧关机。回到家,为了保险起见,我换了新号。

⑩半年后,因为为钱紧,无力出书,多亏一帮文友,为我搞了募捐出书的宣传活动。宣传海报刚贴出不久,就有个中年男人给我打来电话。他说:“嘿,我还是找到你了吧?”

⑪我的心不由咯噔一下,顿时感觉索命的无常来到了眼前。中年男子欣喜地笑着说:“你忘了,我母亲摔倒的事,你怎么跑了呢?”

⑫我啪嗒挂掉电话,愤愤地想:“明明我做了好事,为什么要这样对我?”心口砰砰地跳着,正要关机,对方却发来短信:我已经了解你的全部情况,姓名、年龄、家庭住址…

⑬我的手不住地发抖,拨通电话问他:“你到底想怎样?”

⑭他依然欣喜地笑,说:“当初,我妈犯病倒在地上,你冒着风险给她喂药,扶她到椅子上休息,如今,你出书经济有困难,我怎么能不扶你一把,完成你的心愿呢?”

⑮我仰望苍天,不知为什么就流出两行热泪。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踢毽子

汪曾祺

我们小时候踢毽子,毽子都是自己做的。选两个小钱,大小厚薄相等,轻重合适,叠在一起,用布缝实,这便是毽子托。在毽托一面,缝一截鹅毛管,在鹅毛管中插入鸡毛,便是一只毽子。鹅毛管不易得,把鸡毛直接缝在毽托上,鸡毛根部用线缠缚结实,使之向上直挺。鸡毛须是公鸡毛。我们那里养公鸡的人家很多,入了冬,快腌风鸡了,这时正是公鸡肥壮、羽毛丰满的时候。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有时是明着跟人家要,有时趁没人看见,摁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一两只足以自豪的毽子。

②我们这里毽子的踢法花样很多,主要有“盘、绷、拐、磕”四种。“盘踢”是向内摆动小腿,用踝关节内侧踢毽子,使其在空中旋转。“绷踢”是指大腿向前抬起,脚背将毽子向前踢出,使其在空中直线飞行。“拐踢”是指小腿向身体后斜上方摆动,用脚外侧将毽子向侧后方踢出,使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磕”是指提起大腿用膝盖将毽子向上磕起,使其在空中旋转。

③踢毽子是冬天的游戏。刘侗《帝京景物略》云“杨柳儿死,踢毽子”,大概全国皆然。踢毽子是孩子的事,偶尔见到近二十边上的人还踢,少。北京则有老人踢毽子。有一年,下大雪,大清早,我去逛天坛,在天坛门洞里见到几位老人踢毽子。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多岁了。他们轮流传递着踢,一个传给一个。老人都腿脚利落,身板挺直,面色红润,双眼有光。大雪天,这几位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

(选自《人间草木》,有删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外婆的巫术

秦文君

外婆每年天暖时住到我家来,一到天冷又搬回自己家,像候鸟似的。外婆看上去是个普通的老太太,很固执。她不喜欢别人同她顶嘴,好像她到了哪儿,就是哪儿的一家之主。外婆是很厉害的,能“通晓过去,预测将来”,因为这些例子太多了,就使人相信她有巫术。最先发觉外婆有“巫术”的是我。

一天,我正利用床架练平衡木,床架顶上的那半席之地窄窄的,生来就像是给人练技巧用的。小燕说,要是能在两指宽的地方疾走如飞,下一步就可以练走钢丝做空中飞人。那时,外婆正坐在一边,用布盘一种复杂的琵琶纽扣,她瞥了我一眼,说:“一会儿你会摔破嘴巴的。”不出三分钟,我就从那“平衡木”上栽下来,嘴巴在床角那儿摔出了血,嘴唇肿得像香肠。我只有戴着口罩才敢出门。

第二天,嘴刚消肿,我就忙着当债主。小鸽上门来借钱,让我把零花钱拿出来交给他,我没同意。小鸽就说保证还,还付双倍的利息,借一块钱第二天可以还我两块钱。我当然动心了。他走后,我正盘算着用那高额利息可以奢侈一番。不料,外婆瞥了我一眼,说:“他是存心不还你钱。”

后来那小鸽果然当了赖账的,让我破了点小财。我却在那事之后,开始留意外婆,比方看她预测将来时有没有念一句咒语。

最神的是,我刚一进家门,外婆一瞥就能知晓白天我去过沙坑,还知道我是用吃早点的钱买了个新发卡,总之,她像是一眼把我从头到脚都看透了。

我很想学到外婆的那一手,哪怕学会一句咒语,当着小燕她们的面一念,等到显灵了,准保让她们大吃一惊。所以从那天起,我尽量不同外婆顶嘴,还很殷勤地把别人送我的白手巾转送给她。秋天时,外婆要回自己家了,她说也想送我一样东西。我脱口而出:“那就教我一句咒语吧!”

____

(选自《开心女孩》,有删改)

翻越大雪山

①1935年,红一方面军渡过大渡河,乘胜向北进发,到达了四川西部边境的宝兴县。这里是雪山地带的起点,高耸入云的大雪山———夹金山,挡住了红军的去路。

②夹金山海拔四千多米,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那里没有人烟,山上空气稀薄,人走到上面,呼吸十分困难;那里天气变幻莫测:一会儿下大雪,一会儿下冰雹,一会儿又是狂风暴雨。那呼啸着的狂风,会把人从山顶卷到山脚。

③红军从江西出发,已经走了八个月了。衣服破了,草鞋烂了,脚底打满了老茧,既没有棉衣、棉鞋,也没有绒帽、手套,碰到这样奇寒的雪山,能走过去吗?

