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限时训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城之冬

陈  珵

①在北方城市读书的第二年,我已经习惯了冬季里簌簌飞扬的白雪。

②然而在回老家的时候,在下火车的那一瞬间,抬头看见那片已经熟悉了近20年的灰色的天空,感受着以前读书时因为需要早起而常常抱怨的阴冷的早晨,我竟然有了一种满足之情。

③因为这里的一切都有着故乡的味道,而故乡小城有着它独特的冬天的味道。

④印象中,这里的冬天难得会有和北方一般的大雪。对于我的家乡,雪是弥足珍贵的佳品。本身就很小巧单薄的雪花,在飘零的过程中,渐渐成为雨水的一部分,以晶莹娇弱的姿态坠落大地。

⑤小城之冬的雨水不少,然而,从来都不大,连绵不止,细密温柔,从灰色的城市上空逍遥自在地降临。太多的人总是抱怨这南方小城的冬天,阴冷,多雨,并且没有暖气。那是浸透骨髓的冰凉与潮湿。可是这样的天气却也有其独特的好处,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总是会在这样的天气给自己找一个休息的借口。

⑥拉上窗,开一盏温暖安宁的有橘色灯光的灯,沏一杯微烫的红茶,随意翻看手上的米兰·昆德拉或者村上春树;抑或是蜷缩进温暖的被子,听那些属于冬天却可以带来温暖的声音。然后,在不经意间看见窗帘缝隙处浅灰色的安宁湿润的天空。

⑦雨水是多。然而,小城之冬却没有像北方那样粗犷凛冽的大风。在某种意义上,风就是为了迎合雨而诞生的。雨已经是缠绵的了,那么风自然也是温柔的。小城冬天的风,甚至很少会发出多大的声音,总是静静地吹过这个城市的冬天,吹过车水马龙的街道,吹过五光十色的橱窗。冷,却不寒;潮湿,却不黏滞。或许是冥冥之中的自然之神以其独特的温柔来抚慰这个城市匆匆急行的人们。

⑧我们一直可以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小城故事多。

⑨然而故事应该发生在这样的小城的冬天才最有味道。

⑩小城之冬,就像一个浸透着浅浅灰色又氤氲温暖的缓慢物语。已经习惯了匆忙的脚步,在沉默的雨水中渐渐放慢了速度;追逐速度的眼神,在慢行中开始仔细打量这个被忽略了太多的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意义在并不强烈的冬风中,慢慢从浮于表面的光鲜外衣里剥离出来,清晰到只剩下单纯的原始美好。

