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材料二

祖逖闻鸡起舞

(祖逖)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 , 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琨觉,曰:“此非恶声也!”起舞。

——《晋书•祖逖传》

范仲淹断

(范仲淹)修学时最为贫窭,与刘某同在长白山僧舍,日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备数十茎,醋汁半盂,入少盐,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彭乘《墨客挥犀》卷三

【注释】

①绸缪(chóu móu):交情深切。②断:断开。③齑:捣碎的姜、蒜、辣椒等腌菜。④画:同“划”,划分,计划。⑤啖:吃。

材料三

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节选)

张岱年

 ①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的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

②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一个民族应该对于自己的民族精神有比较明确的自我认识。

③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汉代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周易大传》被认为是孔子的著作,因而具有最高的权威,所以这些名言影响广远。广大的劳动人民也具有发愤图强的传统,与《易传》的名言也不无联系。

④《易传》虽非孔子所著,但确实是孔学的发展。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教”。《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弟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千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

⑤“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半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所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重视。而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

⑥我们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并不是说对于这些问题没有意见分歧,也不是说历史上任何人都能表现这种精神。历史上,每次外族入侵,广大群众奋起反抗,但是总有不少卖国求荣、引狼入室的投降派。在封建时代,奸相佞臣、贪官污吏。更是充满了史册。我们只是说,在传统思想中,广泛流传而又具有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是《周易大传》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湛思想。这些思想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

⑦近代西方国家都宣扬自己的民族精神。如法国人民鼓吹法兰西精神,德国人民提倡日耳曼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必有作为民族文化的指导原则的中华精神。古往今来,这个精神得到发扬,文化就进步;这个精神得不到发扬,文化就落后。正确认识这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非常必要的。

(选文有删改)

(1)、【活动一:寻找人物】

材料二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____。

A、琨觉(踢) B、起舞(于是) C、煮柔米二升作粥一器(只) D、而啖之(暖和)
(2)、材料二中,祖逖和范仲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任选其中一则,将文言文改用现代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3)、【活动二:认识内涵】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相关内容,请你谈谈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

(4)、中国古典诗词中也不乏有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作品,下列古诗词名句中不能体现这种精神的一项是 
A、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活动三:发扬美德】

材料三《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一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加以概括。

(6)、以下针对材料三第③﹣⑥段内容所设计的思维导图,哪一种更贴合选文?请说明理由。

(7)、范仲淹因“庆历新政”被贬邓州,期间作《岳阳楼记》;欧阳修因直谏被贬滁州,期间作《醉翁亭记》,他们均体现了“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请联系材料三,并结合《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作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