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蒙山深处

厉彦林

①山高林密,层峦叠嶂,云在林上飘,林把云朵藏。翻滚的云海和茫茫的林海交织变幻, 宛如仙境。蒙山深处,平邑一侧,有户人家以林为家,世代栽树护林。

②“来了,累了吧?先回家喝杯茶,歇歇脚。”在柴门外等候的杨希路招呼我们走进山间 的四方小院,坐在屋前的凉棚里。

③我们坐在低矮的松木板凳上,喝起了早已凉好的温茶水。只见小院被层层树木围绕着、 掩映着,周围的空气仿佛也被染成了淡绿色,耳畔回响着沟壑里的溪流声和清脆的蝉鸣声。

④“我家祖辈都住在这里,守护着这片山林。到我这,是第七代了。”杨希路望着一望无 际的林海,眼神柔和坚毅

⑤来一趟庵子护林点,实属不易。那天我们一行早上 7 点多就出发,乘越野车颠簸了一段 山路。石头山路越来越窄,在茂密的林草丛中时隐时现,我们只好下车步行。那山路时而拐弯 抹角,时而贴在崖壁下。歇脚数次,被汗湿透的毛巾拧了多遍,鞋和裤腿沾满了泥浆。翻越了 三道山梁,攀缘跋涉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杨希路的家。我想象不出,一家七代人,200 多年 来,是如何在这偏远艰苦的深山坚守下来的。

⑥“这几千亩山林的每一个角落我几乎都去过,每片林子长得怎么样,我心中有数。”每 天早晨 7 点,杨希路就开始巡山,一天需要走几十里山路。到山的制高点瞭望,通过听声音、 察看脚印和车辙等,观察有无异常情况。春夏主要防治病虫害,秋冬季重点防火。饿了啃煎饼, 渴了喝山水。每年都得用坏几把斧头、镢头和手锯,穿坏 10 多双鞋。虽然条件很艰苦,但是, “不上山绝对不行,心悬着,放不下。 ”

⑦防盗伐则是时刻绷紧的弦。早年,有人上山搂柴火、砍木材,记不清一家人跟盗伐者发 生过多少次冲突。

⑧杨希路也是平凡之人,生活不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照明取暖,这些平凡小事,在 山上都是难题,物品都得从山下采购。杨希路的摩托车经常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奔波盘旋,车 后挂满面布袋、酱油瓶和醋瓶子。每年大雪封山后,生活更不方便,如果考虑不周全,准备不 充分,就会有几个月吃不上蔬菜。

⑨杨希路 78 岁的母亲刘春荣说:“我刚嫁过来时,这里还是荒山,这边秃一块,那边秃 一块,对面山上跑只兔子、飞只喜鹊,都看得一清二楚。但我们坚持下来了,现在望望漫山遍 野的绿树,爽心亮眼,心里舒坦着呢。”杨希路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也发起了感慨:“我是 母亲的儿子,也是森林的兄弟、树木的亲人,我和树木都是长辈养大的孩子!”杨家七代人与 树共生长,与一片林共守望,迎着风雨和酷暑严霜,坚守绿色家园和生命约定。每当绿色画卷 收入眼底,心中的苦楚便烟消云散,涌起的全是自豪与热爱。

⑩蒙山层林叠翠,古木参天。阳光下,云在飘,鸟在叫,树在长,护林人杨希路忙碌的身 影又穿梭在沟壑林间,棵棵树木看着,条条山路记着。树与人同命相依、根脉相连,苍翠欲滴 的绿色描绘着蒙山如诗如画的美丽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2023 年 10 月 25 日,第 20 版,有删改)

(1)、阅读第⑤—⑧段,说说杨希路护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并概括填写到横线上。

—— ② —— 盗伐严重—— ③

(2)、请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杨希路望着一望无际的林海,眼神柔和坚毅

(3)、请你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4)、文学社期刊《文苑》正在面向全校征集美文,其中设有“文化传承 ”“人生感悟 ”“榜样 力量 ”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根据栏目特点,结合选文内容和主旨说明推荐理 由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今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面世,终于让人们一睹黑洞的“芳容”。

    ②黑洞是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它源自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推论,揭示了物理学中的极限。当恒星的核燃料耗尽,也就是恒星到达生命的尽头时,它们会膨胀,失去质量,然后冷却形成白矮星。但是炽热的天体中较大的,比如9到25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它们会随着一场大爆炸——超新星爆发而坍缩成中子星。本来恒星可以通过自身的核聚变产生持续向外的推力,以平衡恒星自身质量向内的引力。爆发后恒星的残骸不会再提供推力,但自身巨大的引力还在,就只能向内坍缩。当它持续坍缩,半径收缩到史瓦西半径时,黑洞就诞生了。