⑪我们需要这样的冬天来收容我们平日里不得不承担的疲倦。

(1)、第③段中说,“故乡小城有着它独特的冬天的味道”。读完全文,你觉得故乡小城的冬天有哪些独特的味道?
(2)、《济南的冬天》采用对比的手法,《小城之冬》也采用了这种对比,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3)、有人认为本文第⑧⑨段有点多余,可以删去。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毒豆芽、瘦肉精、“染色”馒头、塑化剂等食品添加剂问题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食品添加剂是添加到食品中的天然物质或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那么,为什么要在食品里加添加剂呢?因为它能让食品保存更长时间,口感更好,或制作起来更方便,成本更低。食品添加剂的运用非常广泛,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禁止使用。全球有2.5万多种食品添加剂,可以直接加到食品中的约有4000种,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中一个人每天要摄入几十种食品添加剂。
        这么多的食品添加剂侵入人体会有什么危害呢?
        拿包子与馒头里含有的面粉处理剂——过氧化苯甲酞来说,过量使用过氧化苯甲酞会使面粉中的营养物质受到破坏,产生苯甲酸,大量食用含有苯甲酸的食品,会损害肝脏功能。奶茶、汽水和果汁这些饮料都是食品添加剂常常光顾的地方,在这些饮料的制作中,惯于使用苯甲酸钠来防腐,苯甲酸钠与饮料中的维生素C添加剂结合时,会产生致癌物——苯,对人体造成危害。在饮料中还使用塑化剂,让饮料看起来有云雾感,看着让人觉得味道更为可口。但凡使用塑化剂的饮品都会对男性生殖系统造成危害,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此外,为保持色泽,往往还会加入着色剂。这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剂在馒头、果脯、果汁饮料等制作中都有使用。医学界普遍认为,过多食用含着色剂等化学物质的食品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冲动信号传导,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等症状。
        说到儿童,一个不容忽视的食品是甜食。千万不要以为甜食的甜味都来自普通的蔗糖,许多甜腻的食品,如蜜饯、雪糕、糕点等,加入的是甜度相当于蔗糖300-500倍的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糖精钠经水解后会形成有致癌威胁的环乙胺,它能破坏我们的泌尿系统,很可能导致膀胱癌。
       于是有网友调侃说:早起,买根加了疏松剂的油条,切个苏丹红咸蛋,上班。中午,在食堂要一碟牛肉膏牛肉和瘦肉精火腿肠,来碗翻新陈米饭,泡壶香精茶下班,买条避孕药鱼、尿素豆芽、膨大西红柿,开瓶甲醇酒,吃个硫磺馒头。晚上钻进黑心棉被,哭了。
        其实,我们摄入的每种食品几乎都含有有害的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已深入我们生活,完全无视它已不大可能,而纯粹地敌视它也欠妥当。我们应该呼吁管理部门时刻关注食品安全,及时更新食品添加剂标准,推广、鼓励使用无害或低毒的添加剂品种,对于非法添加、过量添加的行为大力打击。因为关注食品安全就是关注生命,就是拯救我们自己!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植物激素
  ①在古代,人们把青的梨子采摘下来,放在屋子里熏香,梨子就会很快变甜变软;采了生的猕猴桃,老人们也会说,把它们跟苹果放在一起,会软得更快。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无花果结果之后,会在树上划出一些口子,认为这样可以让果实更大、成熟更快。而在中国的农村,许多核桃树上布满了伤痕,都是人们故意砍的,人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②到了近代,科学家们发现,古人或许是“歪打正着”了。这些做法是合理的,而其中的原因竟然都是乙烯,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植物激素”中的一种。随着乙烯的面纱被揭开,那些“传统智慧”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释。熏香时能产生一定量的乙烯,从而促进青梨的成熟;成熟的苹果会不断释放乙烯,也就能促进猕猴桃的软化;砍伤无花果树和核桃树促进结果的原因,竟然是伤害会让无花果树或者核桃树释放出大量乙烯。
  ③划伤果树是为了让它自己产生乙烯,用外加的乙烯处理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植物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在现代农业中,使用的是一种叫做乙烯利的东西,它被植物吸收之后转化成乙烯,从而产生“激素”效应。这种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当你听说“激素催熟果实”的时候,不要以为那是“黑心农民”的非法操作。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用它来提高作物产量、缩短周期。
  ④经常看到记者揭露“黑心商贩”用“化学药品”把生的葡萄或者香蕉变熟的“黑幕”。其实,葡萄和香蕉这样的水果如果完全成熟之后才采摘,就根本无法进行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为了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产地把这些果实提前采摘,运送到远方或者保存到另一个季节,拿出来施以乙烯利,让它们从沉睡中醒来,就可以进一步“成熟”。且不管这样得到的水果是否跟在树上成熟的一样美味,这至少让远方的人们或者在不同的季节吃上这些水果。
  ⑤人们总是担心这种能够催熟水果的“激素”会促进人的发育。想想,它本来就是植物生长中会自然产生的气体,如果人工施用的能够让人“早熟”,那么天然的也一样——人体并不能分辨出乙烯是否天然产生。
  ⑥实际上,任何激素都需要与特定的受体结合才能产生作用,植物的激素只对植物才有刺激作用。合理使用植物激素,不仅对生产者有利,对于消费者也是有利的——归根结底,生产成本的降低会导致商品价格的降低。(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大气之漩涡——台风

      ①台风和飓风,都是令人闻之色变的风,那么它们两者到底有什么异同呢?

      ②台风,是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世界气象组织的定义台风为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到41.4米)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或飓风——也就是说,这两种风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北太平洋西部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

      ③对于我国来说,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都会产生许多台风。当然,其中的一部分产生后就消散于海上,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多影响,而有的台风则会登上陆地,在狂风的同时夹带着暴雨,也就形成了自然灾害。

      ④台风是一个强大而具破坏力的气旋性漩涡,发展成熟的台风,其底层按辐合气流速度大小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外圈为大风区,从台风边缘到涡旋区外缘,半径大约200到300公里,大风的主要特点是风速向中心急增,风力达6级以上;中圈为涡旋区,从大风区边缘到台风眼壁,半径大约100公里,这是台风中对流和风、雨最强烈的区域,破坏力最为强大;内圈为台风眼区,半径大约5到30公里,多呈圆形,风速迅速减小甚至为静风。

      ⑤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灾害,它主要有三方面的危害性:大风、暴雨、风暴潮。台风过境时常常会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之后,会带来风暴增水,这可能摧毁庄稼和各种建筑设施等,严重时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2012年超强台风“宝霞”横扫菲律宾,造成325人死亡,数百人失踪的严重后果。

