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在街头摆摊卖诗的年轻人

花瓣白

①在现代在街头摆摊卖诗,能作为一份职业吗? 

②2020年,福建女孩隔花人辞掉了上海的高薪工作,跑到西双版纳的一个夜市做“地摊诗人”。只要有人上前跟她聊天,并付上19.9元,她就可以即兴定制一首诗。 

③这在近年火爆的地摊经济中显得很特别——诗歌是世俗生活的奢侈品,因为它缥缈难寻;但它同时又是廉价品,有时候隔花人一晚上都未必能赚到一顿外卖钱。 

④因为写诗,隔花人在各大社交平台拥有一大批粉丝,被打上了“创作博主”等标签。但在现实中,这个女孩又过着普通的生活,绝非一个传统认知里的文艺青年:她的卧室乱糟糟,一张摇摇晃晃的床感觉随时都要坍塌。她最爱背的一只麻布包也是随手缝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不要枯萎”。她是一个理科生,学的是法律下面的冷门分支:知识产权。

⑤“隔花人”这个名字也取得随意,是她某天看到一段《红楼梦》的脂批,上面把宝玉隔花观美人的一幕比作“隔花人远天涯近”。她觉得这很符合当时的心境,就截取了前三个字“隔花人”作为笔名。她也不怎么爱给人生做规划,包括到西双版纳摆摊卖诗,也是一瞬间的突发奇想。这是她第一次尝试出摊,出乎意料地吸引了很多路人。 

⑥有一对即将举行婚礼的情侣,前来分享了自己的爱情故事,隔花人听到他们的名字里一个有“雪”,一个有“清”,就写了一首《雪是清澈的》作为贺礼。

⑦因为诗歌,隔花人意外收获到许多陌生的善意。青年旅舍的老板听说她是摆摊卖诗的,就对她说:“你给我们写一首诗,我给你免半个月的房费。厨师也招呼她一起吃饭,不收她的钱,并像家人一样嘱咐她:“我们吃什么你就吃什么,不要点外卖。”

⑧于是在西双版纳的2个月里,隔花人卖出了近50首诗,在那个物欲极低的城市里足以活下去。

⑨一直以来,隔花人都觉得家人对她厚爱有加。像很多小时候有文学梦的人一样,隔花人初中时也有过给杂志社投稿的失败经历。有一次,她的稿件被退回到家里,碰巧被爷爷看见了。爷爷非但没有责怪她不好好学习,反而很开心地鼓励说:“写诗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母亲则常常是她的第一个读者。“如果说我现在算是有一点点才华,一定是妈妈给我的。”隔花人说。

⑩在现代教育中,重理轻文是常态,诗歌更鲜有立足之地。我们背诵诗、剖析诗,但从没学会运用,考卷上的作文题目下也常常标着“诗歌除外”。如果长大后要做一个诗人,好像更是一件羞于启齿之事。但隔花人觉得,诗歌没那么宏大和遥远,它也可以是接地气、说人话的。从西双版纳回北京后,隔花人一边工作,一边抽空做诗。

⑪隔花人甚至觉得看爸妈争吵也是诗意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相爱的人走到最后都是要吵架的,就得吆喝着对方才能听得见。这很真实,诗意不一定是美好的,诗意有非常多的情绪。”

⑫她也常常在一些旁人觉得很糟糕的时刻萌生灵感,比如她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就是在摔碎了一只心爱的杯子后写的《宿命》。

宿命

摔碎的杯子说:

碰上岛屿

我怀中的海就洒了

⑬隔花人觉得,如果说杯子的水是它的海,那地面就是一个岛。杯子碎了很不幸,但它的一生也许就只能碰见一次岛屿,只能拥有一次翻涌的海浪,所以它要把“海”留在岛屿上。

⑭这是杯子的宿命,也是隔花人的宿命:面对一切坏的事物,总是能找出最美好的那一面。

(选自《读者》2023.08,有删减。)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⑤段到第⑧段的主要内容。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赏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问句开头,让读者迅速进入情景中,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 B、隔花人的家人都在支持着她,隔花人自己也觉得家人对她厚爱有加。 C、隔花人听到那对情侣的名字里一个有“雪”和“清”就写了一首《雪是清澈的》,这个标题运用了双关谐音的手法。 D、文末借对隔花人《宿命》一诗的赏析,突出了隔花人悲惨的结局:无论怎么努力,最终都是摆脱不了被摔坏的命运。
(3)、请赏析第②段中的加点词“即兴”。