    ③黑洞无法直接观测,科学家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它往往被其他明亮的物质包围,这使得我们很难看到黑洞本身。看不见,并不完全因为它是“黑”的。在此之前,我们实际上能够观察到的黑洞,是视界以外的部分。天文学家通常不会尝试直接观测,他们要寻找黑洞存在的间接证据。

    ④以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命名的望远镜,专门观测不同天体发出的X射线。对于黑洞存在的最好证据就来自这里。在黑洞的引力下,吸积盘内物质落入黑洞的速度极快,物质之间的摩擦使它被加热至数十亿度的高温,从而发出辐射,这些辐射就包括有X射线。来自哈勃望远镜和甚大射电望远镜数据合成的图片,显示了来自20亿光年外,有银河系质量1000倍大小的武仙座A黑洞爆发出的喷流。人们认为喷流正从半人马座A中心的黑洞喷发出来。这些喷流供给了大量的辐射气体,而这些气体远远超出了可见星系的范围。这些喷流比星系本身还要长。天文学家记录了黑洞周围恒星20年来,围绕着银河系中心的人马座A*运动的恒星数据。那些恒星在围绕一处“空白”以每小时1800万千米的速度运行。

    ⑤虽然黑洞距离我们十分遥远,天文学家仍想出了办法观测到它。传统的光学望远镜使用越来越大的光学镜面来观察宇宙中物体,但观测不到黑洞,于是天文学家用虚拟的方法把光学望远镜的口径变大,制成视界望远镜,搜集黑洞发射出的射电波。科学家得到的是黑洞发出的射电波数据,要把它们还原成一个可视化的图片非常困难。观测10天,分析两年,最终得到了这张黑洞照片。

(摘编自中纪委网站科技视界栏目《人类认识黑洞的小小一步》)

现代文阅读

停下来,仰望春天

 明前茶

三月,47岁的梁姨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她负责清扫的路变成一片轻柔明亮的粉色花海,沉甸甸的樱花花枝垂下来,一不留神就会扫到那些高个子男生的脑门上。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樱花长廊的穹顶逐渐变得密实,停在半空中的粉色云朵,色彩也从茁实的玫粉色,变成轻灵的浅粉色,再变成浅淡而朦胧的灰白色,最后,一场细密纷繁的樱花雪就会簌簌而落。这种极为轻薄的花瓣嵌在砖石缝里,播撒在冬青树篱里,在紫荆树和梅树上像雪一样落满枝头。要是再遇上一两场毛毛雨,花瓣就像拓印在砖石和树篱上,是极难清扫的。环卫所的老姐妹们都取笑梁姨:“看花一时爽,扫花万分难。抬头望花冠,低头来出汗。”

入行好多年的环卫工人都有自己的经验:雪松路遮阳效果差一点,但好在松针的更新很慢,清扫任务便不重;国槐路只有槐花落下那个阶段比较难扫,但槐花是立体的,犹如洁白的蝴蝶收拢了翅膀,它并不像樱花这样会紧紧地贴附在石板路上,清扫起来也便当;悬铃木遮阳效果虽好,但秋天扫出的落叶经常要论吨,能累出人一身汗,春天又飞舞着金褐色的毛絮,沾上皮肤,吹进眼睛,刺痒难耐,恼人得很。

与之恼人程度相仿的,就是那些景观路了。秋天,银杏大道挤满了游人,环卫工费时费力扫拢的落叶,被游人捧起来往空中抛掷,为的就是拍摄那金蝴蝶飞扬的小视频;春天,雪一般的落樱铺满了樱花路,扫到尽头,还没来得及把花瓣装到车斗里,又有游客以手掬起花瓣,在地上撒出一个超大的落花爱心,自己撩起汉服袍子,站到里面去照相。

每次,只有梁姨这种实诚人,才会自愿到景观路上去工作。早上5点半,就有穿婚纱的新娘披着大

衣,带着服装师和摄影师,在等云霞镀亮樱花树的那一刻了。 日出时分的光线、阴影、薄雾,都是办喜事的人千方百计要捕捉的浪漫瞬间。

梁姨一面工作,一面要给拍婚纱照、拍艺术照的人让道。一开始,她委屈得很,别处的环卫工5点钟才开扫,她4点钟就要赶来了,这样,才能赶在游客大批到来时,给他们留下一条洁净、敞亮的大道。她任务重得很,急得很,偏偏一扫落花,还有游客跑出来反对。他们提着礼服的下摆走来说:“阿姨,仰头看看这‘花吹雪’,手上捉一把落花,体会下它的轻柔,你舍得扫吗?”