      ⑥灾害总是令人痛恨不已的,但是台风毕竟一种天气现象,因而事实上,如果没有台风,人类会比被台风骚扰更惨。科学研究表明: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令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雨量丰沛;台风还能够驱散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的干热,如果没有台风来吹散热量,就会令热带更热、寒带更冷;因此,是台风带来的巨大的能量流动保持了地球的热平衡;此外,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因为台风令水域的翻腾可将水域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使鱼饵增多,鱼群被吸引而在水面聚集,也就成了人们的渔获。

      ⑦既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就只能尽量趋利避害。要预防和应对台风,台风多发地区的人们需要及时关注新闻媒体上有关台风的实时消息,及时关紧门窗、加固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和设施等,从容易被风吹塌的设施中撤离 ,并做好防汛措施,将可能受淹的低洼地区人员转移,同时要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是否安全,对于人员集会型的活动要及时进行疏散。

      ⑧而在海上的人员和船舶则要听从指挥,立刻进入避风港;一旦躲避不及时,第一时间发出求救信号争取援救。要注意强台风过后不久的风平浪静可能是台风眼过境,此时千万不能贸然去加固船只、抢救财产,以免对生命造成更大的威胁。

      ⑨只要做好充分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就可以将台风的伤害降至最低点,可以专心安享台风带来的好处了。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蝴蝶喜欢飞来飞去,时而“狂随柳絮”,时而“舞入梨花”,但是不论在何处,它们一直腾挪翻转,从来不愿沿着平缓的路径飞行。蝴蝶的这种灵动舞步,长期启发着诗人和画家们的灵感,但也引起了人们的疑惑:既然蝴蝶有着(相对于它们而言)如此巨大的翅膀,应该能够很容易地协调飞行姿态,它们为何还要选择如此曲折颠簸的飞行方式呢?

       ②其实,这是蝴蝶对抗捕食者的一种进化策略,因为飞行的路径越古怪,捕猎者就越难抓到蝴蝶。与那些为了充分利用气体动力学而设计强壮翅膀的鸟类相比,蝴蝶并不是非常专业的飞行员,它们所追求的并不是飞行的速度和高度,而是敏捷的变向能力。而且,蝴蝶“乱飞”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干扰捕猎者的预判,还能让捕猎者难以近身。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对蝴蝶的飞行方式做了流体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蝴蝶在推进自身向前时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上升下落,这样可以在周围产生汹涌的气体湍流,这种湍流干扰了捕猎者的攻击路线。所以,毒性大的蝴蝶往往比无毒的蝴蝶飞得更平缓,因为它们不怎么屑于采用这种逃避的策略。

       ③这种高难度的“乱飞”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们研究了蝴蝶的身体特点。人们很久以来就知道,蝴蝶的前翅与它们的肌肉连接,而后翅只是被动地由前翅带动,似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科学家们试着通过逐渐消减蝴蝶的后翅,来调查一下后翅的作用。他们发现,即使所有的后翅都被去掉,蝴蝶仍然可以持续地飞行,而且飞行路线仍然可以像往常那样曲折,但是飞行和转弯的速度慢了许多。很明显,蝴蝶的后翅并不用来提供飞行升力,而是专门用来增强身体转弯时的灵活性。

       ④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科学家也做了类似的研究,他们通过解剖估算了蝴蝶身体各个部分的重量,然后通过高速摄影机记录了蝴蝶的飞行运动,发现蝴蝶在飞行时,除了翅膀,其身体也承担了很重要的作用。蝴蝶可以改变身体和翅膀的相对位置来调整重心,增强身体的可操作性(比如转身),这就好像溜冰选手或者跳水运动员通过摆动手臂和腿来改变身体重力的空间分布,因此可以做出漂亮的动作。帝王蝶尤其精通此道,它们可以在比其自身身长还短的距离内实现90度转弯

       ⑤然而,蝴蝶还有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它们大都色彩鲜艳,更容易引起捕猎者的注意,这似乎违反了蝴蝶的进化策略。现在科学家们发现,蝴蝶艳丽的外表体现了它们的生物智慧。蝴蝶最初是从飞蛾进化而来的,飞蛾喜欢夜间活动,它们率先进化出了大翅膀和闪避的本领对抗蝙蝠。蝴蝶只在白天活动,它们也有着巨大的翅膀,对于鸟类而言无论如何都是很容易看到的,于是它们索性将身体进化成很显眼的色彩,以此用作一种宣传——蝴蝶是非常难捉的。如果一只年轻的缺乏狩猎经验的鸟儿看到了一只鲜艳的蝴蝶,它会想“哇哦,瞧瞧这块肥肉,它是我的了。”但很快这只鸟发现,蝴蝶不仅难以赶上,即使抓到了它们,它们也是很滑的,因为蝴蝶翅膀覆盖着鳞片,容易逃脱。久而久之,鸟就会意识到抓获蝴蝶实在是太费力了,渐渐地就失去了对蝴蝶的兴趣,转而考虑其他的猎物了。