④为了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共同北上抗日,纵有千难万险,也得翻过山去!上午9点钟,红军指战员每人拿着一根拐棍出发了。一到山脚下,气温骤然降低,脚下的路冻得硬邦邦的,木棍戳在地上发出“咯咯”的响声。先头班用刺刀挖了一个个脚窝,后面的人手拉着手,踏着这些脚窝,小心地前进。

⑤山上云雾缭绕,山风卷着雪花迎面扑来,单薄的军衣抵挡不住风雪的吹打,脸上、身上像被无数把尖刀割着。战士们冻得浑身哆嗦,牙齿打战,有的包着被子,有的裹着毯子,有的披着老羊皮,可都不顶用。越往上爬,空气越稀薄,人们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体弱的人,走一步站一会儿,喘一阵。这时候,谁要是停步坐下来歇歇,就会再也起不来了。

⑥一位连指导员,左手拉着一个小战士,右手扶着一个患病的战士,三个人在风雪中顽强地前进。因为风雪太大,连饿带冻,那个有病的战士迈不开步子,渐渐地连站也站不住了。指导员搀扶着他,一步一步向上攀登。快到山顶的时候,一阵猛烈的风雪迎面扑来,那个有病的战士一个踉跄,一头栽倒在雪地上。指导员和小战士赶紧把他扶起来,发现他脸色苍白,呼吸急促。他望着指导员和小战士说:“指导员,你们走吧,不要管我了!”

⑦指导员连忙说:“不,不管怎样,我们要一起翻过雪山。”

⑧那个战士两眼噙着热泪,摇摇头吃力地说:“你们快走吧……这里不能久待呀,要不然……”话未说完就昏迷过去了。

⑨指导员望着茫茫无际的白雪,心想: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背着他走,即使是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也要挪过山去。指导员脱下自己仅有的一件夹衣,披在已经昏迷的战友身上,然后把他背起来,带着小战士,继续向上爬去……

⑩人们经过异常艰难的攀登,终于爬到了山顶。这时候天气突然转晴,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白雪上,特别耀眼。战士们举目远眺,只见千里冰雪,银装素裹;再低头俯视,山下的队伍,像一条灰色长龙,在雪海里游动,蜿蜒而上。

⑪当天晚上,红一方面军的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翻越了大雪山,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支部队的战士欢呼着,跳跃着,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馋嘴父亲

都说人老了就会像孩子一样,可不,七十多岁的父亲简直是个三岁小孩。

那次,我去泸州游玩,买了当地特产合江荔枝妃子笑回家,这妃子笑,个儿大核儿小,汁多味美,母亲直说好吃。不料,母亲才吃了三四个,父亲就把荔枝直接拿到自己面前,一个接一个地吃起来。母亲看了看,走开了。

周末,我决定做母亲爱吃的肉皮冻。我将八角、桂皮、黄香等放到肉皮里,煮到八分熟时,把这些佐料一一挑出来,再加入黄豆、花生、胡萝卜丁、海带丝等。煮好后,我把它们装到白瓷盘里,放进冰箱。

次日,肉皮冻有了结结实实、五颜六色的样子,各种配料镶嵌在透明的膏体里,像春日怡人的画卷,看着就能勾出肚子里的馋虫。

“妈,您可要多吃一点,这是我特意为您做的。”母亲夹了一块,眼睛直了:“蛮好吃!”等母亲刚夹过第二块,父亲又把肉皮冻拿到了自己面前,说:“好吃就让我多吃一点。”说着,馋猫一样地吃了起来。后来,母亲再没有吃过一块肉皮冻。

看着馋嘴的父亲,我突然觉得悲伤。父亲是个农民,也没读过什么书,但他向来很绅士。小时候,有什么好吃的,他都会想办法留着给我吃。对母亲,他一直体贴入微,知冷知热。时光怎么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如此不体面?想到这儿,我忍不住问:“妈,爸是不是得了贪食症?”

“没有啊,你爸没病,好着呢!你呀,可别多想。”母亲看了看父亲,脸上居然挂着几分欣赏的微笑。

这二老可真让我纳闷儿。

晚饭后,我经过父母的房间,突然听到父亲在说:“老陈,你可不能贪嘴啊,医生再三说要管好嘴的。你已经站在糖尿病的临界点了,不注意的话,以后日子就苦了。咱们的身体差了,孩子的负担就重了。”

“哎,不晓得怎么回事,我就是管不住嘴。不过,你一提醒,我就管住了不是?”母亲说。

“荔枝、香蕉等太甜,尽量少吃;花生、猪皮等油脂太多,尽量不吃。你自己也要记住啊!女儿教书忙,压力又大,再让她为我们操心,可不好。”父亲的声音有些沙哑,像旧旧的收录机过磁带发出的干涩的咔咔声。可我觉得,那是世上最美的声音,它足以温暖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轻轻地走过父母的房间,我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我的父亲和母亲都老了,身体也越来越差。他们像一口即将废弃的井,卧在岁月的尽头。可是,他们心甘情愿地将所有的疼和痛收在自己身上。他们爱儿女的心,永远不会废弃,不会老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