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初级中学等七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非连续文本阅读

文本一

①新东方带货直播,为何突然就被这么多的人同时关注到?

②说起来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在东方甄选直播间,主播们会用中英双语介绍商品,生动有趣又能学到知识。远到南太平洋的虾,近到太行山的苹果,有人在卖货的同时居然用中英文双语与你讲历史聊人文,这无疑刷新了公众对于直播带货的认知。

③新东方“断臂求生”之所以能趟出一条新路子,当然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秉承初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或许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直播带货还能玩出知识直播,让顾客下单的同时获得知识,这样的“金点子”令人眼前一亮,受此利好影响,新东方在线股价盘中一度涨近40%。

(摘自《钱江晚报》2022年6月3日)

文本二

①知识传播与商品本身有关,如果商品是书籍、教材和教育内容,推销与商品就可以在知识和文化上无缝对接。例如,带货《DK博物大百科》,带货者说的是:一个高素质家庭,孩子的书架上应该有这本书——《DK博物大百科》。它好在哪里,好在遵循了自然法则。这本书最开始是讲岩石,在这些岩石中,有跟我们人体一样的元素。我们身体70%都是水,H2O,H来自于大爆炸;比如我们吃的米和面,本质上都是碳,碳来自于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比如我们身体里有铁元素,取出来可以做一根7厘米的钉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与岩石无异,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别无二致。因此,人有亲自然的现象……

②对于其他商品,带货同样可以实现知识和传播的目的。比如带货卖大豆,从大豆起源中国,再传播到全球;从国内大豆的品种,再介绍特定产地的大豆,如东北黑土地上的大豆的成分、营养;从大豆制品的种类,再谈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对人的营养作用,以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三羧酸循环等等,毋庸置疑,完全可以激发直播间观众的购物热情并当场购买。

(选自《北京青年报》2022年06月14日)

文本三

①如果你厌倦了那些“一二三上链接”的忘情嘶吼,那些“别拦着,就是要给家人们送福利!”的拙劣表演,那些“点了关注再来拍”的疯狂催促,你就能明白,为什么新东方起步这么晚,还能在“白热化”的直播间竞争中夺取一席之地。因为始终如一,也因为太不一样。

②始终如一的,是新东方老师的口才和本事。80后、90后忆起年少时,谁没听过一两个新东方老师的段子呢?又有多少人报新东方的课,就是为了和大家一起听老师边讲课边讲“脱口秀”?

③在花样繁多的直播界,营销套路是永恒的,优质文案却是稀缺的,而新东方的老师董宇辉,可以做到每次卖大米的文案都不一样!是的。他们称自己为网络销售员,而不是听上去更洋气,更混淆实际工作内容的“主播”。单从一个称呼,就能看得出,这群人太不一样。

④他们未丢失最宝贵的真诚,没有在直播带货世界摸爬滚打的圆滑和淡漠,没有那种千方百计要人下单的功利心。比起卖货拿提成,他们仿佛更享受这种与网友畅聊交流的机会,甚至还会因为说得太嗨,忘了卖货,需要导播提醒,这种谋利上的“笨拙”,恰恰能让阅直播无数的粉丝们破防。

⑤从半年前直播间长期只有几个人,平均单场直播销售额不足30万,到如今成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新东方又成就了新的励志故事,凝结出新的人生道理:才华和真诚才是不变的“流量密码”,有趣的灵魂不管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选自《楚天都市报》2022年6月15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东方带货直播的火爆刷新了公众对于直播带货的认知,受此利好影响,新东方在线股价一度暴涨近40%。 B、为了让推销与商品在知识和文化上无缝对接,新东方直播带货的商品是书籍、教材和教育内容。 C、在直播界,营销套路是永恒的,优质文案却是稀缺的,董宇辉可以做到每次卖大米的文案都不一样。 D、比起卖货拿提成,新东方的老师仿佛更享受这种与网友畅聊交流的机会,甚至还会因为说得太嗨,忘了卖货。
(2)、文本二第②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才华和真诚才是不变的流量密码,有趣的灵魂不管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阅读文本三,试分析其论证思路。
(4)、新东方告别教培,断臂求生转向直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三则文本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但要获取成功,其实还需要好好地坚持到底。“行百步者半于九十”,如果坚持不到终点,就会失去差不多全部的意义。所谓“笑到最后的笑得最好”就是这个意思,所谓“功亏一篑”也是这个意思。

      ②坚持意味着忍耐。人的一生必须通过不断的抗争才能获得一些机会,才能拥有一丝希望。机会仅仅是一种幸运,希望也最多不过是挂在高处的一个奖杯。奖杯的设置只是一种诱惑,诱惑的目的,在于激发我们显示实力。显示实力的过程,常常需要忍耐。

