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测(7月)试卷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的同时,正式确立了封藩制。他将自己的诸子和个别宗室封为藩王,让他们率领精兵或驻守边疆,或控制江、淮、河、汉、川等地区,“内资夹辅”。同时规定:在皇帝诸子中,除嫡长子应被立为皇太子外,其余的皇子皆封为亲王;亲王的嫡长子应继承其爵位,其余诸子皆封为郡王,郡王之下又按世系依次封为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嫡长子仍袭其爵,其余诸子则称为宗室。皇帝赐予他们一定的庄田、庄佃和奴仆、仪仗、府第等。

    明成祖时,有步骤地废革诸藩或大幅度削减他们的军力,强迫迁徙出封地。明成祖及以后几代皇帝一再加强对宗藩的监视、约束和限制,形成了所谓“藩禁”。 包括宗藩不得预兵事,亦不许预政事,所有宗室均不许入仕做官。不许从事工商业;对王府的建筑格式、规模以及衣冠礼仪等均有繁琐的具体规定,不准逾制。此外,明朝规定给予宗室一定的“岁禄”以维持生计,谓之为“宗禄”。广大宗室不能从事四民之业。随着宗室人口日益繁衍,形成为一个坐食岁禄的寄生阶层。

(1)、根据材料,概括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封藩制的特点并分析其确立封藩制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指出明成祖时对封藩制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带来的不良影响。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区域不是“铁板”一块的均质化区域,不是文化落后、野蛮的地方,也不具有地理、文化与行政边界高度重合而形成的清晰“区域”。…… “西北”作为一个多中心互动的历史空间,长期被另一种视角遮蔽,只有超越“欧洲中心观”对“西北”—“边疆”、“野蛮”文化等级的偏见,“去边疆化”才能释放“中心”的意义,这有助于在“整体史”视角中进一步思考“中华民族共同性”,对于认识“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的新地缘区位观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摘编自黄达远《“中亚”:被遗忘的游牧社会历史》

材料二

中国文明不仅远离亚欧大陆接壤地带的文明冲突,而且拥有平坦而富饶的平原, 为汉族政权以农立国提供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也使中国长期维持了庞大的经济体与领先优势,对于外部资源的获得不那么必需与迫切,相应商业、牧业在文明体系中的地位便成为附属,对外扩张的经济驱动主要是农业动力,由此可将其边疆开拓的历史特征概括为“农业边疆”。……因此,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在疆域经营上,呈现 了“有节制的扩张”的特征,在边疆扩张中,坚持“内政优先”的政治立场,一旦边疆开拓影响到内政稳定,便会呈现向内收缩的历史选择。

——摘编自赵现海《世界近代史的起点与明代中国的历史分流》

材料三

太祖即位之初,定赋役法,一以黄册为准。册有丁有田,丁有役,田有租。…… 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 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请核祖宗赋额及经费多寡之数,一一 区画,则知赋入有限,而浮费不容不节矣。”……隆(庆)、万(历)之世,增额既 如故,又多无艺之征,逋粮愈多,规避亦益巧。已解而愆限或至十馀年,未徵而报 收,一县有至十万者。

——摘编自《明史·卷七十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