梁姨正打算告诉他们,清扫工作是要讲求效率的,落下的花瓣若没有及时清扫干净,她下午还要出来加班。

一肚子委屈还没有说出口,素不相识的汉服姑娘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过梁姨的手,将一把落花放进她的掌心。这是梁姨头一回触摸花瓣,它像梦一样,散逸了颜色也消散了香气,吹去了花粉也模糊了轮廓,只剩一点点植物的清气。这柔软细碎的落花,一年一度的落花,清淡腼腆的落花,不知为什么撞击了梁姨的心,让她粗糙的心裂开了泉眼,涌出了汩汩的温泉。谁都知道,马上,这条樱花路就要变得朴素了,就像婚礼过后,新人褪去华服,回归到平凡的生活中,与漫长的责任相伴。落尽繁花的樱花树,也要与周围千千万万的乔木一样,成为安宁质朴的行道树。这是每一棵花树的命运,也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命旅程。梁姨想了想,把这把花抛向空中,笑道:“你们定定心心②拍照好了,扫这条路,我不急。 ”

于是,晨光中,你可以看到一个中年阿姨,穿着环卫工人特有的橘红色马甲坐在小三轮车的车斗边缘,拿着个饭团慢慢咀嚼。她喝着保温杯里的热茶,缓缓张望这个春天。这可能是她这辈子第一次从埋头劳作中抬起头来,只是闲闲地看花。在她肩头,一场花瓣之雪正在落下,世界因此失去了劳作的分量感,变得浪漫、舒徐又静谧。

【注释】①选自《西安晚报》2023年3月 29期第8版。②定定心心:方言,意为不慌不忙,安心。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有一点”,不只是“一点点”

①儿子感冒了,咳嗽,吃的药里有一种散剂需用温水化成药汤喝,其味极苦。

②我用温水化开药,搅拌均匀,另端着一杯温水和一颗糖果,送去儿子房间。

③儿子抬头问我:“妈,这药苦吗?”

④我想给他一点心理安慰和鼓励,于是答道:“有一点。”

⑤儿子听我这样说,对药的抗拒心理似乎放松了些。接过碗,先把鼻子凑到碗口闻了闻 , 大概是想确定一下苦的程度,然后停顿了几秒,屏住呼吸,鼓起勇气,“咕咚咕咚”把药喝了下去。喝完的瞬间,他就“啊啊——”地叫喊起来,“老妈,这药苦得可不是有一点!”

⑥我笑着坦诚相告:“特别苦,我知道。”

⑦儿子也无奈地笑了,说:“妈妈说的‘有一点’,从来都不只‘一点点’。

⑧儿子说得对,妈妈口中的“有一点”,并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更多是根据不同的情景而刻意营造的善意谎言。

⑨前不久我和闺蜜闲聊。说到她被女儿的班主任叫去学校的事,班主任反映她女儿期中成绩考砸了,还说了不少其他学习上的问题,听得她很是焦虑。

⑩回到家后,女儿谨小慎微地凑到她身边,轻声问:“妈妈,老师是不是说我特别差劲?”她却轻描淡写地说:“没有。老师说你诚实,待人友善,热爱班集体……只是成绩最近有一点波动,只要再努努力,肯定会有提高的。”她女儿听了,悬着的一颗心放下来,安安静静去看书了。我很赞赏闺蜜的做法。

⑪有时候,尽管孩子明知道妈妈说的“有一点”并不只是“一点点”,但也是愿意听的,因为他们能够从中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情绪安抚和心理安慰。

还有的时候 , 妈妈并不希望孩子知道自己说的“有一点”不只是“一点点”。

⑬上周末,我和诺诺妈一起带着孩子在小公园里玩滑板,两个孩子从林荫遮蔽的坡道上滑下,玩得不亦乐乎。可正当诺诺站在滑板上再一次往下滑时,重心突然偏移了,他吓得尖叫起来:“妈妈救我!”诺诺妈闻声,飞奔上前一把捞起儿子,而那迅速冲下来的滑板却重重地撞上了她的腿,疼得她本能大叫了一声

⑭诺诺连声问:“妈妈,妈妈,你没事吧?”看到儿子担心的眼神,她强忍疼痛笑着说:“没事儿,有一点疼而已。”等到两个孩子继续去玩,诺诺妈才一瘸一拐走到一旁,坐下来察看伤处。我看到她小腿外侧被撞破了皮,血都流到脚踝了,于是惊讶地提醒她,“伤得这么重,赶紧包扎一下。”她却竖起一根手指压唇,轻声说:“别让诺诺听到了,不然他心里自责,又要担心我的伤口。”

⑮我心里一动。是啊,很多时候,从妈妈口中说出的“有一点”,并不是我们常规理解的少、小、轻微的意思,而是藏着她在语言上的小心思。

⑯妈妈们口口声声的“有一点”,从来都不只“一点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