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一课一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生机

丰子恺

①去年除夕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②今春天气酷寒,水仙花又在我家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③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我特意跑到瓷器店去买了一只纯白的瓷盘来侯养它。可是它们结合不到一个月,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过阴历年,可不知如何把这水仙花带回去。工人阿毛提议:“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于是,水仙就坐在饼干箱里旅行。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猛然想起,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却说:“不要紧。”立刻把它供养在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

④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孩子们说石子里都是灰尘,需要洗刷,于是他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

⑤直到晚上,阿毛发现水仙花横卧在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忙用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过了几天,竟又开始发绿了。

⑥第三次遭的是冻灾。水仙花回到我的寓中后,总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缘故.”就搬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殊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

⑦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一看,水仙花的鳞茎冻得像一块圆圆、白白的石头,叶子冻得像许多绿绿的翡翠条。惋惜,赶快拿进来。阿毛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垂死的水仙花就被移到灶间。

⑧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材料二:

(1)、水仙花每次遭遇灾难后是如何恢复生机的?根据材料一内容,仿照示例完成练习。

遭受的灾难

恢复生机的方法

第一次

旱灾

把水仙花放进花盆,又放了些白糖在水里。

第二次

第三次

(2)、材料一第③自然段中的“供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这个词写出了作者对水仙花的
(3)、材料一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包括( )。
A、渲染了寒冷的气氛。 B、交代了人都闭居在室内的原因。 C、为下文写水仙花受冻做铺垫。 D、表现了水仙花的娇贵脆弱。
(4)、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5)、结合材料一和画面内容为材料二的画作写一段解说词。
(6)、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举一反三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冬天保暖:选择棉布口罩。棉布口罩有各种图案及花纹,美观性满分。由于棉布口罩材质不够致密,“漏洞”较大,所以过滤效果差。虽然棉布口罩仅能过滤头发丝大小的物质,但其保暖性及舒适度最佳,对于防寒保暖遮挡脸,是不二之选。

②防霾防尘:选择防护口罩。N95就是最常见的防护口罩,那么N95到底什么意思?您真的知道吗?N代表其材质适用于过滤非油性粉尘,95代表其过滤效能至少达到95%。顾名思义,N95则是指对非油性粉尘颗粒过滤效率大于95%。它可以有效防止直径小于0.3微米的极为细小颗粒物,是防PM2.5的佼佼者,同时它还可以用来防护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是防霾防病的一大利器。但是过滤效率强大了,呼吸阻力也就增加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戴了N95后会感觉呼吸费劲的原因,所以N95虽好,但不建议孕妇、老人、小孩长时间佩戴。

③发热感冒: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由无纺布制成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有良好的防喷溅效果,能有效阻止各种病原生物的气溶胶。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保护他人,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④手术室内:选择医用外科口罩。由于手术室内对无菌操作要求非常高,又要防止体液喷溅的情况,医用外科口罩是最合适的选择。

【材料二】

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飞沫的产生:咳嗽、打喷嚏或说话等。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黏膜或皮肤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材料三】

癸卯兔年临近尾声,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呢?请同学们参与以下活动并完成任务。活动一 龙行龘龘

材料一

2024龙年春晚正在彩排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dá),欣欣家国”为主题,并且发布了这台春晚的主标识——“鼓”字 logo。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条腾飞之龙,这个标识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发展的信心。

材料二

说说“龘”

您知道龙年春晚主题中的“龘”字怎么念吗?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

材料三

2024年总台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主标识由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顾永江设计,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龙年春晚主标识连接古今、融通未来。

(一)实用性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早期

商周时期

两晋南北朝

宋至清代

形式演变

用甲骨、青铜器、石头记录文字

简牍

古代写书本

印本图书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60千克重。西汉时期,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微缩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