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会文人雅士】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 , 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䩺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 , 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从者数自人,太守王绣惊骇,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卷五)

【丙】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 , 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 , 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 , 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武:半步。②嘄(jiào):呼喊。③苍头:奴仆。④火燎:火炬。⑤䩺(wēng)刀:插在靴筒里的短刀。⑥更定:晚上八时左右。⑦钱穆被贬赴任途经过杭州,苏轼作此词以送。父:男子美称。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换用不同木材,称为“改火”,这里指年度的更替。⑨古井:枯井。比喻内心恬静,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⑩筠:竹。⑪颦:皱眉头。⑫逆旅:旅舍,旅店。

(1)、下列各组加点字释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承天寺寻张怀民 多助之 B、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闻爷娘唤女声

C、奔而 负势竞 D、相与策杖而下 相与步于中庭
(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余  接  声  应  奔  而  上  扶  掖  下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请在括号中分别补上什么内容?从备选项中选择,并简述理由。
余接声应,(①)奔而上,(②)扶掖下之。
备选项:A.我      B.奴仆和山僧
(4)、苏轼和张岱两人各自回忆上述赏月之事,分别会露出怎样的表情?请选择并阐释理由。


表情:A.(偷笑)B. (流泪) C.(憨笑)    D.其他

(5)、张岱可以称为苏轼笔下的“闲人”吗?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分析。

【链接材料】张岱,晚明散文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他隐迹山居,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生活,写成《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以抒发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6)、丙诗中苏轼在送别朋友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朋友比作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7)、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请结合《红星照耀中国》,从以下三个领袖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其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孝子传

袁枚

       嘉定之曲江里有孝子李维煌,字裕光。父岩士,生孝子十年殁,家无旨畜 , 母针衽以供孝子出就外塾。泣曰:“养亲,儿取也。儿不养母,乃藉母养儿,儿心何安!”遂弃书史,勤耕作,市珍怪之食,进之母,而已甘食淡焉。母病喉,勺饮,喀喀不下者三昼夜矣。孝子呼天求救,母梦神人刺以针曰:“哀而子之孝也。”觉,一汗而愈。雍正七年秋,海风起,城中生波涛,孝子居故穿漏,夜半屋摇摇然,孝子趋负母,伏几下。俄而前后庐舍崩,所避处独完。

       孝子父亡逾年,大父亦亡。及其莽也,时届严寒,体故赢,手炭土,僵大雪中。治冢匠数人,蕴火覆之,沦以汤,乃苏,年五十五卒。卒时抱母大恸,嘱其孤某善事大母。

       相传其幼时,居父丧,寝苫块中,哀号三年,每出入,邻人指曰:小孝子,小孝子。盖其天性然也。乾隆三十年,大吏闻于朝建坊曲江里立祠其旁。

       论曰:《孝经》一书,圣人所以为人子训者至矣。然世人方读书以求孝,而李孝氏子独因孝以废书,何耶?中庸曰:“率性④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古之人能率其性者,无俟于教也。不然,慈乌反哺,羔羊跪乳,使彼所读何书哉?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七》,有删节)

     【注】①旨畜:贮藏的美好食品。②喀喀(kā):呕吐声。③大父:祖父。④率性:遵循本性。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