只要有人上前跟她聊天,并付上19.9元,她就可以即兴定制一首诗。

(4)、请赏析第④段中的划线句。

她最爱背的一只麻布包也是随手缝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不要枯萎”。

(5)、小圳同学发现,“隔花人”的相关微博粉丝数超过11万,网友对“隔花人”街头摆摊卖诗这一行为,赞成者与反对者都有。对于“隔花人”街头摆摊卖诗事件,你如何评价?请明确阐述赞成或反对的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美丽的邂逅
        ①我喜欢读书,喜欢到旧书摊淘书。
        ②那是一个深秋雨后的傍晚,在路边一个不起眼的书屋里,我随意地在杂乱的旧书摊上翻寻着。突然,一个熟悉的名字——《林清玄散文》跃入眼帘。我赶快把书抽出,店里的书可都是二手书,基本上都是单独一本。
        ③ 这本书是1996年1月第三次出版的,一幅抽象的图画连贯着封面和封底,黄色白色相间的扉页上录有林清玄先生的经典语句。句子左下方的页脚处,有几个竖写的蝇头小字:“慧藏书96.5.26”。整本书除了书脊上下两端有些微的破损,没折叠,没涂画,像新的一样。
        ④一个个或月光流泻、或雨打芭蕉的夜晚,我倚在床上,追随者林清玄先生的脚步,锦绣山河、风土人情、异国风光、人情冷暖、小人物的生存和命运……这一切充实、温暖和美丽着我的心灵。“一株草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有了亲自种的心血,就高贵起来。”“如果树是生命,果实就是它的心。”细细聆听先生的心灵独白,轻轻吟诵先生的絮语箴言,一脉温情和馨香弥漫了整个心田。这些篇章大部分是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结晶,十多年后被这个叫慧的女孩珍藏,女孩珍藏了十多年后变成了我枕边的读本。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缘分吧,素未谋面的美丽邂逅。
        ⑤掩卷沉思,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⑥都说字如其人,她是不是如她的字一样娟秀、精致和美丽?页脚签署的这个日子对于她有什么特别的纪念吗?我猜想:她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孩,是一个碧玉闺秀,因为喜欢读书的女孩典雅、娴静。古时评判美女的一个标准就是诗词为心,兰心蕙质。我仿佛看见轻风微拂中,淡淡斜阳下,一个明眸善睐的少女沉醉于书卷中,不时浅浅地笑,融入时光深处。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书本上的人,除了纪念这个日子,说明书的出处和归属,更有一份喜爱和珍藏在内。这么多年,这本书还保持完好和整洁也说明她对这本书是多么的爱护和珍惜。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十年足以翻天覆地。但是,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越来越美好的时候,她为什么忍心把喜爱的书遗弃?一起遗弃的可能还有别的书吧?是乔迁新居吗?如果乔迁新居也不差这一本书的方寸,对于一个喜爱读书的人来说,不管走多远,书籍都是不舍的伴侣,精神的家园。十多年的光阴,有多少的尘俗和烟雨,再靓丽的青春也难以抵抗岁月的侵蚀。这个叫慧的女孩也应该不再年轻了,曾经的梦想和追求也许被折断了翅膀,在生活的磨砺中,原本纯洁、满怀憧憬的心灵是不是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盛行、社会的浮躁和功利,而变得越来越荒芜和浮躁?
        ⑦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不起眼的书屋,一本写着藏书人名字却被遗弃的好书,一段人生和当今文学的现状,使我思绪万千:今天,有多少人还会静静地捧读一本书?有多少人还会孜孜以求三国水浒西游记和金陵十二钗?
        ⑧这时候,我耳畔想起来了温总理感人肺腑的声音:“读书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⑨那个深秋雨后的傍晚,一段美丽的邂逅,充实、温暖和美丽着一个个夜晚。但此刻,我甚至宁愿我没有得到这一本书,宁愿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慧的书架慧的心中……
(作者:朱东锷有删改)

阅读《地球大气圈》,完成题。
                                                                                                    地球大气圈
        ①我们翘首望天,似乎高不可及。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部分——地球大气圈的低层。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公里,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却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面。
        ②大气圈看起来仿佛空若无物,实际上是壁垒森严,将地球重重包住;岂止是面纱,简直是屏障,是铜墙铁壁,对地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③1976年,在我国吉林省落了一场陨石雨,成为自然界罕见的珍闻。假使没有大气,这种从天而降的陨石将成为家常便饭,给地面造成极大毁坏。正是由于大气圈的保护,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剧烈摩擦,减慢了速度;并因摩擦产生的高热影响,绝大部分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
        ④从天外向地球袭来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经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可以住挡紫外线,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假使没有大气或大气中的臭氧明显减少,过多的紫外线将使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是大气圈保护了我们。在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这一带含臭氧较多。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但这点臭氧已足以使大量紫外线被吸收,才使得地球上各种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伤害;剩下少量的到达地面,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作用,反而变得无害而有益了。
        ⑤那些极其稀薄的为地球磁场所控制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高层大气,也有保护地球的作用。它能使宇宙中那些以高速冲向地球的粒子流偏转方向。
        ⑥地球大气圈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们,还是生命得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假使没有大气,就没有灿烂的云霞,更没有生命的喧嚣,而将是白天酷热,夜晚严寒,天上是黑洞洞的,地下是一片荒凉。

附加题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链接材料】

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任务六【品花之意味】阅读下文,完成题。

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 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 , 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又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时酒沥尚馀,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⑤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 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有删改)

【注释】①秾华:繁盛、娇艳。②花朝: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号花朝节,又称花朝。③榼: 古时盛酒的器具。④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⑤陶征君:陶渊明。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