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重点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文学类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花园

汪曾祺

①在任何情形之下,那座小花园是我们家最亮的地方。

②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③祖父年轻时建造的几进(注:过去指房子),是灰青色与褐色的。我自小养育于这种安定与寂寞里,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④“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每个小孩子都这么唱过吧。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这种声 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见。当然我嘴里是含着一根草了。草根的甜味和它的似有若无的水红色是一种自然的巧合。

⑤花园里那棵大垂柳上常常有天牛,有时一个、两个,有的时候更多。它们总像有一桩事情要做,六只脚不停的运动,有时停下来,那动着的便是两根有节的触须了。我们以为天 牛触须有一节它就有一岁。捉天牛用手,不是如何困难工作,即使它在树枝上转来转去,你 等一个合适地点劝手。常把脖子弄累了,但是失望的时候很少。这小小生物完全如一个有教 养惜身份的绅士, 行动从容不迫,虽有翅膀可从不想到飞;即是飞, 也不远。一捉住,它便 吱吱扭扭的叫, 表示不同意, 然而行为依然是温文尔雅的。黑地白斑的天牛最多,也有极瑰丽颜色的。有一种还似乎带点玫瑰香味。

⑥蟋蟀已经变成大人玩意了。但是大人的兴趣在斗,而我们对于捉蟋蟀的兴趣恐怕要更 大些。我看过一本秋虫谱,上面除了苏东坡和米南宫,还有许多济颠和尚说的话,都神乎其 神的不大好懂。捉到一个蟋蟀,我不能看出它颈子上的细毛是瓦青还是朱砂,它的牙是米牙 还是菜牙,但我仍然是那么欢喜。听,哪里? 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顾不得螺螺膝拉了手,扑,追着扑。有时正在外面玩得很好,忽然想起我的 蟋蟀还没喂呢,于是赶紧回家。我每吃一个梨,一段藕,吃石榴吃茭,都要分给它一点。正 吃着晚饭,我的蟋蟀叫了。我会举着筷子听半天,听完了对父亲笑笑,得意极了。一捉蟋蟀,那就整个园子都得翻个身。我最怕翻出邵种软软的鼻涕虫。可是堂弟有的是办法,撒一点盐,它立刻就化成一摊水了。

⑦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这种盎头轰脑的家伙,我觉得它在花朵上把屁股撅来撅去的,有点不配,因此常常逗弄它。土坯是在泥地上抠洞当作窠的。看它从洞里把个有绒毛的小脑 袋钻出来(那神气像个东张西望的近视眼),嗡!飞出去了。我便用一点点湿泥把那个洞封 好,在原来的旁边给它重据一个。等着,一会儿,它拖着肚子回来了,找呀找,找到我扭的 那个洞,钻进去,看看,不对,于是在四近大找一气。我会看着它那副急样笑个半天。或者, 干脆看它进了洞,用一根树枝塞起来,看它从别处开了洞再出来。好容易,可重见天日了,它老先生于是坐在新大门旁边休息,吹吹风。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点气,因为到这时已一声不响了。

⑧我们那里有这么个风俗,谁拿着掐来的花在街上走,是可以抢的,表姐姐们每带了花 回去,必是坐车。她们一来,都得上园里看看,有什么花开得正好,有时竟是特地为花来的。 掐花的自然又是我。我乐于干这项差事。爬在海棠树上,梅树上,碧桃树上,丁香树上,听 她们在下面说:”这枝,唉,这枝这枝, 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 喏,唉,对了对了!目一点险,用一点力,总给办到。有时我也贡献一点意见,以为某枝已经盛开,不两天就全落在 台布上了。某枝花虽不多,样子却好。有时我跟她们一道回去,路上看见有人看过这些花一眼,心里非常高兴。

(选自《汪曾祺散文全编》人民文学出版社,有删改)

(1)、选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回忆了多件童年的趣事,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事件。

①“我”躺在草地听巴根草断裂的声音。

 

⑤花儿盛开的时候,“我”为表姐们掐花。

(2)、本文题为“花园”,但开头却写了整个家的情况,似与“花园”无关。这一部分可否删去?为什么? 
(3)、仿照示例,给第⑧段画线句进行朗读设计。

【原文】听,哪里? 这儿是的,这儿了|用草掏,手扒,水灌,嚯,蹦出来了。

【朗读设计】朗读时,“ 听,哪里”可以轻读,“这儿了”可以重读,读出“我”认真聆听的 状态和发现蟋蟀时的惊喜;整句话可以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表现出“我”一心扑在游戏中的童真童趣。

【原文】这枝,唉,这枝这枝,再过来一点,弯过去的,喏,唉,对了对了!

【朗读设计】

(4)、汪曾祺先生回忆儿时住所里的小花园时,语言活泼灵动,充满盎然意趣。请就第⑤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体会语言的妙处。
(5)、请你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并结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 百草园” 的描写和《花园》内容,分析两位作者对生活往事的不同情感态度,谈谈你对二者的看法。

材料一: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 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 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 · 小引》)

材料二:汪曾祺曾这样谈自己对散文的理解:“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伤感主 义。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也是一切文学) 的大敌……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此外,他还有一句名言:“生活,是很好玩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童年的馒头

       ①如今的幸福生活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也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

       ②那时候,娘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上小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火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娘趁早摸黑挣工分,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③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娘说:明天发馒头,妹妹一个,娘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娘也笑了。

       ④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会,我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是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⑤回家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子咕咕地叫着。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那一个。三两口下肚,嘴里还没品出味儿,馒头已不见了。又走了一段路,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咋办?

       ⑥干脆,把娘那一个也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了。娘平时不是把麦耙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羹吗?娘说过,她不喜欢麦耙呀!

