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绍兴市滨江城东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品格·学一学】

《世说新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少年形象。假如可以穿越时空,你愿意和谁做朋友呢?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方正”篇
(乙)张苍梧是张凭之祖,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苍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讵宜以子戏父?”
                                                                ——“排调”篇
(丙)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夙惠”篇
【注解】①讵:岂,怎。

(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凭父未解所以)            欲以为子(

【所以】 ①用以;用来  ②……的原因;……原由   ③因为  ④所作;所为

【因】   ①于是;就    ②依靠;凭借     ③依照;根据     ④因为;由于

(2)、用“/”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何 晏 七 岁 明 慧 若 神 魏 武 奇 爱 之

(3)、阅读上面三则短文,结合文中波浪线的句子补全下列对话。

(甲)陈元方说:“我父亲等你很久了,你却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友人听后生气地说:“ 。”

(乙)张凭的祖父对自己儿子说:“我不如你呀,你有个好儿子,我却没有。”

张凭却听出了话外之音,说 “。”

(丙)有人问何晏:“你在地上画了一个方框,自己呆在方框中,你为什么这样做?”

何晏便说:“。”

(4)、上述三篇文章中的孩子都言行不凡,你喜欢和谁成为朋友,仿照示例,请结合内容加以说明。

【示例】我喜欢和元方成为朋友,我的理由是:他聪明。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步步紧逼,把友人逼到了无以言对的狼狈境地,维护了父亲的尊严;他率性。对知错的客人,元方仍“入门不顾”。一个7岁孩子能做到这样,实在令人钦佩。

备选的人物:张 凭   何 晏

我喜欢,我的理由是:

举一反三
诗歌鉴赏

【甲】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乙】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 , 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濛晻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而叹曰:“此亦曲江公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飘然有出尘之想。①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A.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B.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以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释】①敬夫:张栻,字敬夫,号南轩,理学宗师,“湖湘学派”代表人物,朱熹好友。②高墉:高墙,城墙 ③晻:昏暗不明。④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⑤汲汲然:焦急迫切的样子。⑥次第:逐一陈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