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测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每个阶段环环相扣。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需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同时,嫦娥六号任务将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月球样品实验室分析研究等科学探测,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

②此外,嫦娥六号任务开展了国际合作。2019年4月,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了《嫦娥六号任务国际载荷合作机遇公告》,通过对两批次国际载荷搭载项目建议的征集、遴选,最终确定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氧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4个国际搭载项目。

【材料二】

①2024年6月6日14时4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②嫦娥六号上升器从月球背面起飞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后,先后进行了4次轨道调整。6月6日上午,上升器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前方约50公里、上方约10公里位置时,轨返组合体通过近程自主控制逐步靠近上升器。

③14时48分,嫦娥六号轨道器配置的3套K形抱爪对准上升器连接面的3根连杆,通过将抱爪收紧实现两器紧密连接,精准完成交会对接。

④此后,装载着珍贵月球背面样品的容器从上升器被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⑤此次任务,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接下来,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与上升器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实施月地转移轨道控制。

(1)、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①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嫦娥六号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 B、嫦娥五号单独实施了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嫦娥六号任务需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实施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 C、材料二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的过程。 D、材料二第②段画线句子中的两个“约”不可以删去,“约”表大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分析我国嫦娥六号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意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

②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而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山水以山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木呢!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便可茂然成林。

③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立峰是一种抽象雕刻品,美人峰细看才像。九狮山亦然。鸳鸯厅的前后梁架形式不同,不说不明白,一说才恍然大悟,竟有鸳鸯之意。奈何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过去有园名,如寒碧山庄、梅园、网师园,都可顾名思义,园内的特色是白皮松、梅、水。尽人皆知的西湖十景,更是佳例。亭榭之额真是赏景的说明书。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人临其境即无荷风,亦觉风在其中,发人遐思。

④远山无脚,远树无根,远舟无身(只见帆),这是画理,亦造园之理。园林的每个观赏点,看来皆是一幅幅不同的画,要深远而有层次。“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具体点说:建亭须略低山巅,植树不宜峰尖,山露脚而不露顶,露顶而不露脚,大树见梢不见根,见根不见梢之类。但是运用上却细致而费推敲,小至一树的修剪,片石的移动,都要影响风景的构图。真是一枝之差,全园败景。拙政园玉兰堂后的古树枯死,今虽补植,终失旧貌。至此深深体会到,造园困难,管园亦不易。一个好的园林管理者,他不但要考查园的历史,更应知道园的艺术特征,等于一个优秀的护士对病人作周密细致的了解。

(选自《说园》,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在5G、AI、物联网、大数据、VR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措施接续出台,进一步丰富拓展5G应用场景。以5G为代表的各类数智应用已逐步融入各领域,智慧生活已来到我们身边。

①____

“以往,上下班高峰期,总是人多车少,公交要等很久。”福建厦门市民李红告诉记者,近期,高峰时公交车频次增多,等车时间明显缩短。

“聪明的车开上智慧的路。”据厦门鹭城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服务中心负责人董丹丹介绍,厦门公交集团联合福建移动打造5G智慧“公交大脑”,为3500多辆公交车装上“5G安全节能智慧诱导系统”,实现“5G智慧公交”规模化运营。

根据平台“流量、流时、流向”实时分析,厦门公交在上下班高峰期人流密集区域智慧投放“区间灵活公交”450余辆,改变此前固定线路、固定班次模式,实现“人多车多、人少车少”高效运营。

新技术助力,不但提高出行效率,还提升了市民乘车体验。同时,新技术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新方便。

②____

走进莫高窟第285窟1:1复制洞窟,戴上AR眼镜,以九色鹿为原型的数字导览员“敦敦”数智形象正将游客带入1400多年前的西魏时期。

古典华丽的穹顶,五彩斑斓的彩绘壁画,在5G与AR技术结合运用下,洞窟立体重现在游客眼前。在“敦敦”引领下,真实世界和数智世界相互交融,眼镜里原来静态的壁画“活”了起来。

今年1月,由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等机构联合研发的“敦煌AR智能导览”系统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敦煌艺术展中投入使用,备受游客追捧。AR眼镜结合AI引擎、图片识别、3D场景展陈与互动等技术,让游客得以360度全景式、沉浸式“走入”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中。

③____

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数智技术的拓展应用,让更多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界限的全新体验,也让人感受到新兴经济的向上之势。

脚踏沙滩上柔和的细沙,侧耳倾听海浪拍打礁石。手机屏幕里,“数智人”形象置身于环境优美的鼓浪屿。

“我们搭建起一个1.88平方公里大的映射物理时空的鼓浪屿场景。”据中国移动咪咕新空总经理廖智勇介绍,厦门市联合咪咕公司,基于5G+算力网络,通过数实融合创新技术打造的元宇宙鼓浪屿已上线测试,吸引了不少国内外年轻人参与。