       ⑦当我回到家里,呆呆地看着手中空空的荷叶,里边连馒头屑也没一星了。

       ⑧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进了门,怎样躲过妹妹的眼神。妈妈笑笑,没吭声。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来了吗?你看我们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来了。娘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全带回家来,你看!”娘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地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⑨二丫娘看着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⑩那天晌午,娘把馒头拿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嘛!”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

阅读《水浒》精彩片段,回答后面小题。

    次日,两个承局催得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口刀,随这两个承局来。林冲道:“我在府中不认的你。”两个人说道:“小人新近参随。”却早来到府前,进得到厅前。林冲立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在里面后堂内坐地。”转入屏风至后堂,又不见太尉。林冲又住了脚,两个又道:“太尉直在里面等你,叫引教头进来。”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两个又引林冲到堂前,说道:“教头,你只在此少待,等我入去禀太尉。”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急待回身,只听的靴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声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有人对我说,你两三日前,拿刀在府前伺候,必有歹心。”林冲躬身禀道:“恩相,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将刀来比看。”太尉喝道:“承局在那里?”林冲道:“他两个已投堂里去了。”太尉道:“胡说!甚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

    说犹未了,傍边耳房里走出二十余人,把林冲横推倒拽,恰似皂雕追紫燕,浑如猛虎啖羊羔。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仰望蓝天的蜗牛

邱悦

①小时候我经常站在颁奖台上,每每步上台前,我都希望那段路程可以慢一些、再慢一些,因为这样就能让大家都记得我骄傲的笑脸。每一步都像踩到云上,我总是浑身轻飘飘的,老师同学们的赞许让我觉得自己像一只飞得很自由的老鹰。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我曾经光泽的羽翼最终烧成了灰烬,我看着自己的羽翼渐渐千疮百孔,我看着自己的身躯由矫健变得萎靡,我从翱翔的世界陨落。

②这就意味着我再也不能触碰那片五彩斑斓的云彩,只能在枯死单调的棕色上苟活。小学过后,我的成绩不再傲人,我变成了一只蜗牛,好像总是会落后别人一步,我自己都想不到的一步。在记忆最深处,那天傍晚和同学一起准备上晚自习,路上我们说着那次历史考试,我信誓旦旦地认为自己付出了诸多努力,这回必定能够取得佳绩。一幕幕奋笔疾书的场景、一次次起早贪黑的时刻,这些千丝万缕化成信心推动着我去相信、去渴望得到像样的分数。

③却没想到等我站在密密麻麻的成绩表格面前,我的名字没有在料想的位置,而是在最底端,从前那些刻苦、那些期待被一扫而空,我知道那番想法成了没有重量感的字句。我感到轻飘飘的,这似乎没有变,只是一阵阵揪痛和窒息笼罩在我周身,纵然只是瞬间,却在我的学生时代里闪现过无数次,甚至在长大之后的梦里也时时被强调,时时被惊醒。

④我就如同大片绿叶中一只寂寞的、小小的蜗牛,不能像小学时候的老鹰那样可以借着自己的翅膀优势,抑或是风的力量让自己腾空而飞。我每走一步,必须得留下痕迹,那一串长长的、湿湿的黏液,是我爬行的轨迹,是我想要去到远方艰难的印痕。所以我总是对蜗牛这个生物感到惋惜,甚至是嫌弃,觉得它太过于渺小柔弱,不能像老鹰那样驰骋蓝天,被一切生物仰望。

⑤南方的夏季雨下得凶猛,每每此时土地也变得松软潮湿,但正是蜗牛出来透风的好时机。我蹲下来观察它的一举一动。我的目光随着它们的爬行而移动,这移动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我看见它柔软的身躯爬上锋利崎岖的石头,蜗牛原本就缓慢的速度更是降了下来,但它居然没有另辟蹊径,反而是继续摸索,似乎要与这石头硬碰到底。它一次又一次地掉到地上,又一次一次地想要挣扎着继续越过那块石头,我不知道这石头究竟对它有什么意义,哪怕终于越过石头,前方不也只是一片寻常的土地吗?我感到无趣,便起身离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我再次经过那片土地,原以为那只蜗牛已经早早放弃、知难而退了,没想到它居然翻过了那块石头到达了一处高地。

⑥我看得出神,等我回过神来,它已离开了那块让它感到骄傲的石头,拖着小小的壳孤独地驶向远方,在它的身后,它攀登过的那块石头在它的眼里由高耸变得低矮。我终究不是蜗牛,我不知道它为何不停留在那块石头上,也不知道它到底要去到何处。或许它只为自己短暂的胜利感到微微欢欣,却不执拗于那次瞬时的翱翔,或许它明白,自己的蓝天并不在此地展开,也或许,它并未将那块费尽力气攀登上的石头看作什么荣誉的象征,它只是在那儿短暂歇息,仅此而已。

⑦其实我很不解,蜗牛啊,你那小小的壳里却好像装着大大的梦想,想要去拥抱蓝天,像一只老鹰那样去翱翔。只是那样的差距太悬殊,哪怕一直仰望着、前进着,也难以拥有自己的蓝天。我又很佩服你,至少你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屡次碰壁就索性放弃,至少你在攀登上石头的那一刻,也会觉得自己像一只骄傲的鹰吧。

⑧从前的我,总觉得一些挫折对自己的生活轨迹产生巨大影响,常为此而神伤。有时我也觉得自己离内心的蓝天越来越远,好像很多事情不在我的计划之内、事与愿违,我也曾痛诉命运的不公,恨它为何没有给予我应有的回报。但也正是如此,纵使我明白坚硬的石头在我的前行路上层出不穷,我也并没有因此而陷入失败的桎梏,我也比旁人有着更坚强的心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