       ⑥所以,蝴蝶以它独特的生物智慧,既保护了自己,又在自然界留下了一道艳丽的风景。

阅读《回家的敲门声》,回答小题。

回家的敲门声

    ①每一个夜晚的来临,一听到我下班回家叩打门环的声音,父母便像赛跑一样一前一后争着为我开门,总怕被对方抢了先。母亲的脚步细碎而轻柔,父亲的脚步则如重锤般有力,跺得地面“咚咚”直响。因此尽管母亲非常的努力,但总是比父亲慢半拍,为我开门的似乎永远都是父亲!有时候母亲也会站在父亲身后大声的嗔怪:”平时让你干点事,你磨磨蹭蹭慢慢腾腾的,一听到儿子回来你跑的比兔子都快!”父亲此时总是呵呵的憨笑两声,但并不驳斥母亲的话。门在开启的瞬间,我照例能听到两声一高一低苍老而亲切的问候,随后老两口就像勤务员似的一人给我推自行车,一人帮我拿包,让我尽享“领导”般的待遇。就这样,父母一前一后紧紧相随的身影,或重或轻的脚步声,或高或低的问候声一直伴随我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②后来为我开门的只有父亲一个人了,因为母亲病了,她已经彻底失去了与父亲竞争的能力,腿脚已不太灵便的她大多数时间里只能坐在床头迎接我的归来,目送我的离去,而我也很难听到母亲那风风火火细碎而轻柔的脚步声了。母亲久治不愈的病带走了父亲很大一部分活力,他的脚步声不再像重锤般的有力而变得有些迟缓了。除了他亲切的问候,温和的眼神未变,父亲脸上的皱纹已增加了很多,头上的白发也增加了很多……

    ③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母对我的依恋似乎更浓更深了。有时晚上加班回家迟一些,父亲便携着孱弱的母亲在街口翘首以盼、望眼欲穿的看着儿子来时的路……大老远我就能看到昏黄的路灯下站着两个互相搀扶着的老人雕塑般静静的、久久的凝视着远方,他们灰白的头发不时被风吹起,来回飞舞……我知道那是父母在等我回家。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究竟等了我多久,但我肯定想像得出从家到街口,他们已经进进出出很多遍了。很可惜,那时候我并没有任何的感恩之心,丝毫也没有,我只是觉得做父母的都是这样。

    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进大门我发现门口忽然多了一把椅子,起初我很奇怪,不知道椅子放在这里究竟有何用?后来我知道了椅子是父亲放在这里的,是他专门坐在这里等着为我开门的。父母亲年纪都大了,耳朵都有些发沉,母亲怕我敲门时他们听不到,便建议父亲在门口放一把椅子,快到我回来的时间,父亲便坐在这儿等着我的敲门声……

    ⑤再后来,我结婚了,回家的次数渐渐少了起来,但是放在门口的那把椅子却始终未动,我曾经几次想把椅子搬走都被母亲拦下了,母亲说:“椅子就别动了,你爸爸已经习惯坐在那儿了!”不知怎的,我的心猛然动了一下,我知道父亲的习惯是因为我养成的。如今我在离家比较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数已是屈指可数,然而家门口的那把椅子居然还在……真的,我现在忽然很想哭,很想家,很想我的爸爸妈妈,我想回去看看他们。

    ⑥作为一名游子,虽然漂泊在外,沧海桑田已是平常事。但我又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的父母还在,在我身后始终会有一座温馨的港湾随时迎候我这叶小舟的归航……

2024年10月21日,在大洋彼岸,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翻译家,聂华苓女士去世。小语找到了迟子建2006年写的散文,想进一步了解聂华苓的传奇人生。

一个人和三个时代

迟子建

“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这是聂华苓先生为她自传体新书《三生影像》撰写的序言。

我认识聂华苓先生的时候,她已经八十岁了。也就是说,我是先逢着她的枝叶,再追寻她的根的。2005年,国际写作计划邀请我去美国,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交流和访问。