元宇宙鼓浪屿街道两旁各色店铺里,中国结、新式旗袍等商品格外显眼。“不少本土潮牌已入驻,中国元素融合新技术,这里成为创业试水的前沿。”廖智勇说。

④____

2022年以来,福建移动在武夷山区建设5G站点100余个,并在部分茶园建立5G智能化监测体系,通过物联网数据卡+网络专线助力茶园视频监控图像传输。

福建省瑞泉茶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逸轩表示,借助移动物联网数据采集和传输,可实时监控空气温湿度、检测土壤pH值,助力科学管理茶树生长环境,提升茶叶产量与品质,茶园管理效率提升约20%。

同时,借助5G+AR技术,福建南平推出“南平茶旅智慧地图”小程序,游人可通过AR实景了解当地茶文化。类似的新技术也在浙江农田里“大显身手”。

稻飞虱是水稻安全生产的最大生物威胁。目前,大部分病虫测报依靠人工,工作效率低。而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病虫测报站田里,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戴着AR眼镜,拿起田里粘满虫子的粘板,眼镜里的辅助AI帮技术人员逐一辨识虫子种类。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作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刘淑华表示,去年,研究所联合北京蜂巢世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AR+AI智能眼镜设备、AI识别模型和多终端检测预警平台。眼镜可识别稻飞虱等20多种靶标。据预估,该设备的投入使用可节省测报人力成本约50%,测报效率提高60%左右。

“5G、AI与AR等技术的结合,应用潜力巨大。”蜂巢科技CEO夏勇峰说,更多更新数智技术应用的落地,将为更多行业注入新活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智慧生活就在身边》)

材料二:

8个月欠停车费6000多元,却未收到任何提醒。近日,上海市民胡女士偶然登录“上海停车”App发现自己大额欠费后,表示“整个人都不好了”。胡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许多车主也有类似困惑和不满,质疑智慧停车系统存在问题。有记者在胡女士停车的芳芯路上做了一次实地调查,停车14秒被收费15元,也没有收到任何缴费提醒。

数字化时代,智能技术覆盖的场景越来越多,百姓生活应该越来越舒适便捷才对。然而,为智慧生活添堵的“降智”行为却屡见不鲜。就拿“扫码消费”来说,到餐厅落座后,扫码点餐成了很多人的习惯动作;车辆驶出停车场前就扫码完成缴费,给有车一族带来“无感出场”的便利……扫码成“标配”,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扫码后的强制关注、弹窗广告、操作繁琐、误导消费等问题,让扫码变成了“扫兴”,消费者备受困扰。

再比如,在网购投诉、银行办业务、机票退改签等众多消费场景中,智能客服的身影随处可见,可是,答非所问、千篇一律、循环重复等情况,想必很多人都碰到过,聊天机器人变“机气人”。有的商家为了节省成本,干脆取消了人工客服,没有取消的,转接起来也很麻烦,需要等候很长时间。而一些老年人更是不习惯线上服务,但线下服务越来越少,智能化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想起这样一则报道,有位老人冒雨去交医保,被告知不收现金,只能扫码支付,老人在柜台前手足无措的样子令人心酸。

技术手段明明已经很先进了,老百姓却依然有很多不好的生活体验,这说明相关机构、商家的工作不到位、目的不单纯,把好事办成了坏事,既损人,又伤己。种种“降智”行为,不但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还存在被误导消费、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数字化、智能化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合理有效地发挥其优势,更好地助力消费、服务民生,兼顾使用体验和服务效率,才能不断造福社会。

(摘编自赵威《谁在给智慧生活“降智”?》)

阅读以下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03年10月15日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挑选为航天员,从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经过层层考验,各项测试都达到了优秀水平的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登上神舟五号飞向太空,完成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拉开序幕。核心舱命名为“天和”,是中国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支持开展舱内外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是我国目前研制的最大的航天器。

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为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研制,全长8.8米,发射质量21.6吨,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适应多任务和模块化设计特点,主要用于验证气动热防护、再入控制和群伞减速回收等关键技术。

【材料二】

2022年3月23日学校组织大家在家观看“天宫课堂”。王亚平作为此次神舟十三号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的唯一一位女航天员,被网民誉为“当代高质量女性”。她目前的最高学历是博士!十七岁考取了如今的空军航空大学(前身是长春飞行学院)。在学校里,王亚平表现出对航空极大的兴趣以及天赋,不仅刻苦学习掌握飞行驾驶技术,还在学业完以后就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了研究生学位。但是她并没有止步于此,随后又开始攻读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博士学位。此次太空之旅她和同伴一起为青少年开设“天宫课堂”。

王亚平在轨介绍展示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天宫课堂”让宇宙不再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的“高岭之花”,让科学不再是书本上高度浓缩又晦涩难懂的字母公式。

“天宫课堂”的意义绝不仅是科普。讲台设在无垠太空,教室则在神州大地,天地遥遥相隔,但师生互动自如,仿佛置身同一教室。这看似简单的互动背后,是我国航天技术实力的真实展现。

