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涟源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指示,其指示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
A、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专制皇权强化纲常伦理 C、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D、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州、县,多立义学,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蒙学教育的私学形式是私塾,蒙师按照乡里最诚敬的礼节聘请……官学蒙师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明清蒙学重视道德教育……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大众教育是19世纪后期的大众社会的产物……1900年,许多欧洲国家都建立了由国家财政支持的小学,为大众提供免费的义务性基础教育。自由主义者相信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的进步都是很重要的……对工业家来说,大众教育培养了满足他们需要的工人。然而大众教育的主要推动力还是政治性的,选举权的扩展需要有受教育程度更高的选民。义务性的大众教育向被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使大众国民化,这为更高程度上的国家整合提供了机会。

——摘编自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 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定于一尊”“以经注律”“引经解律”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以经注律”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并被封建后世奉为“楷模”。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黄宗羲认为孝亲敬长是仁义之本,他强调仁义之道是治理天下的根本,必然强调孝亲敬长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其引罗汝芳的话讲:“由一身之孝弟慈而观之一家,一家之中,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由一家之孝弟慈而观之一国,一国之中,未尝有一人而不孝弟慈者……又由缙绅士大夫以推之群黎百姓,以显亲扬名,而尽此孝弟慈矣……关于教化途径,黄宗羲认为可以通过学校、书院民间讲学、社会风俗、史、传、志、铭扬善惩恶、法治辅助教化等方式达致良风美俗的境界。黄宗羲思想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文明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

——摘自王慧《黄宗羲政治与教化思想研究》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史,围绕“法律与教化”主题,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