      ③坚持体现着沉着。人都是有些欲望的,为了实现某一个预定的图谋,最容易心急如焚,火烧火燎。这实际上是很难归入竞争范畴的,在更多的时候更多的人身上只不过是一种浮躁和慌张而已。沉着拒绝急功近利,所以才会勾起人们的长久怀念,所以才会对所有的人永远地发挥作用。

      ④坚持下来很不容易。鲁迅先生非常赞赏虽然是最后一个但仍能坚持跑到终点的人。这样的人在赛程中可能最不引人注目,但却最能鼓舞我们这些虽然平凡但仍要生活的人。其实,如果我们能以这样的竞技状态来应付我们所有平淡无奇的日子,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⑤坚持是一种品质,需要我们去培养;而坚持的可贵之处,也正在于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许多品质。

      ⑥一鸣惊人的人,肯定是默默无闻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豁然开朗的境界,必然得经过一段昏暗狭窄的路程。这之间,最重要的是坚持。

      ⑦愚公荷担移山,终得天帝相助;达摩静坐参禅,石壁为之感化。这样的效果,虽是不可企求的,但毕竟是坚持者才会得到的待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二)世界读书日,中国的寂寞呼唤
    ①没有任何意外,翻了许多报纸和逛了几个知名网站,除了少数几个媒体,传媒世界似乎根本就不知道4月23日是什么日子。我也是迟至去年,才从热心于推动中小学阅读的朋友那里记住了4月23日。12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议将这一天定为“世界读书日”。我们引进了许多节日,但这个节日却备受冷遇。有调查表明,我国知道这个节日的人仅有6%。
    ②知不知道“世界读书日”并不重要。在没有这个节日之前,全世界的书虫说不定比今天还多。重要的是,对于我们这个正快速前进的民族来说,社会上有多少人真诚地热爱书籍,有多少人始终保持求知的热望,有多少人身上熏染了书香?
    ③不幸的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数据:40%的家庭藏书量不到20本,18~19岁年龄段的人群有45.9%居然“不习惯”读书。
    ④我以为这些依然还是比较乐观的数据。在我所见过的家庭里,可以有高清晰度的电视、高档的家具,但很可能看不到书架,找不见书影。而一些农村,除了中小学课本,绝大多数家庭没有收藏任何书籍——那里是书的荒漠。
    ⑤此外,我们还把阅读极力功利化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几乎尽人皆知。从上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孩子就被告知:读书是为了找到一个好工作,为了出人头地,为了挣得一个好的前程。几乎没有家长、老师会说:读书也可以只是为了心灵的快乐,只是为了寻求生活的意义。于是读书的功用就被窄化为追求“黄金屋”、“颜如玉”,一旦目标达到,就弃书籍如敝屣。
    ⑥书香酿造文明。西方哲人说:“我爱我师,但更爱真理。”其为真理而求知的态度令人敬畏。孔子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孜孜不倦地求知并用知识改变实践,本身就是幸福。文明之所以不坠并发扬光大,正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读书分子前赴后继。遗憾的是,每当检讨我们悠久的历史,一些人就只看到专制或者是称霸世界的经济规模、四大发明,而不注意古代士人对于民族精神血脉接续的关键作用;探寻别国崛起的根源,就只对政治、经济的因素兴奋莫名,对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视而不见。
    ⑦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再不能忽略心灵、精神,就再不能仅仅崇奉“仓廪实而知礼节”的逻辑。
    ⑧我们要造就新的文明,就必然需要“熏”出新一代的读书分子,更准确地说,是需要培育出新的一代文化心灵:他们将给予书籍必要的敬意,他们对知识和生活怀有同样的热情,他们经常与历史、现实中最优秀的心灵对话,他们将浇灌出我们时代伟大的书业——有伟大的书业,才有伟大的时代。
    ⑨4月23日,或许需要这样寂寞的呼唤。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说说停顿
        ①我们一直信奉“从哪里跌倒,就赶快从哪里爬起”,其实,在跌倒时,留一点停顿给自己,往往会受益无穷。
         ②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彷徨者重新认识自己,找到人生之路。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曾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为中国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上接连失误。面对一片质疑,李宁迷茫了,他选择了退役。他的人生似乎停顿了。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商界开创了另一片天地,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转变。
        ③李宁在商界的成就,固然离不开他正确的选择。而又是什么让他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选择了另一种人生道路?是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若没有那个重要的停顿,也许就没有今天的商界精英李宁,又谈何铸就中国的民族品牌?
       ④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困惑者不断反思,找到方向。居里夫妇在探寻镭元素期间,多次的失败令居里夫人心烦意乱。在丈夫的劝说下,她暂时放下了手中的工作,抽空去乡村旅行,在身体放松的同时不断思考失败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实验的突破口,夫妻俩成功地从沥青铀矿矿渣中提炼出了镭。
       ⑤是什么让居里夫人找到了自己失败的原因?是她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停顿,让 居里夫人紧绷的思维得以放松,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最终提取出震惊世界的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⑥留一点停顿给自己,让自卑者完善自我,找回自信。英国国王乔治六世曾患有严重的口吃,在他初涉政坛之时,经常遭到他人的嘲笑。在妻子伊丽莎白的支持下,自卑而痛苦的乔治六世勇敢地接受现实,停止工作开始治疗口吃。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和纠治,他找回了信心,在二战前夕通过广播公开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节演讲,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民的斗志,成为叱咤风云的一代英主。
      ⑦试问,若乔治六世遭受嘲笑时没有选择停顿,而是咬牙硬撑,他的自卑和痛苦只会有增无减,他的斗志也会被他人的讥讽消磨殆尽,还如何去成就目后的辉煌?乔治六世留给自己的那一点停顿,让他得以弥补自己的缺陷,完善自己找回自信,成就了一番伟业。
        ⑧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遭遇挫折时,给中留一点停顿,抚平伤口,这样,我们会走得更快更远更轻松。
                                                                                                                                                                             (选自丁松英《郑州日报》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件很安静的事情
                                                                                   陈丹青
         ①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
         ②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国之前还没有人说我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是艺术家等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
        ③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20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梵语和德语。逃亡香港时,日本人在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说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④我读书实在是少,但是我读过的书实在地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的不知道。所有书教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
        ⑤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中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确实,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应酬、谋生、作假,片刻的安静都是读书带来的。法国人蒙田有句话,大意是人类一切灾难在于人回到家还安静不下来。我很庆幸我没有变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安静不下来的人。这和我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⑥我对阅读充满感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不妨多一些“历史情调”

