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昆仑学校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综合训练一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苏子曰:“客亦夫水与月乎?逝者斯,而未尝往也;盈虚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苏轼《前赤壁赋》)

【注释】①盈虚:盈,指月圆;虚,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竹柏影也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客亦夫水与月乎 ②逝者 ③一毫而莫取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与 山 间 之 明 月 耳 得 之 而 为 声 目 遇 之 而 成 色 取 之 无 禁  (只能断三处)

(5)、【甲】【乙】两文均写于苏轼贬官黄州时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生活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能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的,凄如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宦四十年上下往复感世路之崎岖;虽屯邅困踬 , 帘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之是非。既压复起,逆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选自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有删减)

【注释】①惟:句首语气词,无实义。②屯邅(zhān):处境艰难困苦。③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进、,跌倒,受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