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24年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一课一练
材料一:
生机
丰子恺
①去年除夕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②今春天气酷寒,水仙花又在我家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③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我特意跑到瓷器店去买了一只纯白的瓷盘来侯养它。可是它们结合不到一个月,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过阴历年,可不知如何把这水仙花带回去。工人阿毛提议:“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于是,水仙就坐在饼干箱里旅行。回到家里,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猛然想起,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却说:“不要紧。”立刻把它供养在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
④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孩子们说石子里都是灰尘,需要洗刷,于是他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
⑤直到晚上,阿毛发现水仙花横卧在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阿毛忙用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过了几天,竟又开始发绿了。
⑥第三次遭的是冻灾。水仙花回到我的寓中后,总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缘故.”就搬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殊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
⑦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一看,水仙花的鳞茎冻得像一块圆圆、白白的石头,叶子冻得像许多绿绿的翡翠条。惋惜,赶快拿进来。阿毛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垂死的水仙花就被移到灶间。
⑧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材料二:
遭受的灾难 | 恢复生机的方法 | |
第一次 | 旱灾 | 把水仙花放进花盆,又放了些白糖在水里。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视力筛查结果统计表
性别 | 总人数 | 近视人数 |
男生 | 26 | 10 |
女生 | 24 | 12 |
ㅤㅤ【原原因调查】班长小语对班级50位同学进行了访问。近视的同学中,有18位表示在空闲时间使用电子产品较为频繁;有13位表示喜欢趴着或躺在床上看书;有11位表示自己写作业时会离桌面很近。
| ㅤㅤ两千多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 ㅤㅤ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椰树芃芃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绸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
材料一
2024龙年春晚正在彩排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龙行龘龘(dá),欣欣家国”为主题,并且发布了这台春晚的主标识——“鼓”字 logo。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条腾飞之龙,这个标识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表现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发展的信心。 |
材料二
说说“龘”
您知道龙年春晚主题中的“龘”字怎么念吗?据《康熙字典》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
材料三
2024年总台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来源,庄重平衡、中正匀称,彰显出大气雄健的文化气象。主标识由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顾永江设计,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富有现代气息的“再加工”,金属质感的色彩光泽让“龘”字的造型酷似一枚芯片——从古老汉字到现代科技,龙年春晚主标识连接古今、融通未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 早期 | 商周时期 | 两晋南北朝 | 宋至清代 |
形式演变 | 用甲骨、青铜器、石头记录文字 | 简牍 | 古代写书本 | 印本图书 |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60千克重。西汉时期,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微缩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试题篮