不仅如此,“天宫课堂”对于青少年来说耳目一新、大开眼界,必将增强他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此次太空授课在英才少年心中播撒下了科学的种子、种下了航天的梦想。“天宫课堂”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爱国主义教育。

【材料三】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续,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启为期6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以及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目前,空间站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四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神舟十四号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太空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我自愿从事载人航天事业……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面对党旗和军旗,每一句誓词都是中国宇航员对党和国家的心声。相信神十四乘组定如刘洋所说:“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神十四”加油!期待凯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说起劳动课,70后、80后感触颇多。70后的劳动课,多在田地里:麦熟时,学校放起麦假,孩子回到田野帮父母收割麦子;80后的劳动课,多在课堂上:竹木扎框、糊上棉纸,自制风筝放飞在课后的欢声笑语里。“是时候补上这堂课了”“劳动课很有必要”......各大社交平台上,此起彼伏的支持与赞扬是主流意见,传递着一个共识:劳动是光荣的,也是难忘的。

②开好开足劳动课的呼唤,深切期待着多方联袂参与的回应。学校或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或请非遗项目入校园,让学生在躬身稼穑、体验民俗之间,感受生活味、烟火气;企业、工厂等社会力量,利用提供标准化场地、定制化器具等方式,拓展校方的有限场景资源;家长通过日常交流的言传、共担家务的身教,营造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家风家教。如此,方能打通书本与现实、学校与社会的罅隙,把劳动课牢固地嵌入教育体系的应有位置。

③劳动课虽无范式,评价更需有标准。“老师布置任务、家长完成作业、学生打卡拍照”的网络留言,折射出家长群体对劳动课该“怎么教、怎么考”的现实思量。无论是增加专业教师培养与引进之实举,还是广开课程考核、综合评价之言路,都是合理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也需要被给予充分的时间、耐心去摸索与确立。但从深处看,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有赖于社会心态的转变。

④劳动教育并非朝夕之得、尺寸之功,更需日将月就、久久为功。“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劳动的过程本身即是一种教育。父母们更不必苛求孩子熟稔镰刀的轻重、农事的早晚,而是让他们在身体力行的劳动中,去懂得敬惜物力,去强健自立自强之精神。这些精神上的隐性收获,更能让孩子在思想、道德与品格上获得长久的滋养。

⑤劳动是质朴的,亦是多彩的,它无比深刻地与童年交织缠绕在一起,成为人生最珍贵的回忆与永不逝去的底色。而劳动课的回归与弹性扩容,恰恰寄望于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合理的学段目标、规范的课程设计,去铺设抵达寓教于劳、五育并举的理想之路。

(有删改)

材料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双减,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指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②2021年3月,教育部颁布“睡眠令”,同年7月出台“双减”政策。数据显示,睡眠令+双减政策后,六成中小学生睡眠时长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睡眠时间增加2小时以上的达到9.41%;增加1到2小时的达21.66%;增加0到1小时的达28.88%。

③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同年8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专门通知,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

④2021年10月,全国人大表示:双减拟明确入法,避免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11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坚决杜绝地铁、公交站台等所属广告牌、广告位刊发校外培训广告。

材料二

材料三

四川新闻网消息 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推进减负提质增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富顺县坚持高位推动、源头发力,将减负、提质、增效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多举措做好作业减法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孩子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通过“走班制教学”“课课练、课课赛”等方式,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并建立“校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学校—社区—家庭”整体联动机制,确保学生完成校内外各1小时锻炼,实现阳光体育大课间、体育家庭作业常态化。近年来,全县义务段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合格率达96.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实行“书同文”制度,文字统一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俗用的隶书开启了汉字隶变楷化的规范之路。几千年来,汉字体系前后相继,从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到计算机处理的现代汉字,其方块样态、线条构型、表意原理一脉相通。如此的汉字体系,为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创造了稳定性条件。正如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所言:“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百年前的本国文献……对于中国人来说,数千年的文献都能了解。”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9月25日)

【材料二】

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形成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各个书家或流派也形成了风格独特的书体类别,如“颜体”“柳体”“赵体”等。它们在不同载体上都能起到一定的美化装饰作用。此外,汉字发展史上还出现过一系列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美术装饰字体,如鸟虫书、飞白书、花鸟字、蝌蚪文、九叠篆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03月03日)

【材料三】

加强规范汉字书写教育有两个重要的微观问题:一个是笔顺,一个是结体。北京师范大学王宁先生指出,笔顺本无绝对规则,但对初学者来说,遵循一定的规律,把汉字写得方正、整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很有必要的。把笔顺规则与具体字的笔顺结合起来,比死记每个字的笔顺更容易把握。这些是写出汉字之美的前提。至于结体,结字的总体要求是稳妥匀称,疏密得当,错落有致,要注意观察汉字的外部轮廓,部件的布局,讲究空间疏密得当,全字的重心按黄金分割,这样书写出来的汉字会产生一种自然的美感。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10月27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