       ①住所附近有座砖塔,行色匆匆之际望去,立马感到有一种历史的苍茫感,穿透了熙攘的现代气息。周末踅(xué)进始知这是万松老人塔,他曾为耶律楚材师,深刻影响了这位元代名相的“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主张。此地因之名为砖塔胡同,多为文人所青睐,在这里关汉卿写下《窦娥冤》,鲁迅著成《中国小说史略》,张恨水挥就《梁山伯与祝英台》。睹古迹而思往事,确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开始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厚重与流韵。

       ②生活在喧嚣社会里,我们的目光常常习惯于专注当下,思绪也时常沉浸于纷繁物事,以致无法跳脱游离,更好审视我们的当下,丰盈我们的心灵。然而,当我们把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加上一个时间轴,多一点“历史情调”,人生就会变得更加开阔与丰润。我们当然无法回到历史,但心灵可以自由抵达,在任一个历史时段徜徉,让人生多一些历史维度。

       ③人生是一种态度,多一点历史文化的滋养,平凡人生亦多风味。生活是一种情致,多一点传统文化的情怀,平淡生活亦多声色。时下春事正浓,感春风畅怀便暗自吟哦“东风荡飏轻云缕”。雨中游园而见丁香花开,脱口而出“丁香空结雨中愁”。杨花扑面恼人,自解兴叹“春风不解禁杨花”。在溪边行走,一时或感辛弃疾“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意境。登临远眺,立时记起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如是,我们在庸常日子里亦足可逸兴遣怀。

       ④哲人讲,读史使人明智。生活中,多一点历史视角,则往往能观世象而知是非,穿迷雾而得清醒。比如以当下视角看当下,往往为问题和矛盾纠结;而以历史视角去观照,则又往往能看出进步,更懂得凡事有个过程。再比如面对不善亲人的行为,知古人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则令我们多一个思考维度。还比如,《左传》载郑国上卿子皮想派其年轻的家臣尹何去治理一个采邑,但郑国执政大夫子产认为不经过学习就去从政很危险,批评子皮“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于今天用人可多参详。

       ⑤历史是一座宝库,掉进历史里诚不可取,但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与圣贤进行心灵的对话,则能增进生命的厚度,亦能令人生之根扎得深,面对浮华世象而善养定力与心神。比如古贤中苏轼为人为文为官皆为后世范,而其胸襟、气度与境界更为后人慕。他所以能“把别人的苟且活成潇洒”,想来正在于那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泰然快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旷达襟怀,“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清正操守。为人处事多以此自况自励,则心境必多一些乐观与通达。

       ⑥“一个人如果不了解他出生以前的历史,那就永远长不大。”从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持续火爆,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现场直播数亿观众见证奇迹,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不同的文化入口处走进历史,感受历史的无穷魅力。多一些历史情调,怡情、明智与养心,我们的人生就能“得大自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的山水观

罗兰

    ①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眇、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③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

    ④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________,游山是为了________,玩水是为了________,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⑤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⑥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