门开后,聂华苓先生迎上来,A她轻盈秀丽,有一双顾盼生辉的眼睛,全不像八十岁的人了,她见了我们热情地拥抱,叫着:“你能平安到,太好了!”她爽朗的性格,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跟我想象的一模一样!有一种丽人,在经过岁月的沧桑洗礼后,会呈现出一种从容淡定而又熠熠生辉的气质,她正是啊。应该说,我在爱荷华看到的聂华苓先生的“枝叶”,是经霜后粲然的红叶,沐浴着安详的阳光,风采灼灼。

华苓老师在苍茫暮色中,向我们讲述她经历过的那些不平凡的往事。

1940年,聂华苓初中毕业后,与两位女生,搭上一辆木炭车,踏上了去重庆的旅途。由于盘缠不足,加之战乱,旅途受阻,每天只能吃两个被她们称为 “炸弹”的硬馒头。辗转到了重庆后,聂华苓在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读书。聂华苓坚实的外语基础,就是在那里打下的。在那里,她与六个性情相投的女孩子结为 “竹林七贤”。B她们在苦读的时候,也不忘到野外玩耍,“去橘林偷橘子,吃了还兜着走,再摘一朵野花插在头上”。

《三生影像》第一部分的插图,我最喜欢的,就是一群女学生站在稻田的照片。她们的花样年华既有着淑女气和书卷气,又透着股豪气和野气,真是迷人。

一九四八年底,她和王正路一起到了北平,结为夫妻。北平解放后,聂华苓和王正路离开故土,飞往台湾。

读《三生影像》的第二部时,我的心是压抑的。那座宝岛,带给我们的,不是风和日丽的人文景象,而是阴云笼罩的肃杀之气。

聂华苓到台湾后,赶上《自由中国》创刊,杂志社正缺一位负责文稿的编辑,爱好写作的她就应聘去了那里,赚钱贴补家用。这是一份政治色彩浓厚的刊物。对政治并不感兴趣的聂华苓,像这个阵地墙角一朵烂漫的小花,安静地释放着自己的光芒。经她之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以及余光中的诗,这些已成经典的作品,一篇篇地登场了。如果说《自由中国》是一匹藏青色的布的话,这些作品,无疑就是镶嵌在布边的流苏,使它多了份飘逸和俏丽。

一九五一年,聂华苓的弟弟汉仲在空军的一次例行飞行中失事身亡。一九六○年,她所供职的《自由中国》蒙难,家门外一直有特务徘徊,接着是母亲去世,而她和王正路的婚姻也陷入“无救”状态。此时的聂华苓,可以说是陷入了生命的低谷。但是命运仿佛格外眷顾这位聪明伶俐的女子,就在这个阴气沉沉的时刻,她生命中的曙光出现了。

如果说《三生影像》是一首交响曲的话,那么它的前两个乐章,在行云流水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惆怅;可是到了最后的乐章,它却是明快的、热烈的、奔放的。

保罗•安格尔先生,在美国是一位与惠特曼齐名的著名诗人,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一九六三年的台湾之行,会给他带来永生永世相守的人。在此之前,他们是一幅被撕裂了的山水画,各持半卷,没有气韵。直到他们连接在一起,这幅画才活了,变得生动。

一九六七年的一天,聂华苓忽发奇想,为何不在爱荷华大学原有的写作工作坊之外,再创办一个国际写作计划呢?一个为世界文学的交流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计划,就这样诞生了。地球上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遭遇和生活际遇的作家,在其后的四十年间,以同一个目的,在爱荷华相遇了。

但作为中国人的聂华苓,对于身居海外仍然坚持用母语写作的她来说,那些用汉语写作的作家,才是她魂牵梦系的。国际写作计划在四十年间,共邀请世界各地作家一千二百多位,其中用汉语写作的作家,就占了一百多位。是她,最早为新时期中国文学中最为活跃的作家,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聂华苓于一九八七年退休,但聂华苓的目光,始终没有脱离她的“根”和“干”,她仍然积极地向国际写作计划推荐华文作家。

聂华苓说:“我这辈子恍如三生三世 ——大陆、台湾、爱荷华。”这“三生”,其实也是她经历的三个不同时代。她在大陆度过了战乱中的童年和青年,在台湾经历了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时代。在国际写作计划如火如荼之时,美国也正陷入越战的泥沼,美国国内的反战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但是对“根”和“干”的眷恋,对母语的不舍,还是使她这个定居美国的“外国人”,有着难言之痛。

像聂华苓这样经历过三个时代风雨洗礼,依然能够笑声朗朗的作家,实在不多见。二○○六年,我在香港遇见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先生,他用了四个字来评价她:“风华绝代。”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